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仍然会出现动荡不安的场面,硝烟依然会弥漫在老百姓的房顶,那淡烟暮霭不知送走了多少离别的人。
七十年代的时候,爷爷还是个身强体壮的英俊小伙。六二年的深秋,村里的大喇叭广播“要征兵了,这是上级发放下来的同志,没加出至少一个男丁,明儿中午到县城听从指挥,听到广播后立刻来报名,不要拖拉。我再讲一遍、、、、、、”,哪像拖拉机般的噪音回响在我们这个偏僻的小山村的上空。
广播刚停止,爷爷就谈了一口气,一个人偷偷地去了屋后的那片小树林,点起他那古铜色的烟斗,那是我老爷爷省钱最爱的一支烟斗。老爷爷的墓地就在这片小树林里,爷爷盘坐在老爷爷的坟前,抽起那他认为可以消愁的烟,抽着抽着眼角竟湿润了起来,爷爷一脸委屈的对老爷爷抱怨:“爹,你走了一年了,你知道吗,在你走后,我娘精神就失常了,常常夜里起来找你、、、、、”说完,爷爷起身走了。回到家后,爷爷看见堂屋里摆放着几个只有出远门才用的木箱子。爷爷不敢去告诉奶奶他要去报名,留她和孩子在家。
第二天一大早,爷爷就把木箱子装好了,奶奶执意去送爷爷,爷爷觉得在女人面前流泪是很狗熊的样子,一再推辞。年爱提起一个小箱子就往门外走去,两人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这天是村里最热闹的一天了。直到行李送到车上,奶奶一直克制住自己的情感,不让眼泪轻易的流出来。在爷爷刚要开口说话的时候,耳旁传来了“十分钟后集合,抓紧时间了”这么的一句话,让本来就有些腼腆的爷爷一下紧张的没有了台词。奶奶见爷爷木愣愣地站着,什么都不说,也不做,她从红色的布袋子里拿出一个用手帕包裹的东西递给了爷爷。爷爷结果后好奇的问奶奶那是什么,奶奶有点不高兴的说:“自己打开看看不就知道了嘛。”爷爷说完就又包了起来。那是当时爷爷家唯一的一块表。奶奶用有些颤抖的声音说:“你都要补在家了,我也不用等你什么时候回家吃饭了,我们娘几个在家,啥时候饿了啥事做饭,天黑了我们就睡觉,天亮了就起床做事,又有什么用的到表的地方呢?倒是你,去哪儿的听从人家的指挥,人家人家让你几点做完工你举得几点做完,在哪有纪律,把这表带在身上吧,想家的时候还可以拿出来看看。”爷爷看着表,出于本能的来了句还有‘六分钟’就得走了。奶奶不乐意的转过了身子,偷偷地抹了抹眼泪。站在一旁像是做错事的孩子的爷爷,有点手足无措。微风扎起,吹乱了奶奶的头发,爷爷用手轻轻地给乃你啊整理着头发,低叹道:“我知道从你身上掉下来的肉就这么没了,你心里难受,我也难受,你还没出月子就又把家里的重任交给你。实在是没有办法留下来帮你,至诚(我大伯)还不到十岁,那智勇(我爸爸)才三岁,我不去也没人替我,别忙坏了身子,咱娘清醒的时候你就让她帮你分担点儿家务活。”还有‘两分钟’了,你还回家拿什么呀,不带了”,旁边一小青年对他妈妈说道。“家里的事情不用你操心,我会好好照顾好自己,不要学着抽烟,那不是啥好习惯。”“我哪有抽烟了。”爷爷家长没事的跟奶奶争辩起来。“行了,那天在后院我都看见你拿着咱爹的烟斗在哪抽了,也不知道你从哪儿淘来的烟丝。”爷爷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
抓紧时间集合上车了啊,十分钟的时间在平时,爷爷可以到村头挑一担水回来了,而现在,似乎好多丁宁的话还未说完,时间就到了。爷爷上了车,奶奶从裤子的内口袋里掏出来一张皱巴巴的十元钞票递给爷爷,爷爷不肯收下,奶奶看着走到了马车,一下扔在了爷爷的身上,爷爷一直看着我们家的方向,知道奶奶再也看不见他。听奶奶讲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从看过的戏词“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两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我想着几句戏词最适合当时爷爷的心情了吧。
今年暑假,爸爸要去北京出差,而卧恰巧参加夏令营,我便搭爸爸的公车起去了。临走前,我和爸爸去了趟奶奶家,刚进门口,就听见有小猫咪的叫声,我们闻声而去,奶奶竟然善良的把它放在炕上,奶奶看我来了,忙给我找好吃的,爸爸见奶奶东找西找的,忙吆喝道:“娘,别找了,她什么都不吃。”“又不是给你吃,嘴长俺孙女身上你咋知道她不想吃。”我和爷爷在一边偷笑。奶奶刚坐下来,爸爸就说我们的走了,“两点四十的车”。“上哪儿啊,不是放暑假了吗?”“我去出差,他去参加夏令营。”“的去几天啊这一屁股还没做热热乎呢!我、、、、、”奶奶还么说完,爷爷拿起拐杖,有几分不耐烦的说,“你俩快走吧,别耽误时间,路上小心。”“你个老头子,急什么急啊,我还没和我孙女说话呢,不都说两点四的车了吗,这眼看不就到了嘛,你知道他们这几天要去出远门就行了。”爷爷说。“爹,走了啊,等我们回来再看你。”喂、、、等我和爸爸走到门口了还能听到奶奶责备爷爷的声音。
-全文完-
▷ 进入完颜丶密瑾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