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父亲的缘故,常常回味关于父亲的称谓,不由而然有种涩涩中带着些许忍俊不禁的感觉。 关中农村,多称父亲为“达”或者“伯”,称爹者多是外地迁居落户的外乡人,称爸者多是城市人家或者是60,70年代颇为根正苗红的“一头沉家庭”。那时候不像现在,无论什么家庭背景统一管父亲称之为“爸爸”,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家庭的孩子管父亲叫爸是要被人笑话。似乎只有那些有“皇粮”吃的家庭里的孩子才可以万般娇情万般自傲的称父为爸。单从一声对父亲的称谓,不难对其家庭有个大概的判断。
父亲早年在西安工作,我们也就自然而然的管父亲叫爸爸。这一称谓在回到老家乡下时,往往被当成邻人都我们姐弟的趣柄,时常有我们刚一声“爸爸”落音,便有旁听的嘻嘻哈哈接口就是一句“呵呵,风儿:你在叫锨把还是叫锄把呢?”这时我总愤愤的瞪人家一眼不做回答。那时幼稚也没太多的内心感受,不过那股厌恶邻人如此打趣直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90年父亲英年早逝,爸爸一称谓成了我今生内心冰封苦楚无法磨灭的痛。
关于对父亲称谓的忍俊不禁,还有童趣而起------90后的女儿有一同学名曰华华,是一名生性精灵活泼的小男孩。华华母亲是编制外幼儿教师,父亲是一名乡村医生,长期的农村生活,令华华母亲思想观念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多少还是有点脱节。在华华牙牙学语的时候,华华母亲依然按照古老的农村乡俗管父亲叫'“达”,就这一声达,在华华三年级的时候爆发一出轰动一时、令人谛笑皆非的趣闻。
语文老师出了一片《我的xx》以自己亲人为素材的作文题目,华华则是以《我的爷爷》一文交作业。文中除了称谓是爷爷,人物则围绕华华父亲不辞劳苦,服务乡人的平凡的事迹。老师办公室,华华羞涩涩低头站在那里,”华华:你爷爷也是为医生吗?“,华华歪着头,扭扭捏捏了一会”不是“,”那你文章里面写的是你医生爷爷的事迹啊“,"我那是写的我达,不会写达的达字,就写的我爷爷”。我回头问华华母亲”x老师,什么年代了你还教孩子叫达,这不给你闹笑话了(说明:华华父亲比华华母亲大出很多,很多人都误会)这次“误会”来自自己的儿子。华华母亲:'唉,我见咱是农村人,前面两孩子都叫达,到老三儿改口叫爸感觉别扭嘛“。众老师姐妹于是打趣华华母亲,笑声温暖了那个冬季的夜晚。
-全文完-
▷ 进入风玲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