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论汉奸张学良绿染蝶衣

发表于-2013年02月13日 中午1:28评论-2条

中日间日益紧张的关系唤起了普通民众的爱国热情,也让人们逐渐开始认识过去许多被淡忘的历史。汉奸问题便是其中之一。从九一八事变起,在长达十几年的抗战史上,涌现出无数汉奸,如末代皇帝溥仪,如汪精卫。这些人最终都身败名裂,曹人唾骂。然而有一位大汉奸,却始终被官方认定是大英雄,爱国将领,在教科书里大书特书,他就是张学良。

这位北洋军阀的独生子,富二代,从小就继承了有钱人所有优良传统,抽鸦片,玩女人,和赵四小姐的绯闻更是闹得无人不知。

这位公子哥儿在史书上露面共有四次:

一、北伐后期,宣布东北易帜,使全国完成形式上的统一。

二、 在蒋、阎、冯三家中原混战后期,率军入关支持蒋介石。

三、九一八事变后,慌忙率军退入关内,将东三省土地拱手让人。

四、在国共内战最紧张要头,突然发动西安事变。

只要仔细分析下以上事实,就能看出张学良的汉奸本质。

先看第一条,宣布东北易帜,一向被官方认为是张学良爱国的表现,事实果真如此吗?非也,在此之前,南方所有的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势力都已被消灭,全国大半地方都已为国民党所掌握。而偏安东北的张学良以手下东北军,是不足以和士气正盛的并伐军相抗衡的。所谓的易帜,也就是投降,说到底只是张学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不被吞食、军队不被消灭的一种权宜之计。为什么不投降日本呢?因为当时日本在东北的势力并不够大,而且日本刚刚炸死张作霖,自不会为他的大烟鬼儿子撑腰,以对抗北伐军。

第二条涉及内战,略过不提。再看第三条。半于东北军在九一八事变后退出关外,官方的教科书上一直宣扬是张学良受到蒋公的指令,奉命行事。这样便将失去国土的责任全部推给蒋公了。但这样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张学良晚年写的回忆录中就曾提到,是自己自愿退兵,并未收到蒋公指令。而且各地军阀一向拥兵自重,根本不会听从蒋公指令,这也是多年剿匪失败的重要原因。所以,如果张学良真不愿意退出东北,以蒋公的力量,是拿他没办法的。那张学良为何又要不战而逃呢?原因只有一个,为了保存实力。军阀们向来视军队为命根子,张学良当然不愿意苦心经营的东北军和日军正面交火而削弱自己。所以,撤退是最精明的选择。但这样一来,东三省大面积的土地、大量的资源都为日军所占有,使得敌强我弱的局势更加明显,也使得后来的抗日战争更加艰苦。

再来说蒋公,他其实也并非史书上所宣扬的那样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从后来惨烈的淞沪会战到武汉会战,都由蒋公亲自指挥。连最后和盟国的波斯坦公告,也由蒋公签订发布。蒋公为掂所做出的贡献,非任何人所能及。

第四条,西安事变。这是张学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这件事改变了他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后来的命运。在官方的史书中,张学良兵谏蒋公,是出于爱国目的,为了联共抗日,事实果真如此吗?

早在西安事变发生前,红军经过多年的反围剿、长征,实力大损,龟缩于陕北不毛之地,早已奄奄一息,蒋公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也指日可见成效。而一旦肃清内乱,自会全力抗日。张学良却于此时发动兵谏。他的动机真是爱国救民吗?如果爱国,当初就不会以优势兵力,主动退出东三省,将大片领土拱手让人。兵谏前,正是蒋公逼迫张学良全力围剿红军之时。而此前,由于出师不利,他的东北军早已被打得七零八落。他之所以要冒险兵谏,只是要保护自己的嫡系军队不被当成炮灰。

事实上,即使没有西安事变,中国仍然可以打败日本。这次事变的后果是让原本内战正酣的两个党派被迫停止战争,并在后来的八年抗战中实力发生显著变化,最终在统治权的角逐中,一个败退海岛,一个独主乾坤。这也可以理解为何在现代的官方历史中,一向将那个昏庸卖国的公子哥美化为大英雄的原因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绿染蝶衣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呆贝贝推荐:呆贝贝
☆ 编辑点评 ☆
四大名捕点评:

是英雄还是汉奸,有待后人评说。

呆贝贝点评:

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述。
是是非非,在历史的烟雾中,本就难以看清。
能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主见,就值得肯定。

文章评论共[2]个
呆贝贝-评论

(:012)at:2013年02月13日 中午2:19

绿染蝶衣-评论

谢谢二位的评价。at:2013年02月13日 下午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