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我手我心之电视芷兰清伤

发表于-2013年01月26日 下午5:54评论-1条

电视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发明,劳累一天的人晚上回家,吃罢晚饭总要看看,是娱乐,是消遣。

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那时,彩色电视机还很少,黑白电视机能收到的节目也是屈指可数。西安台或是咸阳台有一档节目叫“百姓”,我当时刚识字,见到什么都想念念,于是毫不客气的在一众人等面前大声叫唤着说“百娃”。汗,这大概是我关于黑白电视机的唯一记忆。

后来,电视机都换成彩色的了,节目很多,可选择的自然更多。初中的时候,痴迷“百家讲坛”,从中午吃完饭12:30到下午去上学恰好能看完一期节目。

最初看得是于丹讲孔子,看得津津有味,后来,她讲庄子,也看,可是没以前那么热情,再后来,不喜欢她了,也就不看了。因为觉得她出名后参加的电视节目太多了,而且人也发福,失去了学者的模样。我总觉得学者最美的姿态不是在讲台侃侃而谈,而是在书桌前专心致志的研究学问。当然, 在一些文娱节目中作嘉宾也无可厚非,可是也要有个度啊。你在一方面投入的精力多了,另一方面自然就少了。买她的《于丹-庄子心得》,包装精美,内置插图众多,书签也是古色古香,可是一本270多页的书,附录庄子原文就七八十页,除去插图前序和后面的空白页,真正可看的也就那么多。

初二的时候,有一个叫康震的讲李清照,每首词的背景,意境,词人当时的心态讲的一清二楚,很是喜欢。所以一段时间内一直关注他。后来,也在一次电视节目中看到过他,幸好,没变样。看他的书,最欣赏的不是他讲苏东坡李清照讲的多好(虽然确实很好),而是他在两本书的序中都有提到他的儿子和家人,他说,两本书的出版时间相差六年,当初只有一岁多的小虎子如今长成了大虎子,他说,他写书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给儿子看,妻子家人给他很多支持。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在书中这样说,我只觉诚恳和敬佩。因为像是于丹或是其他什么人他们没有这样,他们的序或是某名人写的,言辞朴实恳切也不乏赞美之意,可感觉就像是书评。我是觉得看书,各有各的想法,我买了书还没看呢,若让别人的看法左右,先入为主岂不吃亏。就像是以前电路老师说《西藏生死书》是本有大智慧的书,看完很多事情就豁然开朗,放下。于是,费劲心机找来看,先看的书评,写书评的人说,这本书是当代最伟大的生死学巨著,一本最实用的临终关怀手册。临终关怀手册,当时我就震惊了,没勇气,想想还是算了吧。至于说作者自己写的序,无非讲讲此书的创作历程,自己从中得到的感悟,什么人生境界之类的。最后,署名的时候,再来个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于从哪儿飞哪儿的航班上或是清华园未名湖之类的地方,如此才肯收笔。一定要这样吗,在哪儿写的序并不重要,可是为什么如此多的序不是在航班上写的就是在清华北大写的。偶然是巧合,多次就是做作了。我相信有人是这样的,可是弄虚作假的应该也不少。所以我对康震的书没多大印象了,可是他的书序我映像深刻,是的,诚恳。

之后,忘记了是谁讲清朝十大历史和谜案,皇太极为什么娶那么多蒙古老婆,孝庄到底有没有下嫁多尔衮,慈禧太后和他儿子为什么相差一天死亡。那人讲的有理有据,引经据典,很精彩,我当时觉得这些学历史会有用处,而且确实对历史很感兴趣,所以他一边讲,我一边拿本子记。孝庄下嫁给多尔衮的三个证据,什么朝鲜国书,皇帝的诏书,金以前的习俗。可惜常常是记不及的,所以我妈会帮我,一般我记前面的,她给我记着后面的。

一次,同学来家里,笔记本大开在桌上放着,她很惊奇的问,你还记这个啊,这有什么用?我说,这是历史嘛,说不定考历史的时候会有用呢。

事实证明,我想多了。历史课,揭几页便一个朝代了,犹不知当中压死了多少性命,多少故事被掩盖。多尔衮,历史课本上只是一个名字而已,哪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即使是在详尽一点的中国通史,也不过记录了他几场著名的战役,怎会考虑那么细。

再后来,有个叫纪连海的,他是怎么在百家讲坛一炮而红的我不知道(是因为他独特的嗓音吗,哈哈)。但他一鸣惊人,不得不让人印象深刻。这人研究大禹很多年,得出的结论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有了婚外情,而且,有理有据。瞬间颠覆世界观,纪老师你太牛了,古今第一人啊,勇气可嘉,鼓掌鼓掌。

至此,对百家讲台印象没那么好了,算不上因噎废食,只是很少再像以前那么认真去看了。

再说电视剧,男女主角生死相依,动不动就跳崖殉情,(反正跳涯没有跳死的,死的也是大反派,既然这样,多跳几次又何妨)小时候看感动的昏天黑地,现在呢,怎一个烂俗了得。岂止烂俗,简直就是误导,有这么不珍惜生命的不,有这么不顾爹妈死活不孝的不?说什么,情到深处不自知,他/她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割脉了吧,上吊了吧,跳崖了吧,死了没?没!主角要是没了,这电视剧还要怎么演下去呢。罗密欧与朱丽叶死一块了,那是剧本,是莎士比亚编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了,那是伟大劳动人民反抗士族阶级争取自由婚姻的美好想象,就是有梁山伯和祝英台这俩人,人家生活的年代相差好几百年呢,如何谈恋爱,穿越的吗?真是怀疑现在那些动不动为情所困要跳楼的是不是受这些电视剧的误导。

再说台词,剧情什么的,陕西电视台有档子节目叫《百家碎戏》,编剧敢不敢再二一点,俩人电视里面演戏呢,观众基本能对上台词的下一句。谁误会了谁,悔悟后发现劝解自己对自己好的那人已经死了,先是下跪,然后,不出两秒,“啊~~~~”一生长叹,接着“我对不起你啊”哭吧,哭吧,然后,晕,再然后,紧急送医院,出来个医生或护士“嗯,病人没事,就是伤心过度,醒来后住院观察几天就好咧”;再有什么母亲患病了,要换肾,儿子义不容辞。被患病的妈知道了,一番劝解,儿子对妈说,“妈,木事,就捐个肾么,我的命都是你给滴,”后面往往要跟上这么一句,“再说咧,这孝敬父母可是咱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呀”,晕,有儿子这么跟母亲说话么,传统美德,这儿子,能成大器,起码得是什么长吧,好官方。

再说捐肾,是有好几次看电视报导些孝子,给病重的母亲捐肾,于是乎,市长省长来慰问,慰问金用鎏金的红包包着,人民大众甚是感动,纷纷爱心捐款,报纸媒体封面报导,大孝子捐肾救母,其间的故事可以和二十四孝媲美了。可我觉得,这是天经地义,你妈生你养你,要你个肾就能活命,要是我,那我也绝对瞒着我妈,二话不说。只是,需要这么大肆报道吗,为什么这么大肆报道?因为要形成一种社会风气,孝顺。为什么要形成这种风气,因为还没有形成。小时候,为什么经常说“五讲四美”,因为五不讲,四不美;现在为什么说要构建和谐社会,因为不和谐。

宋祖英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一段时间内很火,什么是孝顺,常回家看看?这要求未免太低,可是,即使这么低,还是有很多人无法做到。捐肾救母我很感动,没错,可我更欣赏那种十几年如一日照顾父母公婆的儿子儿媳。因为捐个肾,很容易,说不定还会名利双收;可是,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的孝顺,特别是老人要是有个什么病,还这么做,这样坚持那就真的不容易。一日的孝顺容易做到,日日呢?而且,没有人关注,没有人说你这么做是多么伟大,给人的印象远没有捐肾那么轰轰烈烈印象深刻,可是,这才是生活,这才是长久的孝。

再说电视剧,剧情再曲折也不过那么几种,甚至会形成一种套路。男女主角相爱了,家长誓死反对了;男女主角相爱了,家长誓死反对了,因为彼此是同父异母或是同母异父的兄妹了;男女主角相爱了,家长誓死反对了,因为彼此是同父异母或是同母异父的兄妹了,后来要么抱错孩子他们不是兄妹了,要么刚出生的孩子病死了,身边的亲人或是仆人怕主人伤心花钱买了个孩子,他们又不是兄妹了;总之,最后,在一起了。再就是灰姑娘和富家公子的爱情史,相爱,家长反对,出车祸,失忆,又蹦出来个第三者,关键时刻,又想起以前事儿了,在一起了。还有一种父母双亡,血海深仇,主人公有各种被迫害,掉落悬崖或是得到世外高人相助,学成一身武艺,天下无双,展开惊心动魄的复仇史,其间还不忘遇见个知己,谈个恋爱。在此种种,初次演绎总觉惊心动魄,精彩万分,演的多了,观众猜得透开始,也猜得透结局,甚至情节都大致知晓,坚持看下去,只是证明下自己的想象力。

于是,电视看出了另一种乐趣,找穿帮点,猜台词,猜结局,板砖与收视率齐飞。也有做的好的,像《步步惊心》《甄嬛传》,这是网络小说改编的,不过,也充分尊重了原著。我一般先看电视再看小说,文字变成影像总是不太容易的,影像总能带给人最直观的感动,而文字也有无法言说之美。像是桐华的文字即使在最冰冷的绝望中也会给人温暖与希望,她所塑造的女性是独立勇敢坚强豁明达朗的,《被时光掩埋的秘密》里的苏蔓是这样,《步步惊心》中的若曦是这样,《大漠谣》中的玉谨也是这样。所以,我喜欢桐华。因为死很容易,活着却很难。不但要活着,而且,要坚强勇敢的活着。第一次看《泰坦尼克号》的时候,觉得rose就该和jack一起死了,才对的起jack,故事才凄美,更感人。现在觉得,当时的想法实在是简单又愚蠢,《泰坦尼克号》讲的不仅是爱情,更是人性的坚强和勇气。

完!

ps:以上言论纯属个人看法,如有雷同,荣幸之至;如有不同,那就不同。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芷兰清伤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一啸长歌点评:

电视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见闻,但是也给我们的生活增加了负担。还是渴望有独立的思考,才是我们知识进步的源泉。

文章评论共[1]个
雨素-评论

欣赏朋友佳作,祝冬安!(:001)(:012)at:2013年01月28日 早上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