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路遥的《在困难的日子里》有感
说起来颇为赦然,书,我看得很少,如被哪位文友盘一下,十本倒有七、八本没看过,所以心底老有一份怯怯低旋。
从书屋(文学沙龙)借来的书,初时很遵守规章制度,一个月内准时归还,可随着他们活动组织得稀稀拉拉,我看书也就松散了,路遥的这本专集摆在桌子上有好几个月了,却才不紧不慢地看了两个短篇。
路遥成名于《人生》,鼎盛于《平凡的世界》,这两篇以前翻看过,回忆着却有几分模糊,《人生》现就在这本集子的首篇,再次重温,高加林鲜活灵动在我的精神世界奔突,让人感慨不已;然面看完了《在困难的日子里》,更让我泪湿得心潮起伏。其实,就情节而言,《在困难的日子里》远没有《人生》起伏跌荡,很简单的一些小事,贫困年代贫困村的小主人翁马建强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人县立高中,却面临物质生活的挑战,即使上了学也无法承负基本吃喝,在择学及上学后,就如何战胜饥饿与寒冷等困难引发系列小事。马建强生活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穷”是他最大的敌人,家中患病的父亲自顾无力,粒米难供给他,为了填饱肚子,他只能到野外寻野菜、野果充腹,常常饿得头昏眼花,站立无力,即便如此,他也不动田里一颗粮,不接受他人接济,捡到钱财如数交公,并发愤学习,成绩领居第一。
我们没有生活在建国初年的那些年代,不知道贫困究竟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可马建强的实际情况和他那种超乎常人的毅志力、忍耐力深深地震憾我的灵魂,作者用跌落到尘土的笔触,捡拾人类昨日偶然的、必然的遗失的印迹,加法运算在马建强身上,描画了一个高洁的灵魂,我甚至搜索某次饥饿的滋味、捡钱后给与不给失主的挣扎、无功不受禄,却也想要与不想要地斗争着种种感受来类比;当他无意之中夹在吴亚玲与郑大卫的爱情之间,引发非议时,毅然以退学的方式洗刷谣言,成全恩人,这实在让人唏虚不已,这只有少年时才有的有厘头无厘头,与功名与利禄无关的纯情冲动,足够感天动地!吴亚玲是个热情、乐于助人,不怕飞长流短的好姑娘,真心地帮助着马建强,当主当动给钱、扔在地上让他捡钱等方式都不接受后,凭武装部部长女儿身份找临时工活与他一起做,帮他渡过难关;她的行动,象股股暖流冲撞着人的心肺,能说这世上没有好人吗?!
可是吴亚玲当时对马建强有点爱恋吗,如果说那时年少,大家都不会产生爱情倒好,只是情窦渐开是人的天性,她很坦然,并拒绝过多向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正在恋情中的副县长的儿子郑大卫解释,其襟怀确让人肃然起敬;只是不知当马建强考上大学、学业有成后,她会不会突然萌发这份念头?而马则根本以自己的穷人身份,低人一等,自认不配一想,他出人投地后又会不会由感激生出感情?遗憾故事就在中学嘎然而止,一切都只能猜测,但不能不让人心生一缕惆怅:爱情必定有所附丽!即使这样也没有损失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美,反而更真实、动人。
马建强及吴亚玲等在这里已经不简单是一个文字理念概念,他们就象一件件艺术品,或雄浑或低沉呤唱着人性本身,作品所闪烁的善与美的光辉,使得任何一个平庸或高尚的读者都得到灵魂的洗涤,我觉得用言词无以最恰当形容,只能引用一则动物真情小故事来寻找相同的感觉:
一个医务工作者,用一只母白鼠做肿瘤实验,给那只白鼠移植了癌细胞,过了几天,肿瘤在关在笼子里的白鼠的身上越长越大,可他惊讶地发现一个异常的景象,那只白鼠焦躁不安,随后痛苦地用嘴撕咬身上的肿瘤,并将咬下来的一块块肿瘤吞噬下去,伤口血迹斑斑,几乎露骨。又过了两天,白鼠产下了一窝晶莹透亮的小白鼠,母白鼠奄奄一息,带着不堪目睹的伤口,躺在笼子里;嗷嗷待哺的小鼠崽喝着母亲的乳汁,一天天长大,白鼠母亲的身体却日渐销瘦,拖着只剩下皮包骨头的身子,在癌细胞无情的肆虐下,用无与伦比的顽强和神奇的意志,把自己身体里所有的能量化为生命的乳汁,喂养着这一窝鼠崽,终于在二十一天后,白鼠正常的哺乳期结束哪天,永远倒下,没有了一丝呼吸。二十一天,小白鼠就可以脱离母亲独立生存了!这只母鼠在正常情况下,因移植在身体内的癌细胞,早就应当死了!面对此情此景,面对这种伟大而悲壮的动物的母爱!他潸然泪下……
我觉得我看完路遥的《在困难的日子里》所引起的感情与看完母白鼠的故事有类似同质,感动得泪湿。我甚至相信如序言者所说:“若干年以后,人们也许不再被《人生》所激动,而《在困难的日子里》却仍将使人体味到高品位的艺术品的辉煌”。人间自有真情在,让我们为他们:马建强、吴亚玲、周老师、乡亲及母白鼠唱一首赞歌吧。
-全文完-
▷ 进入榕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