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语文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本身的爱好,从而表现出一种自觉性和主动性。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改变语文学习的落后状况,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一、 语文课堂,人人平等
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尊重每一个学生。人的自尊是“自我教育之母”,是一个人的荣誉感和上进心的源泉。因此,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一个教师的天职,也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第一、要分析学生的心理。学习优秀的学生,身上不一定没有缺点。比如,我班有好多好学生身上就少了谦虚好学的精神,多了些许傲气。他们认为自己学习好与老师无关,是自己悟性高。特别现在考试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课内固定的死知识考的很少,慢慢他们也总结出来规律,认为:课内知识听也白听,学也是白学,不考试。不但自己不学,还打消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影响极坏。岂知课内知识是课外知识的基础,结果成绩忽高忽低;极不稳定。对此,作为老师,决不能姑息、纵容他们,而应该对他们多做思想教育,认识到思想的误区,端正学习态度,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争取取得好成绩。
第二、大凡后进生,都有自卑心。他们成绩差,表现也差,处处觉得低人一等。受到老师的批评多,表扬少。他们往往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深感自卑,缺乏信心,整天灰心丧气,默默无语 ;另一种则把自卑深深掩盖起来,以一种极端的情绪来干扰、抵制正常的教学活动,如无故旷课、破坏课堂秩序、打架斗殴等。但无论表现如何,因学习差而造成的自卑却是挥之不去的。对此,作为老师,应奉献爱心给他们,以唤起其自尊心。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情通才能理达。后进生只有在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之后,才能领悟到教师的良苦用心,对教师产生感情,才会乐意接受老师所讲的道理,努力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因此,我们当教师的必须用自己爱心去激发后进生的自尊心,使后进生在心理上与一般的学生站在同一台阶上。只有这样,才能谈到去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批评后进生要讲究艺术,要帮助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指出努力的方向,要多与后进生谈心。无论怎样的批评,都必须以保护后进生自尊心为前提,如果伤害了后进生的自尊心,这样的批评是失败的。
第三、对于中等生,我们不能不管不问。他们成绩一般,比较稳定。既不会像好学生那样取得好成绩露脸,也不会担心他们惹是生非,让你心烦意乱。似乎不用操心,错!他们也要求上进,但“安逸的生活”让他们丧失了斗志,学习毫无兴趣,教师一定不要嫌弃他们,而应该以高度的责任心,用爱的甘露滋润他们的心灵,用知识的钥匙去开启他们的心扉。上课前可专门设计一些难易适中的问题,请中等生回答,回答正确时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日久天长,他们会重新树立自信心,会在心中重新给自己定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到那时,你才会真正感受到教育力量的伟大。
二、 师生关系 融洽和谐
师生关系实质上也是一种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具有感情基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在相互交往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我校的王老师是学生心目中公认的好老师,倒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课堂,而还因为他与学生打成一片。他的课上充满了笑声,课下,他的身边也围着不少同学。每个学生在他那里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谁都愿意和他接近。特别对后进生,他更有耐心,乐于耕耘,诲人不倦。后进生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爱,感受到老师像对待其他同学一样对自己,得到了感情上的安慰和思想上的启迪,才会产生一种亲近感,在这种融洽的感情基础上建立的师生关系,就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班的高强同学,不仅语文成绩不稳定,而且对我课堂一直抱有抵抗情绪。有次考试,会的题目不往上写,作文也只字未写,明显的没有尽力,我火冒三丈,狠狠地批了他一顿,他却若无其事。后来,我想,要改变这个同学的学习状况,首先必须改善师生关系。对于他的做法,我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再训斥,平时问问题也耐心地讲解,同时多让他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一次上课,我发现他不在教室,一问同桌知道他病了。我急忙跑到寝室,只见他的脸烧得通红,我马上帮他穿好衣服,把他背到医院。一查是重感冒需要输液,我付了医药费,又坐在身旁陪护他,他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此后师生之间感情深了,高强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 组织课堂 激发兴趣
有次,课堂上讲到“青梅煮酒论英雄”,有同学便问:这个故事具体讲什么?老师你给我们讲讲吧。我愣住了,我也没有读过,教参上只说是关于刘备和曹操的故事。我立即感到知识的贫乏,我告诉那位同学,这个故事老师也没读过,你下课认真读,下节课讲给我们听,好吗?他像肩负什么重任似的,马上精神十足,更认真地听讲。下课后,他认真阅读,为防止自己忘记,他恨不得背下来,这点知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此启发,我安排了课前10分钟诵读,让同学们把课下读物拿到课堂上来,既丰富了课外知识积累,又锻炼了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效果不错。
阅览课,侧重学生自由阅读。阅览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中间环节,是学生学得知识,培养能力的“训练场”。和课堂教学一样贯穿于整个语文学习全过程。每周一,我会将学生带到阅览室,让学生自由翻阅、摘录,学生完全自主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读物,选择阅读方法,以及不同阶段的阅读方向,我均做出周密安排。
研读课,侧重学生的深度研究阅读。在继续开展自由阅读的基础上,我又开设了“原著导读”课,引导学生扎扎实实的读好、读通一部书。因为自由式阅读为学生拓展了广泛的阅读空间,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阅读经验。但倘若不作进一步的引导,学生的阅读便很停滞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学生就可能成为所谓的只有广度而无深度的“平面人”。所以,我引导学生精读一部书,使学生向深处钻研,从而真正提高自己 的阅读水平。对此,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初 提出了“读整本书”的主张: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为辅佐。他认为,如果有整本书作为教材,那么,在中学阶段虽然只能读有限的几本书,但是那几本书是真正专心去读的, 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提高了能力。读整本书还可以进行各种文体知识的研讨及文体阅读的训练。这一切,实际上都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的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的生长,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只,没有教师代替学生感知、理解,没有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分析,所有的阅读、思考、表达,都基于学生的背景、能力极大的激起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四、手段多样,愉快教学
中学生对流行歌曲很喜爱,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喜欢歌曲的音乐节奏和旋律,而对歌词的内容并不完全了解。老师如果能在学生喜欢流行歌曲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理解歌词,并巧妙地用之于语文教学,那么,不仅会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刻,而且能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愚公移山》这篇古代寓言,以其极具现实性的寓意流传至今。我们在讲这篇课文时,就借用了歌曲《愚公移山》进行教学,效果很好。其教学步骤如下:1、先播放《愚公移山》歌曲两遍,让学生就平时所了解的愚公移山故事进行口述。2、老师根据课文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3、提问:听完老师讲的故事,结合歌词,你认为哪句歌词能概括出你对这个寓言的看法?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无路难,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4、学生看课文,老师讲解,然后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那些地方写到了“无路难”,哪些地方写到了“开路更难”,以及如何理解“后来人为你感叹”。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理解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我认为,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不是探险家而是导游家。探险家可以背着行囊独自前往最雄奇壮丽之处,独自欣赏最美的风光;而导游的任务则是带领游客欣赏美景。对于探险家而言,他的成就取决于他所探索到的境界;对于导游者而言,他的成就体现在怎样为游客服务,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使游客得到尽可能多的实惠。教学园地里有一道最美的风景线,那就是:师生一同进入特定情境,一同面对困难,一同越过障碍,一同欣赏美景。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吸引学生们的目光。
本文已被编辑[轻轻走来]于2005-2-23 16:16:23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冷欣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