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风格是多样化的,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缠绵婉约,有的义切言直,有的含蓄隐晦。虽然如此,但只要是好诗,俱能各尽其美。其中,有一些缠绵婉约而又比较含蓄隐晦的诗,在读者中往往引起不同的理解,以至于争论几百年未能得到一致的认识;有些诗甚至可以说永远无法得到一致。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感?李商隐无题诗难读固然是李商隐诗的缺点,但其实也是优点,一个好的文学作品就是没有标准。西昆诗派与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有着深刻联系,不仅有继承,更有自己的突破。那么解释李商隐的诗就变成了猜谜游戏,确实很有趣。所以元好问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相信这句话已道破了李商隐无题诗的玄机。
唐代诗人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47年)进士及第,是仅次于杜甫的七律名家。李商隐的一生很短暂,他的仕途坎坷,但他的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可分为政治诗、咏史诗和无题诗,其中以《无题》诗最具特色,是李商隐的独特创造。这些诗歌情致缠绵,诗象迷离,含义深邈,辞藻瑰丽,闪耀着迷人的艺术光彩,自宋以来,无数学者对李商隐《无题》诗有过种种揣测,许多考究。金代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元好问的诗道出了对《无题》诗的考究、理解,仍乃是文学史上聚讼纷纭的难题之一。
《无题》诗的两种解释:
李商隐以《无题》为题的诗十五首,仿效《诗经》,以首句二字为题的近三十首,这类诗歌统称为《无题》诗。关于这类诗他曾经解释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谢河东公和诗启》)又说:“巧啭岂能本无意”(《流莺》),“楚雨含情皆有托”(《梓州罢吟寄同舍》)。加之李商隐这类诗歌,典丽有余,明快不足,读后余味无穷,而认真解释却很困难,因此,对于李商隐的《无题》诗,历来就有政治诗和爱情诗两种解释。
一、《无题》诗是爱情诗解
此说比较普遍。例如他的《无题》诗代表作:“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更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相探看。”人们就认为它描写了执着的爱情在濒于绝望之中显出了无比强烈的力量。李商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富有创造性的形象来表达爱情的执着不渝,已成为描写爱情的绝唱。《无题》诗中的其他诗句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对于爱情的描写也深刻感人,很典型地表现了封建时代士大夫们那种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的特点。
二、《无题》诗是政治诗解
对于“相见难时别亦难”这首《无题》诗,张采田《李义山诗辨证》就认为“此篇为陈情不省,留别令狐所作”。认为是留别当时的宰相令狐绹的诗。纪晓岚《李义山诗集辑评》也说:“此亦感遇之作也。”认为是李商隐对自己宦途多蹇(jiǎn)的伤感。何焯(chāo)也认为是一首感遇诗,他说:“东风无力,上无明主也。百花残,已且老至也。落句其屈子远游之恩乎?”总之,他们都是把这首诗看成是政治诗。
三、政治和爱情诗之外的见解
在主张《无题》诗都是政治诗和爱情诗的观点之外,清人屈复还有着较为透辟的见解。屈复说:“凡诗有所寄托,有可知者,有不可知者。如‘日月霜里斗婵娟’、‘终遗君王怒偃(yǎn)师’诸篇,寄托明白,且属泛论,此可知者。若《锦瑟》、《无题》、《玉山》诸篇,皆男女慕悦之词,知其有寄托而已,若必求其何事何人以实之则凿矣。今但就诗论诗,不敢附会牵扯。”要说,屈复的透辟见解,比较符合李商隐《无题》诗的创作实际。
《无题》是:来是空言吗?表达了对一位远隔天涯的女子的痛苦思恋。诗人在梦中与恋人失之交臂,醒来之后便陷入无尽的怅惘之中。痛楚的呼唤已无济于事,于是提笔急书,寄情文字,却发现纸上竟是些淡淡的字迹。待到急迫的心情平息下来,诗人借着残烛的余光,遥思独居闺房的恋人,描画出迷人的场景,“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烛光半笼于翡翠与金丝的烛帷之中,光焰黯淡而柔和;由麝香熏过的芙蓉帐散发着淡淡的幽香,给华丽的景物蒙上了一层朦胧色彩,整个室内充满了令人沉迷消魂的韵味,具有一种虚幻的审美效应。由此烘托出两地相思者的孤寂与凄凉的心绪。
中国古代诗评历代有“诗无达诂”之叹。其实,古代文论中“知人论世”等观点推之极端,有将艺术与历史等同之弊。因作品艺术手法的不同,或读者自身审美经验的参与,艺术欣赏中出现的“诗无达诂”现象不止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情理中事。
-全文完-
▷ 进入何永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