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班子上任,舞台的明亮自不必说。如何解燃眉之急,倒真需要费点脑浆。不说别的,就这房价,假如交过来的五条不管用,难道接下来再下百次五条?这是大政方针的国策,小民等着看文件就可以了。
不过,人有记忆,以后的事不是诸葛,以前的事却经历过。能从以前的事里预知未来的一二,也算没白活。
远的不说,就说1968年。这一年文化的革命疯狂已经过去,灾难过后的惨景开始显现。其中突出的是就业岗位不足,城市无力消纳每天增加的就业人口。这些人口消弭不掉,就很难恢复革命前的秩序,很难让革委会重获社会控制权。
面对这个问题,用现在的思路,无非是这些:媒体坦诚国家遇到的问题,公众质疑政权的执政能力,工会出面与资方谈判,个别人出门散几回步,政府一会儿强硬,一会儿妥协,最后一些政策做些调整,一切力量得到制衡,一些项目被取消或加快,一些政治品德低劣的权力者(如“四人帮”)被逮捕或休假。反正不至于闹到洋人那样公投、普选、弹劾或解散,所以在稳定的大前提下,让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让国家在一定程度上走向完善,也是改革的伟大成果。
但五十年前显然不会发生这些。实际发生的是:1968年12月22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央视等全部媒体众口一词: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全国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人民日报》还发表一篇社论,援引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有了这样扎实的理论背景,接下来的现实就完全理解了:很快,66、67、68三届中学生共计1600多万,瞬间变成了知识青年,要上山下乡了。他们几近城市人口十分之一,一夜间从造反小将,变成了贫下中年的改造对象,浩浩荡荡,从城市到乡村,接受再教育去了。
对此,你不能说这是社会对危机的被动无能,因为这种被动和无能被冠以了一个高尚的政治名称:革命。于是,“革命豪情”满怀了,“意气风发”出发了,“革命洗礼”降临了,“扎根农村”宣誓了。接下来,红旗照旧猎猎,凯歌照旧飞扬,锣鼓照旧惊天地,口号声照旧响云霄,就像王小波说的那样,整个广阔天地人成了驴子的替代品。而只有一身疲惫后几滴角落坠落的眼泪。
五十年后,人们都已看到了革命背后的魅影:所谓“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不过是一句托辞,它只是为了掩盖权力转嫁危机的企图,掩盖权力对民众利益的漠视,掩盖权力者赤luo操纵社会的伎俩。
到如今,这个五十年前的危机真解决了吗?看看那些抛却在孤独山路上的白骨,看看那些被勒令买断工龄的老人,看看那些在苛刻条件下下岗的主人,看看拥挤的大杂院里的退休教师,看看那群拿了经适房号还在为房款心急火燎的大爷大妈,看看那群被子女瞧不起基本上人生已经失败了的父亲母亲……它们都这场革命的伟大硕果!
更近的说房地产。除了房价,你还看到了什么?在失去土地的农民中,你该看到土地如何从长庄稼变成了长大楼。在被强制拆迁的新农村,你该品味到鸡鸭猪也被上楼的滋味。在挖土机巨大的轰鸣里,你是否见识了社会主义的高效率。在抱着儿女发抖的母亲怀里,你能了解农民老大哥的新地位吗?在大桥下瑟缩的呻吟里,你会感叹连续十年一号文件后接着诅咒一声吗?在望眼欲穿的房奴背影里,你会理解爱情的廉价吗?在房氏家族的笑声里,你会明白发展房地产的目的究竟是为了谁吗?!
按说谁都知道房价里的泡沫,谁都感叹房价的压迫,这已不仅是代表们的提案,也是党国领袖们的头条。可盘点十来个房改文件,别说“降”,就是“过快”真的已经控制住了吗?
按正常思路,要控制房价,无非从土地供应,银行贷款,建房成本,人口总量,城市化进程等几方面,逐一探讨甚至激烈辩论,总会找到一条基本可行的方案。可回头看,其中的多数条目原来都是国家秘密或老虎屁股。
前苏联人说:当所有这些真空都被统治者意志填满的时候,当“确立肯定或否定据以推考的某些事实、原则或资料”全部被谎言替代的时候,人们判断世界的基础和条件事实上也就消失了。
果然如此,你也就明白了房价调控这篇大棋背后的手段和目的:如果说以前几次调控是空调的话,这最新的五条倒是一定会有实效:那就是且不管房价如何变化,政府的腰包绝对可以再涨些了。----这效果是不是类似于当年的上山下乡?!简直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也许未来的房价究竟是涨还是跌,您根本不用再等什么红头文件,只要等着看裸奔就行。文件不管用了,裸奔才好玩,这真是一个奇境,一个令世界惊叹的奇境!问题是我们每天生活在这个奇境里,早见怪不怪了。
其实,中国人最擅长的武术,既不是少林,也并非武当,而是太极:四两拨千斤的内功更胜一筹。当权力化成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的风,就炉火纯青了。面对专走偏锋的阴风,看你能躲到哪去?
于木鱼宅
2013-3-5
-全文完-
▷ 进入木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