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9月,著名经济学家、辽大经济管理(函授)学院院长张今声教授为了鼓励我们这些边工作、边学习的新学员完成为期四年的艰苦学业,在开学典礼的致词中形象地喻我们为“登山者”。他掷地有声地说:“来到山脚下的人不一定都是登山者,只有那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希望大家做真正的登山者!”,这铿锵有力、振聋发聩的话语至今仍在我的耳畔回荡。是啊,在一般人眼里登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殊不知,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登山者,就不那么容易了。我们会经常发现,许多来到山脚下的人,或望而却步,或半途而废,真正到达顶点的人恐怕为数不多。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常常看到,参加某项学习,从事某项研究,或参与某项锻炼,信誓旦旦者有之,热血沸腾者也有之,然而中途“逃逸”的虎头蛇尾者更是屡见不鲜。
人生之路如同攀登一座座高山,有平坦笔直的康庄大道,更有蜿蜒曲折的崎岖险境,有顺境时的喜悦,更有逆境时的感伤,有酸甜,更有苦辣。古往今来,凡能成大事者,无不是那些矢志不渝、义无反顾的真正的“登山者”。被尊为“史圣”的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忍辱负重,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了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的史学巨著《史记》,为人类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不朽篇章;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游家、探险家徐霞客遍访祖国的名山大川,书写了二百四十多万字的游记,为后人留下了融科学与文学为一体的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被称为“乐圣”的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贝多芬双耳失聪,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相反,却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激情写下了《第九交响曲》等数百部世界级名曲;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以惊人的毅力在病榻上创作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影响几代人的“保尔·柯察金”的永恒形象;著名的残疾人作家、翻译家张海迪以超越自我的精神和独特的人生心路历程,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翻译了16部中外名著,被誉为“八十年代新雷锋”和“当代保尔”……这样的生动事例不胜枚举。
几十年来,我把张今声老师这句催人奋进、充满哲理的“做真正的登山者”的至理名言,作为学习工作生活的座右铭和强大的思想动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荆棘密布的人生之路上奋勇前行,收获了令人自豪与欣慰的可喜成果。我认为:一个真正的登山者,就是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平常平和的心态面对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的考验,胜不骄,败不馁,善于自我调整,自我平衡,不怨天尤人,更不急功近利,成为处变不惊的理性之人;一个真正的登山者,要有坚韧的性格。就是要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力直面崎岖山路,笑看风霜雨雪,打造“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和“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倔强品格,成为百折不回的担当之人;一个真正的登山者,要有扎实的作风。就是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执著攀登,不做表面文章和虚伪的无用之功,不曲意迎合阿谀奉承,不求虚名浮利,成为求真务实的有为之人;一个真正的登山者,要有勤奋的功底。就是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勤于思考,讲究策略,注意积累,善于总结,正所谓“天道酬勤”,成为只争朝夕的勤勉之人;一个真正的登山者,要有远大的理想。就是要志存高远,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不畏浮云遮望眼”,“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坚定不移地瞄准既定目标勇往直前,成为远见卓识的探索之人。
生活中,有时一句点石成金的良言,一番春风化雨的点播,就会使你茅塞顿开,受益终生。朋友,您说是吗?
-全文完-
▷ 进入jixun123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