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写小说,却总也写不好。但是我看小说却十分挑剔。
我读的第一本书是《鲁迅全集》,躺在床上,翻着书页,我似乎走进了书页当中,亲身经历着作者所描绘的故事情节。翻一页,翻一页,再翻一页,我细细品读着,好像在欣赏一篇生动刺激的电影一般。每到一页将要结尾时,我便在心里暗暗叫道——千万别结尾,千万别结尾。
后来渐渐读的小说多了,我才发现鲁迅的文简直非比寻常。一些通俗的短篇小说,总要有两三个包袱,以便扣住读者的胃口,吸引他们不得不看下去。但是读鲁迅的小说却完全没有那种心理,读他的小说津津有味,完全是因为我看到了清晰的人物和场景,让我看上一两段便掉了进去,所以不想出来。
很多人会说,鲁迅的小说那么难懂,你能看懂吗?我身边也有人这么说。但是我要说,我学历非常低,小学毕业就辍学了。但是我识字,只要认识字就能读下来句子,读下来一个句子,就能在脑力想象出一副场景,有什么不懂的?
如果说让我读红楼梦,我是真的不懂。
拿鲁迅的一篇大家最熟悉的《故乡》来说吧,且先不说文章的含义和中心思想,我只读故事就好——从作者的叙述中,我看到了闰土小时候的“多才多艺”,让出身名贵从小只看到四角天空的作者很是欣赏崇拜,俩人成为了好朋友。然而二十年之后,俩人再次相见,闰土却成了一个实实在在,贫穷而悲惨命运的农村人。随着作者的叙述,我跟随作者一起感到悲凉,感到惋惜,甚至为闰土流下了自己同情的眼泪。内心里对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觉得不公,从而涌出强烈的希望改造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我认为好的小说就应该是这样。
平淡的语句,让人人都能读懂。平稳的叙述,让人看着舒服。真实的景色渲染,让人身临其中。形象的人物刻画,让人和他面对面。连贯生动的动作,让人看到他在做什么。至于小说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应当让读者在故事中体会到,而不是自己去讲。
说完我心里觉得好的小说,我想说一下我认为坏的小说。
我最讨厌看郭敬明的小说,包括所有和郭敬明文风一样的小说。我是九零后,身边很多朋友都喜欢读郭敬明的小说,所以我也被邀看过,但是几遍下来,却读不懂。
郭敬明用词华丽,段落优美,一个喝可乐的动作描写可以占去一个大段落。三千字看下来,还丝毫不知道他写的是什么,哪怕静下心来用心去揣摩,也丝毫让自己掉不进故事里去。
《会有天使替我爱你》的作者明晓溪,那篇小说,我看到一半,丝毫读不下去了。我想,为什么小说要这样写?一句话一个段落,或者一个词语一个段落。她描写的发生在校园里面的爱情故事,里面的人物太假了,根本无法让我去感动,因为我从来没有碰到过那样的人,也想象不到可以有那样的人。
虽说小说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是没有一点生活的气息,小说就淡了。
小说最讲究的是写人,写人性,只有写的真,写的贴近人的生活和心理,才能走进读者的心里。
有时我就想,为什么同龄人读起来毫无乐趣的文学作品,我看起来倒是津津有味,乐在其中。而他们所谓的“虐心而伤感”的小说,在我看来,却只是一片片华丽的辞藻,根本融不进我的心里去。我想,应该是因人而异吧。
在这里,我想跟所有的爱好写小说的作者说一些话。
我觉得好的小说应该最注重写人,写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写人内心里表达不出来的苦楚,包括怨恨,仇恨,委屈和丑陋。如果只写好的方面,抛弃了坏的方面,我不认为它是一部好的小说。
小说本来就是对人的一种情感教育,如果让人看不到世界上最黑暗最丑陋的一面,如果让人看不到人性最善良和被扭曲的一面,我觉得没有意义。
只靠一两个包袱,给读者们卖两个关子,让他们的好奇心而驱使读下去的小说。不能称之为好的小说。
好的小说,让读者掉进你的文字里去,不想出来。
出来之后,给他享受,给他感动,给他心灵上的教育和启迪,让他明白做人,懂得同情,学会宽怀。
只是个人看法。我眼中的好的小说。
qq330483732
-全文完-
▷ 进入培根日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