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前的秋天,荣幸地考入了川南泸州师范。背着简单的行装步行了120华里,到了纳溪,第一次见到了长江,我们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一伙小青年 面对浩浩汤汤的长江,发开歌喉,唱出了“一条大河波浪 宽……”。乘了小舟一个多小时后到了泸州的城溪口码头。下船只后,已经有几位学校的老校友迎接我们。
全国有名的川南师范,坐落在远平路永丰桥畔,第一次踏进学校就有一种温馨亲切的感觉,一位30开外的女老师,戴着一副亮晶晶的眼镜,她和几个老校友先带我们去宿舍找到自己的舖位,然后又带我们去饭堂里吃饭,一碗接着一碗,因为肚子实在需要填满,饥饿时吃起饭菜特别香。晚饭后用冷水冲冲脚,倒在临时舖就的草垫上酒睡着了。因为赶了一天路,精疲力尽,一觉睡到天明。
第二天办报名手续,原来昨天接待我们的那位女老师就是我们的班主任,她叫魏文仪,风度翩翩,亲和热情。这位老师当了我们两年的班主任教政治课。1957年在中专校学生中,开展社教运动,市委宣传部到学校动员学生给党提意见,开展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第一次参加看到四大的场面,年轻人,满腔激情如何燃烧,一时间大字报铺天盖地,贴满了校园。那时根本不懂得什么是政治运动,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听别人讲一些观点比如“有些人靠裙带关系当领导”“靠裙带关系入党”“农村贫下中农饿饭吃野菜芭蕉头”后来就把这些当成右派言论来批判。班主任悄悄地提醒我们,鸣放的言论 不要过头了,以防被清算。实际上,她是在保护我们。果真运动后期,一部分激进分子被清送回老家。我们有好多个,言论出格的操行被降为丙等,丁等是开除对象。以后便开始大跃进运动,中专学生也要参加大炼钢铁,淘沙金,义务修桥筑路,下农村支援三秋,劳动十分频繁,我们的班主任事事都想争上游,当先进,但是老是被那些有党票的班主任枪走了,她一直不服气,虽然她的能力很强,干的事情也多,成绩也突出,但是她的入党申请就是通不过,直到她退休,改革开放,政策放宽了,申请了40年才批准入党。
晚年她经常参加同学们组织的活动,一直和学生们相处的很和谐。退休后她笔耕不已,撰写了30多万字的回忆录委托我和学友贤书作责任编辑,并为之作序,我们深深地为老师的精神感动。在序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可以作为对老师一生的评价;
魏文仪老师四川泸州人,中共党员,高级讲师。
魏老师出生在一个贫穷的职员家庭,也曾有过“欢乐的童年”,但由于旧社会的黑暗,日寇入侵带来的灾难,家庭的窘困,使她少年青年时期求学的道路十分艰辛,高中毕业就过早地涉入社会,求职谋生,承担起瞻养父母,抚育弟妹的家庭重担。新中国成立后,获得了解放,获得了自由,从50年代初起,魏老师就踏上了一条献身人民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的慢慢人生之路。自1952年调到泸州师范,直至1987年退休,整整三十五个春秋,在川南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中等师范学校,为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呕心沥血,无悔无怨,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泸州师范虽然已经在历史上消逝了,但它成千上万的学子们的生命却还在神州大地上燃烧;曾接受过魏老师谆谆教诲真诚关爱的学生们,也总是铭记着魏老师的名字和她的恩情。
年逾八旬的魏文仪老师怀着满腔的激情和写作的强烈冲动,通过回忆将慢慢人生旅途上那些风雨沧桑的经历和情趣盎然的往事用文字记录下来,同时盘点整理了数十载教育生涯积淀下的教育手记,班主任日志,论文专著等资料厚厚几叠约一百余万字。经过几次修改、浓缩、筛选,最后保留了三十余万字,汇成一册以《草根人生》为书名,以自传体的形式编撰,附上半个多世纪以来珍藏的上百张老照片。她的人品、人格和人情味,她的骨气、勇气和志气,以及她对学生的爱护,对工作的炽热,对事业的忠诚,都堪为“师之范”。老师的一生是平凡的,没有显赫的官职,也没有丰厚的奉禄,她就是一位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普通教师,学生们尊敬爱戴的好老师。
草根因其平凡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是阳光,水和土壤共同创造的生命。野草永远不会长成参天大树,但却因植根于大地而得永生。这也许就是魏老师执意取《草根人生》书名的原由罢。
我和贤书都是魏老师50年代的学生。1957年,我们考进了泸州师范。三十开外风华正茂的魏老师,担任班主任,教政治课。其时全国上下正开展整风反右的群众性政治运动,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我们这批十七、八岁,尚未涉脚社会的小青年,也被卷进了政治运动的旋涡,大家投入大鸣大放,大辩论,用大字报向党提意见。小青年们心里的火是最容易点燃的,听到的、看到的、各种言论都放出来。哪里知道被“四大弄得大家昏昏然然。班主任魏老师,一方面鼓励我们投入运动,但更多的是在关心和担心着我们每个弟子,生怕我们放过了头,放出了格,犯错误。按她的说法“我为你们脚指姆都抓紧了”。运动结束,虽未在学生中划“右派”,但有个别学生被定为所谓“反动分子”的被遣送回家乡。另有少数在运动中“表现不好”的,操行被降为丙等、丁等,以示警告。魏老师竭力保护着我们,免除了被清退之灾。尔后在大跃进中,魏老师带领我们大炼钢铁,修桥筑路,除四害,支农,放文艺卫星等等。她那“力争上游争先进,不甘落后站鳌头”的精神风格,“吃苦耐劳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不爱红装爱武装”的男儿气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半个多世纪以来,魏老师同我们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保持着亲密的师生友情。我们那个班的团支部、班委会的成员也一直保持联系。退休后还每年聚会几次。在我们的美好回忆中,魏老师真无愧是我们的“班妈妈”,她的人品、气质、学习精神和工作作风,几十年来都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感染着我们,鼓励着我们。
前年,当魏老师八十寿诞时,我们60级前后几个放的学生为老师祝寿。弟子们从心底里祝福老师健康长寿。老师的心愿是出一本书,对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对八十年的风雨人生作一个总结。老师把编辑的任务交给了我和贤书。于是我们着手看稿纸。封面上写着“绝密”二字的一叠叠书稿,沉甸甸地交到了我俩手上。老师讲:“这些文字我一直作为绝密,你们是第一位读者,请为老师修改整理。”老师的重托,老师的信任,我和贤书怎敢推辞?乐意地接受了这项任务。文字部分主要由贤书梳理编辑,由魏老师认可定稿,图片部分由我编辑。
全书约32万字,自传部分按时间顺序编排,包括“我的家”,童年时代、青年时代,主要时间是在泸州师范,从1952年一直到1987年退休。这30多年 在泸师担任了若干个级的班主任和从事政治课教学,也教音乐和历史课。退休后20多年来过着快乐幸福,多姿多彩的晚年生活。
另一部分是班主任工作经验、随笔、政治课教学研究论文等约10余篇。珍藏的老照片按亲情、恋情、友情(师生情)分类,收编在书的前面。这些照片见证了新中国一轮甲子的历史,映照出新中国第一代知识分子的风采,也是老师一生辛勤耕耘的真实写照,图文并茂,别有情趣。
读完老师的《草根人生》,似乎在你面前摊开了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童年的记忆、军阀混战、日本飞机轰炸江城、难民逃荒、白区的萧條以及青年时期解放泸州的狂欢,政治运动的风起云涌,大跃进的狂热,三年灾害,十年浩劫,晚年时期赶上了改革开放,国强民富,知识分子扬眉吐气的盛世,一一呈现出来,你会看到一名普通的知识分子是怎样走过风风雨雨的几十年,一位平凡的人民教师是怎样忠诚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辛苦耕耘、无私奉献的。
2013年2月2日,噩耗传来,魏老师在泸州老年公寓去世了,享年85岁,算是高寿了,拿什么来悼念我的恩师呢?再读她的遗作《草根人生》写下这些文字 这就是最好的纪念 愿老师一路走好,在天国永远安宁!
-全文完-
▷ 进入蒲宇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