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思说过:“爱国是从爱家乡开始的。一个对家乡一无所知的人,爱国主义是无从谈起的 。”
虽身为满族正黄旗李姓人氏,当有同族人谈起李氏正黄旗为何还在边外?我却语塞,汗颜!是呀,这是皇帝统轄的上三旗为何却在边外的辽东半岛繁沿下來呢?这种困惑一直困忧我多年,直到一九零八年我们兄弟四人接到同支家兄寄來的《李氏族谱》精装本一书后,才使我从困忧多年的疑问中解脱出來。
这本《李氏族谱》是家兄大有在离休后,自费走南闯北,调查了解,收集整理,历经七载,完成这部具有历史价值的谱书续编工作。大有兄是位多年从事教育和司法工作的干部,也是位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家叔克勇高度评价:“一个人能不计个人得失,潜心调查,耗巨资整理出版本家族谱书,如果没有一颗诚心、一股韧劲;没有一点文化底蕴、一定的经济基础;一种奉献精神在支配是很难办得到的。”
谱书开篇是精美的彩照:长白山天池、北京天安门、辽宁复州城东门遗址和九四年仿古复州城门建造的“迎恩门” 。接下是双城五支人李大有和双城四支人李克志分别珍藏的祖上传下的发了黄的谱书与谱单。谱书序言是这样记载的:“头辈始祖哈痕陈,满州长白山人焉,淸初随龙到顺天驻防,吃粮后寿终葬于京外,地名黑水潭,恐后人不知黑水潭在於何处:康熙爷在黑水潭祈雨,雨降封为黑松林即黑水潭也。后人欲访此地,问京城西凌阿那户人家便知,祖茔有三盔宝鼎,哈痕陈下不知相隔几辈至胡沙胡公之子萨哈联,于康熙二十六年从京旗驻防复州,正黄旗钦布佐领下原系领催,关东奉为始祖焉,娶妻张汉氏生二子,长栓住(当兵) 、次(防御) 图拉,雍正十三年敕赠奉政大夫,定宅於复州城南桥头,寿终葬於村之东南小邱,去家不过半里云。”
李奇峰题。
于是我终于理清,祖先是在长白山七道沟居住,后随努尔哈赤争战彊场,又随顺治进京镇守京师,康熙二十六年又奉皇命镇守辽东重镇——复州城。由此得出长白山、北京、复州城都应是李氏家族的故乡。萨哈联从北京拔往辽东复州城并被东北李氏后人奉为始祖,也就是康熙二十六年开始在这块土地上繁沿下來,历经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的李氏家族百世兴昌,固本枝荣,除遍布东北三省外,在全国各地居住的也很多。
满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满族先人肃慎人就生活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特别在中心地区牡丹江中游一带生活的较多。在古籍中都有记载:“息慎氏来朝,贡弓矢” 。西周初年,肃慎向周王朝献过“楛矢石砮” 。《左传》记载:“肃慎、燕、毫” 为周朝的“北土” 。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肃慎在舜禹时代就和中原建立了联系。战国后肃慎逐步改称挹娄。四世纪到七世纪,肃慎、挹娄的后裔相继以勿吉,靺鞨的名称出现,此时的辖境比挹娄时大的多,东临日本海,北界东段临鄂霍次克海,西段与室韦为邻,西南抵北松花江下段及洮儿河地区,南隔长白山与高丽相接。到南北朝末期,靺鞨逐步形成七部:南至高丽,栗末;伯咄部在其北;安车骨部在阿什河流域;拂涅部在今张广才岭以东的牡丹江流域;号室部在今兴凯湖以北的穆棱河及乌苏里江上游地区;白山部在今延边地区;黑水部在今三江平原的黑龙江下游地区。
公元七世纪末,以大祚荣为首的“栗末靺鞨”为主体在松花江上游、长白山北麓一带建立了海东盛国,首都上京龙泉府,位于现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鎮。这个民族自治政权与唐朝联系密切,共经历二百二十九年,十五代国王。所轄辽宁朝阳,南比新罗以泥罗河为界,东穷海,西契丹……地方五千里,户十余万。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县。于九百二十六年被契丹所灭。为了靺鞨永远不在留恋家园,契丹放了大火,将这座繁华大都市化为灰烬,如今人们所能见到的是在镜泊湖下游二十公里的牡丹江南岸的城池遗址,残垣断壁、老榆古井,它见证百年辉煌与亡国的屈辱。
辽国(契丹) 灭掉渤海国之后,黑龙江下游的黑水靺鞨逐步強胜起來,取代渤海而兴,被称女真。
公元十二世纪以完颜部女真起兵伐辽,取得胜利,建立金帝国,随后统一东北各族,又进取中原,陈兵金陵,成为与南宋并立的王朝。后被宋与蒙古联合进攻灭亡。留居东北的女真人在元朝统治下“设官牧民” ,“随俗而治” 。
明朝对女真人在吉林、黑龙江广大地区建立三百八十四个卫、所。
十六世纪中叶以后,建州、海西分散各部之间经常征战,形成互相残杀的混乱局面。建州左卫首领努尔哈赤在一五八三年被明朝封为都指挥使,后逐级提拔为都督佥事、龙虎将军,这位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具有卓越指挥才能的军事和政治才能的帅才,把北抵嫩江南至鸭绿江分散的女真人全部统一起來,并建立牛录——八旗制度,这种战时为兵,出猎为民的军事序列。每十人为首领称“牛录额真” , 牛录是箭,额真是主,其余九人听他指挥。三百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左领);五牛录为一甲喇,设甲喇额真(参领) ;五甲喇为一固山,即“旗” ,首领为固山额真,旗主后称“都统” 明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建立黄、白、红、兰四旗,由于归附日增,又在原來建制中增设四旗:镶黄、镶白、镶红、镶兰。旗的样式是:正四旗左右长七尺五寸,上下宽六尺许的长方形;镶四旗是正四旗的尺寸而剪去上下角。八种旗上均作龙图案。努尔哈赤指示子侄分统八旗,称为固山贝勒。八旗制度是军事、政治、生产三位一体的制度。上三旗:正黄、镶黄、正白旗由皇帝直轄;下五旗中的正兰旗曾是上三旗,在多尔衮统领时把正白旗换到上三旗。
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老城称“英明汗” ,民间称“老罕王” 。
民间传说老罕王可是个天造地设的君王。相传老罕王曾是明辽阳李总兵的洗脚童,老罕王发现李总兵的脚心上长了一个黑痣,李总兵说他官至今日全凭这颗福痣。老罕王说自已脚上长了七颗红痣,李总兵惊叹!原來朝庭下旨说神道观星有君星降落辽东,接旨捉拿之,正愁上哪捉拿?原來就在自已眼皮底下。于是招亲信耳目商议,准备明日捉拿进献朝上以邀功领赏。李总兵的西房娘娘年方十八岁,她偷听到这一惊天秘密后,便告诉年纪尚幼的老罕王,并商意必须在当夜逃走,不然天亮后想逃也來不及了。于是二位偷偷牵出两匹馬,西房娘娘骑的这匹马叫二青,老罕王骑的这匹马叫大青。二人骑着大青二青一路向北逃去。李总兵发现后立刻派快马追赶。老罕王骑的大青因长途奔袭,已劳累过度而死,老罕王默默垂泪,心想将來我坐江山囯号就定大清,寄托哀思。二人若乘一匹马,怕是难逃险境,西房娘娘说自已去方便一下,结果她为了让老罕王快些逃走,在一棵小树下自缢身亡。老罕王痛不欲生,他发誓将來得天下奉其为“佛陀妈妈” ,并以西房为尊,供奉先祖及长辈居住。眼见追兵已近,老罕王跨上二青,一路向北逃去,前方始终有一个灯笼似的亮点指路,具说这是西房娘娘魂灵在给老罕王指路。天快亮时,二青也累死了,陪伴他的只剰下平时养的一条大黄狗。后面是穷追不舍的追兵,眼前是波涛汹湧的大河,老罕王脫了鞋一跃跳进大河,不会游水的他竟然游到对岸,钻进一人深的大草甸子中,一夜逃亡,连累带吓,一头扎进草甸里昏死过去。追兵追到河边后,发现一双鞋,断定这孩子跳河身亡,有的不放心,怕万一逃过河去,于是放了一把大火,将大草甸子烧了个遍,最后观査到一群乌鸦在草甸上空盘旋,这才感觉万无一失的离去。
昏睡了半天的老罕王醒来后一眼看到四周燋糊一片,唯独自已周围的蒿草湿漉漉一片,大黄狗已气绝身亡。此情让老罕王联想大黄狗是从河中往返多少次用身体带回來河水湿润出自已周围的草地,使大火未到近前就熄灭了,这是大黄狗救了自已一条性命。老罕王抚摸着躺在自已身边的大黄狗想将來满人要尊敬狗。一群乌鸦在头上盘旋鸣叫,老罕王心中明白乌鸦也在演戏给追兵看。后來满人以西房为尊,不许杀狗,任何人都不能戴狗皮帽子进屋。每逢年节都要在院中竖起高高的索罗杆,杆高十三尺,杆顶放方斗,内放米谷碎肉以饲乌鸦喜鹊。
老罕王在大森林中遇到一伙赶山挖棒垂的人们。起初大伙在深山老林中遇见这么小的孩子都以为是人参成精幻化人形,这伙人将其团团围住,最后听其讲述遭遇,便让他入伙以赶山为生。夜间在山上棚子里听到老虎在门外吼叫,山把头说这是山神爷來要人了,按老规拒把大伙帽子仍出去,山神爷喜欢谁谁就跟去吧。谁知老虎专叼老罕王帽子,把头说没法,这是天意,你逃出李总兵追捕,却逃不过山神爷这一关呵,去吧!
老罕王跟着老虎走了大半夜,天快亮时老虎不见踪影,眼前却是成片的人参顶着火红的蓇朵,这里离大伙住的窝棚并不远,远远能看到,只是这里地势险要。他一路小跑回到窝棚前,大伙还在睡梦里,突然听到门外老罕王叫门声,可把大家吓坏了,把头哀求到,你一定是冤魂回來索要大伙的命吧?老罕王把手申进门逢说,你们看我这不是完整回來了吗。大伙摸塻看看是人不是鬼,这才大着胆子开了门。老罕王把所见所闻告诉大伙,接着又带领大家去挖棒垂,不知为何?有老罕王领路所到之处,有挖不完的人参。大伙举荐老罕王为把头,几年功夫积攒的钱财无数,于是老罕王提议招兵买马,于李总兵决以死战。
传说与历史区别很大,历朝历代皇帝都会给自已加上一段真龙天子的天意色彩,这段民间传说故事就充分说明这一点,努尔哈赤脚踏七星,黄犬救驾。就连一代廉吏于成龙,也称祖上救了一位病和尚,待和尚病好后,临走时告诉祖坟应重新埋到他指点的地方,不出三代必有圣贤出现。这也有点民间传说味道。
历史上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向明朝发动进攻,明朝聚集二十万大军分几路进剿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在今辽宁抚顺东大火房水库摆开战场,以六万精锐铁骑,按照任你几路來,我只一路去的打法,个个歼灭。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精典战例。从而动揺明朝在东北的统治地位。一个新的奴隶制政权“金国出现”, 史称后金。统治中心一度迁至东京城,今辽阳市郊,一六二五年迁至盛京,今沈阳市,所建故宫仅次于北京故宫。
后金入主京师除了本身強大之外,也与明朝内忧外患有很大关系,李自成,张献忠的起义大军橫扫中原大地。李自成的失败大部分认为起义成功后开始享受,特别是杀死镇守山海关大将吴三贵的老父,抢占了娇妻,才引得吴三贵打开城门,使多尔衮铁骑长驱直入,追的李自成弃京逃往西安。但现在史学家认为李自成部队染上瘟疫,发兵去山海关不战自败。这样看來是多方有利淸军条件促成历史的必然。
李氏族人清朝时应征当兵的人中,曾任参领、护军、军校、领催等职,武官最高正三品,大有(满名) 出生于北京,长支人,系始祖哈痕陈六代孙,乾隆时期参加八旗军,曾任清廷护军营参领,正三品武官,单眼花翎,此位祖先后代大多任八旗军护军、参领、领催等职务。文职最高正二品,系四支人,李春林之长子,字叫宝伦,绰号小京官、李举人,清咸丰年学历生员,京城考举时被皇帝特殊录用,在朝廷里教“皇学” 。教两个朝代“皇学” ,也就是教皇家子弟,晚年晋升为二品官,帽上顶带是珊瑚顶,晚年回复州大莲花泡李家屯,其后人曾孙李大英家曾保留三件诊贵文物:一是一套二品官服;二是明朝著名画家、文学家唐寅(字伯虎) 亲笔书画一张,此字画系同治皇帝赠送,上有皇帝亲笔提词:“吿老还乡,安度晚年” 等字样,并加盖御印。此二件文物珍藏一百多年,于一九六六年末文革初期被所谓造反派收缴烧掉。所幸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原古装书籍,在文革前两年已转交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这里多少也看出,什么叫“清官书吏瘦” ,二品大员官位也不算小,而且又在皇家为师,地位不可不为显赫,那几样记念品时下也许价值连城,可在当时只算两袖清风罢了。
丰申布(称布二爷) 系大有祖先四代孙,属林字上一辈,八旗军中任领催,于淸光绪元年从北京来复州城,在其指导下,李堉与同族侄李云林执笔,以复州萨哈联为始祖立谱书,于光绪四年完成,相传至今,可见布二爷和两位执笔者功劳之大,给后人留下丰厚的宝贵遗产。谱书与坟茔脉络清晰,排列井然有序
我们李氏家族在清朝中期之前,个人名讳用满文没有排字,嘉庆年间在北京居住的家族祖先为后人编排了十个字使用:“林宝室可大,贵守宗徳长” 。家族先人感到十字不足用,在建国前家族四支人李室春(字暁风) 同四支人李室俊(字承山) ,又拟续了三十字,前后传潽共四十字:
林保室可大,贵守宗德长。
善永益正本,绍继咸增芳。
家庭同连盛,吉兆普安祥。
繁荣庆有余,兴茂衍其昌。
李室春为《李氏传潽之四十字起源序》
朔我李氏之宗族,自清康熙二十六年,从京旗(北京) 驻防复州,至雍正十三年勅封为奉政大夫定宅于复州城南桥头,奉立萨哈联为始祖,后由來久矣,其原起人丁较桸,又在满淸盛世时代,各人所用名讳多系满名,排字可不用,相传至七代上,则由林字起源,共有十字传谱挨次沿用,宗支得以为之不紊,现吿族繁支广,人丁盛旺,其原有十字感不足用,诚恐日后月远年深,或有迁南移北者散居各处,虽系一脉相传之,直系子孙觌鉴及此缘而商诸堂兄室俊之同意,拟续了三十字,以便接前十字之后,尚希我宗族共表同情,俾得世世相传,代代沿用,则千百年后而我李氏之宗族,水源木本,永久可不紊矣,斯可为瓜瓞绵长,螽斯衍庆,以永万祀云尔。
室春(字晓风) 谱识
民国卅八年岁次已丑春三月三日
此文写到此时,后辈人对先辈的责任感而敬佩不已。如家叔所说:“国运昌盛,家业兴隆。我们李氏家族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本固枝荣,百世其昌,一是承袭祖先的诚实秉性,二是得益于好的社会制度和稳定的生存环境。谁也不会相伩一个朝不保夕,频于奔命的生存环境会整理出一部好的谱书來。真诚祝福我们的子孙后代过得比我们更美好!”
二0一三年二月二十八日
-全文完-
▷ 进入大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