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知识同质化的时代,如同这城市大同小异的高层建筑;瞒天过海、千篇一律的烂尾楼。
且看这教育经济背景下的各种以赢利为目的的学校、夜校、培训班之类应用而生。出小钱买个假文凭;出大钱就可以买个真文凭。
这是一个以假乱真,假也成真,真假难辨的时代。只要你有真金实银,买个“院士”都不在话下,况乎是大学生,如今的大学生多如牛毛,随处可见失业的和正在为生计奔波的大学生;幸运的就趴在祖宗或所谓“伟人”的肩上啃老。
佛家有二字一说,名曰:慧根。
禅宗乃是最富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其最早是在北魏时期由达摩祖师从印度传来,而其兴盛则始于唐代的六祖慧能。六祖慧能精通佛法,当时有许多高僧都拜在其门下,但不可思议的是慧能根本不识字。
慧能出身贫穷,其父早亡,与老母孤苦度日,以砍柴为生。一次在集市卖柴时听到一个人在诵经。具有慧根的他一听便顿悟了,于是他问客人诵的是什么经,客人告诉他诵的乃是《金刚经》。他又询问经是从哪儿得到的,客人告诉他是在湖北黄梅县的东禅寺,弘忍法师(禅宗五祖)那儿得到的。这个客人看慧能和佛法颇有善缘,便资助他十两银子让他安置好母亲,再去拜见五祖。
慧能到东禅寺后,便拜见了五祖。五祖看他虽然不识字,但所说的话却充满灵性,便留他在寺院里干一些粗活。
一段时间后,五祖召集众僧说:“你们每个人都做一首偈子,如果谁的偈子能够表明你已经见性了,我便将衣钵传承予他。”在众多和尚中,神秀一向是领悟力最高的,别人也知道自己争不过他,便没有去作偈子。神秀作了一首,因为没有自信,半夜里悄悄将其贴在了佛堂的走廊上,准备看看大家的评价,然后再伺机行动。
第二天,大家在佛堂看到了这首偈,偈子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众僧人看了,都纷纷称赞。五祖知道这是神秀所作,便唤其到自己房间,对他说:“你只是到了自性的门口,还没有进来,你回去再作一首,如果能见性,我就将衣钵传给你。”
神秀回去后,却作不出更好的偈,这事便这么拖着了。
一天,慧能在后院干活,听到有两个童子在念神秀的偈子,他一听便知道这首偈子未能见性。于是便问童子此偈的来历,童子告诉他后,他便对童子说:“我到这里碓米八个月了,还没有到过堂前,请你们带我到偈钱礼拜一下吧!”
于是童子带他到了挂着神秀偈子的走廊,当时许多人还聚集在那里。慧能对旁边的人说:“我不识字,请上人为我念一下吧。”于是其中一个就念了一遍。慧能于是说:“我也做一首偈,麻烦你帮我写下来如何?”那人有些不相信地说:“你也能作偈?稀罕稀罕!”慧能于是说:“要学习无上菩提,不能轻视初学者。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下下智。”那人说:“好吧,你说,我帮你写下来。如果你得法,先要度我,别忘这句话。”慧能于是诵偈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也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偈诵完,众僧大惊,都相互议论道:“奇呀!看来不能以貌取人。”
五祖弘忍见大家惊讶,担心慧能树大招风,被人陷害,便走过来用鞋子将偈子擦去,然后说了句:“也未见性。”大家听五祖这么一说,这件事也就这么平息了。
第二天,弘忍悄悄走到慧能碓米的地方,然后以杖击碓三下,暗示慧能三更去找他。慧能心里明白,于是夜晚三更到了五祖房间。五祖为慧能讲读《金刚经》,当讲到经文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慧能一下子就彻悟了!接着说道:“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五祖心里明白慧能已经彻悟,于是将衣钵悄悄传给了他,让他来做禅宗第六代祖师。
那夜传经后,五祖担心其他人加害慧能,于是当夜便送他离开。慧能听从师父的嘱托向南走,因为有人一直想加害于他,他躲在猎人群里长达十五年。后来,为了弘法,他离开猎人队伍,到了广州法性寺正碰上印宗法师在讲《涅经》。而听经的两个僧人因为经幡在风中舞动,一人认为是风在动,一人认为是幡在动,争执不下。慧能听到后便说道:“不是风在动,也不是经幡在动,是仁者的心在动。”众人一听,顿时骇然,惊为高人。
印宗禅师已经听说黄梅东禅寺的弘忍禅师的衣钵传承者已经南来,对来人心存疑惑。于是将慧能延至上席,询问后,确认来者正是五祖传人。于是印宗禅师替慧能削了发,然后拜其为师。从此慧能才开始讲经说法,影响越来越大,最终使禅宗成为中国佛教最蔚为壮观的派别。
六祖慧能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发,那就是知识并不等于智慧。六祖虽不识字,却能洞晓佛法的真理,令无数学识渊博的人拜服,其根本在于六祖是通过自己的内心去感知这个世界和自我。因此,一味地追求知识不一定能增长智慧,我们应该学会更多地向自己的内心寻求智慧。
再如,在前秦与东晋对峙之时,流传着两句话:“关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谢安出身东晋名门望族,有着非凡的见识和出众的才华,名重当时可以理解。但是王猛其人出身贫贱,也没有多么丰富的阅历,他的才华和智慧又从何而来的呢?阅读史书,纵观历史,不难发现,历史上有许多象王猛这样的人,出身、教育、阅历等方方面面都不够好,但是他们都是极富智慧的人。比如军事上的霍去病、杨秀清、虞允文;政治上的伊尹、管仲、诸葛亮;文学和哲学上的更是数不胜数,这些人的智慧从何而来?着实令人费解,也许是他们对宇宙世界有着超凡的感悟,正如老子所说的“不行而知”吧!
众所周知,软件大王比尔·盖茨是哈佛的一个肆业生。但他却有着如此非凡的成就。
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法拉第,在化学、电学,尤其是电磁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能许多人并不知道,他连中学都没有读过。出身贫穷的他十三岁就开始在一家书店做送报工。关于他的详细经历就不一一举例了。
从以上这些故事不难看出,知识并不等同于智慧。以吾之拙见知识是死的;而智慧可以应万变。正如六祖慧能所说:何其自性,可生万法!
-全文完-
▷ 进入诗海禅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