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丝如织的春雨把大地洗得秀润欲滴,徐徐而流的溪水显得更加青绿澄清。由于下雨,平时拥挤的竹筏码头,这会儿冷清了许多,长长的天目溪上似乎只剩下我们乘坐的“孤筏只影”在漂流。
天目溪发源于临安县天目山,流经桐庐县,在桐君山下与富春江汇合。我们漂流的这一段是在桐庐县境内,天目溪的中段,是郦道元在《水经注》描述过的那一段,“连山夹水,两岸对峙……水木相映,泉石争辉”。天目溪江面宽阔,河床曲折,洲滩众多,水清澈可见卵石、水草,两岸翠色扑人,远处峰峦起伏。
雨中漂流,别有一番情趣。“野旷天低树”,溪流瑟瑟更觉江面寂静,山野空旷。山中野花竟放,沿途梨花如雪。烟雨中微见峰峦波头起伏。远眺,依稀有美松如镜屏,绝似“米家”泼墨山水画;近望,雨丝飘忽,风竹萧疏,雨竹之声像徐徐弹奏的古典音乐。
雨丝和雨点在相互作弄,水面上雾霭淡如清烟。溪水澄澈,一尘不染。溪面晃动,涟漪随风。脚底下的流水能一眼望穿,令人心惊。古人有词曰“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我凝视着如玉似的碧水,青山翠树倒影迷离无限,岸边有几株梅花旁枝斜出,有小鸟在枝头欢叫,有笛声在烟雨中响起,弄笛人在荆扉外若隐若现。
泊岸,有滩湾,如弯月。斜风细雨中的岸湾上,有木屋、桑田、荆扉、篱花,浓浓的江南村野逸趣围绕于此,难以化去。踏着碎碎的卵石,去尝一尝煨在新竹中的竹桶饭,剖开竹桶,晶莹可口的粳米饭清香四溢。
烟雨中游客稀少,我打着伞,穿过木屋、荆扉,走在曲折的小径上,去寻那弄笛人的踪迹。直到衣衫微湿,游伴叫唤,才恋恋而归,自言道:这烟雨迷梦中的天目溪,最是适宜吹笛啊。忽然,从我的身后,传来一阵阵低沉而遥远的笛声,和着潇潇的雨竹声。于是,静谧的山水也仿佛摇曳起来,恍如仙境一般。
望着烟雨中的天目溪,思绪在飘,飘到了桂林漓江和武夷山九曲溪。漓江景色奇峰林立,绿水迂回,青山浮水,百余里的山水画卷铺在漓江上。九曲溪曲水峰抱,千峰倒影碧波中,是一幅荆浩、关仝笔意的碧水丹山画卷。而天目溪宽阔平静江面上倒影着绿山翠树,江中流水能一眼望穿,上下景色变幻万千,像一幅展不尽抽象画。是什么力量赋山水以灵性,我默然。
看疏竹中丝雨潇洒,闻烟雨中梅花暗香,听笛声中冷雨飘忽。凝目粼粼流去的长长的天目溪,不知流走了古今多少风流人物和往事。披羊裘,带斗笠,持竹竿的“光武古人”严子陵、先天下之忧的范仲淹曾留连于此,留下了浓重的笔墨。郦道元、李白、孟浩然、苏东坡、陆游、朱熹在这里流连徘徊,留下淡淡的背影。烟雨也许是湿淋淋的灵魂,勾起遥远的豪情侠气与敏感的心灵。也许是那些从古到今的激扬诗文和伤情离歌,漂流在天目溪中,使溪流充满变幻的色彩,无穷的魅力。
烟雨中的天目溪似梦非梦,我的心中弥漫着古人的云水胸襟,想重温古人的梦境,却永远也猜不透天目溪烟雨迷梦般的谜。
-全文完-
▷ 进入步月寻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