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月光撒下一幕幕光辉,当蓝天映入一汪汪碧水,你是否曾经思索过生命的缘起?当迈进神圣的教育殿堂却又感觉生活一如平常之时,你是否追问过时间与空间的循环?是哲学?是美学?是人生?是理念?黄耀红博士的《改变,从思维开始》专题讲座似乎涵盖了哲、美、史、社会等诸多人生学科理念与存在,而我之感见,这一切都存乎于教育大学问之中。
为什么这么说呢?或许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抛开教育谈人生哲理,每每都在脚踏实地的思考教育的理念,学习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分享教育教学中的案例。而我们又有多少机会静下心来,去思考更高层面的美丽人生呢?我们的教育幸福吗?或许我们都无暇思索。认真品味黄博士的讲座内容,不禁让我思考,也正如其主题所述:改变,从思维开始——以智慧的生长来提升教育的幸福。
改变,从思维开始,思维发散于提问。提问自己,问问“我的思维怎么样”,是知道层面的顺应与求同?是觉悟层面的理解与体验?是识见层面的发现与追问?还是创造层面的质疑与探险。再看看我们的教育,我们最初都在跟随经验的步伐前进,相信经验的正确性和可行性;随着教育生活的演进与体验,我们对经验似乎产生了些许疑惑,却又不知道疑惑在哪里;于是我们开始追问,打开搜索引擎,发现经验有时也经不起推敲;忽然之间,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与习惯,创造了经验所没有的故事。终于,我们的经验又会变成后来者的参照。循环往复,思维无限。
教育要面对学生,同时也要面对自己。当我们提问历史,问一问“是谁在塑造我们的思维”时,才感受到教育的缺失。举己为例,我从小就是“听话的好孩子”,那是父母在我内心播下的种子;入学后试问过老师为什么1+1不等于3,老师告诉我“1+1只等于2,别问废话!”,一句“别问废话”让我从此不再对老师有任何“质疑”;步入社会后,现实与理想确实有些距离,因为我们生活在体制之中,有社会价值的客观存在,因此“庸常”之道让我无法异想天开;终于,我也成为“中庸正道”中的一员。“中庸是一种心态”,在教育教学上,我们需要有中庸的心态,更需要有创新的心态。
时间悄悄地改变着我的思维,我们又如黄博士所言一样,开始提问世界,问问世界“怎样才是好的思维”。好的思维是“转化的自由与灵敏”,是“联想的丰富与独特”,是“理性的犀利与张力”,是“价值的包容与生长”。我们的教育思维就是在客观的世界中转化、联想,理性的追寻有艺术的价值。
“思维的改变就是生命存在方式的改变”,是的,面对思维,我们还要提问生命。我们的生命存在方式每时每刻都在改变,每个人都在创造历史,这种改变是“理解世界的哲学”、是“生命对话的话语”、是“个性力量的彰显”、也是“人生智慧的修行”,对于教育而言,更是“教师品质的提升”。教师一直都是以改变生命存在方式而改变思维的,而教育也同样地以改变思维来改变生命存在方式。
既是这样的改变,我们便来提问教育,“如何实现思维改变?”思维改变需要教育哲学,而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思维改变方式。教育与生命一样,有困惑就会有发现,有问题就会有解决方式。面对孩子,我们不仅要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不足,更要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教育的得与失。教育就像品读一本书,甘醇浓厚的同时也会关注问题的存在。面对问题,我们既有举一反三的论证,也会有始终如一的虔诚。
思维与教育永远都不矛盾,思维创新与教育改变也不矛盾,我们将“以时空朝正自我意识,以节点标志成长制度,以思维去除观念蒙蔽,以选择寻求思维突破”,学会提问,学会改变,从思维开始,以智慧的生长来提升教育的幸福!
-全文完-
▷ 进入李东亚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