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间,弹指一挥,时间虽然短暂,但作出抉择所产生的影响常常很深远,往小处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往大处看甚至有可能改变社会历史的走向。
齐桓公为报一箭之仇欲杀管仲,深得齐桓公信任的鲍叔牙却极力推荐管仲,是杀是用,尽在齐桓公一念之间。一是腹有雄心壮志,二是胸怀容人海量,齐桓公不仅没有因为一己私仇而杀管仲,反倒重用他为相国,让他大刀阔斧地改革弊制,治理齐国,于是便有了后来首霸春秋的伟业。
弦高是郑国的一个商人,在贩牛途中恰遇欲灭郑国的秦军,是眼睁睁看着祖国灭亡,还是想方设法阻止秦军,郑国的命运尽在弦高的一念之间。弦高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他灵机一动,便赶着牛群去见秦军将领孟明视:“我叫弦高。我们的国君听说将军要到郑国来,特地派我送上一份微薄的礼物,慰劳贵军将士,以表示我们的一点心意。”孟明视原本打算在郑国毫无戒备之的时进行突然袭击,现在郑国使臣老远地跑来犒劳军队,这说明郑国早已有准备,要偷袭已经不可能了,于是顺便灭掉滑国回国了事。而弦高则因为略施小计便保住了 自己的国家免招涂炭,一介小民于一念之间而流芳百世。
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忽必烈在以死相威胁的同时,欲以封官诱降之,是生是死,尽在文天祥的一念之间。此时的文天祥,完全可以步王积翁等投降元朝的宋臣之后尘,去享荣华富贵,但他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对劝投者说:“ 管仲不死,功名显于天下;天祥不死,遗臭于万年。”并严辞拒绝了忽必烈的封官许愿:“但愿一死!”文天祥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但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却永远留在后人心中。
因为一念之间而成就功业或名垂千秋者,固然令人钦佩和敬仰,但那些因为一念之间而使功业和名声于毁一旦的人,除了让人唾弃之外,更发人深省。
秦始皇东巡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病死,赵高先以废长子扶苏,立庶子胡亥为诱饵,赢得了胡亥支持,紧接着以李斯与扶苏、蒙恬有隙,一旦扶苏继承皇位,蒙恬得势,李斯必无好果子吃的离间手段相威胁,并要李斯手书赐死扶苏、蒙恬,由胡亥即位的假遗诏。是拒绝赵高,坚持扶苏继承大统,还是屈就赵高,把胡亥扶上帝位,尽在李斯一念之间。可惜的是,此刻的李斯考虑的不是他曾经尽心为之效力的大秦帝国,而仅仅是一己私利,于是与赵高、胡亥同流合污,一同玩起惊天骗局。正是李斯的这个一念之差,在毁掉大秦帝国的同时,他一生奋斗的功业也随之灰飞烟灭,成为后人所不耻的历史罪人。
鸿门宴上,刘邦的性命尽在项羽的一念之间,不需他发话,只要他首肯,刘邦的性命即刻休矣。可是项羽没有这样做,当亚父范曾屡屡暗示他杀死刘邦时,他羽总是默然不应。当范曾唆使相庄舞剑企图直取刘邦性命,为早已被刘邦和张良收买的项伯阻拦时,他仍无动于衷。项羽此前因为刘邦首先攻下秦朝国都咸阳欲做关中王,而要消灭刘邦,可在鸿门宴上却改变了主意,放了刘邦一条生路。史家说是因为项羽有妇人之仁,范曾说“竖子不足与谋”,但无论何种说法,正是项羽的一念之差,最终导致了他四面楚歌,垓下被围,自刎乌江的悲惨结局,肯定是不争的史实。
赤壁之战前,曹操拥有绝对的优势兵力,但是他没有督促大军猛打猛冲,长驱直入,一鼓作气荡平东吴和西蜀 联军,而是和周瑜、诸葛亮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来。他派蒋干过江,一是要摸东吴、西蜀联军的底细,二是企图劝降周瑜、诸葛亮。想不到周瑜、诸葛亮来了个将计就计,制造曹操手下两个水师将领蔡瑁和张允暗投吴蜀的假象。这还了得,蔡瑁和张允统领的水师可是曹操取胜吴蜀的底牌,他们一旦率部投降,不是要了曹操的小命,曹操一怒之下便斩了二人的首级。曹操是一个机敏过人之人,在蔡、张二人的血还有余热之时,曹操便觉不妙,中了周瑜、诸葛亮的奸计也,杀了蔡、张,无人再有水上作战的能耐,还拿什么战胜吴蜀。可是人死不能复生,曹操悔之晚矣。蔡、张二人的首级,尽在曹操的一念之间,正是这一念之间的抉择,最后导致曹操兵败赤壁,再也无力完成统一中国的宏愿。
被誉为东吴四杰之一的吕蒙设计杀了关羽,后张飞替兄报仇太过心切,因鞭挞士卒引起怨恨也被杀死。关羽、张飞皆刘备结义兄弟,刘备闻此噩耗,便要发倾国之兵消灭东吴以为死难弟兄报仇雪耻。诸葛亮等众大臣苦劝无效,刘备还是令全军披麻戴孝涌向东吴。怎奈东吴陆逊先是采取避敌锋芒,坚守不战,使刘备无计可施。而正当蜀军速战不决,补给困难,士气低落之时,陆逊命士兵每人执一火把,烧毁蜀军连营七百里,刘备溃退蜀国,因为惊吓过度,大病不起而一命呜呼。 为不为兄弟复仇,发不发倾国之兵,尽在刘备一念之间,可是刘备因被复仇的火焰烧昏了头脑,丧失了起码的理智,听不进好言相劝,最后竟连自己的性命也搭了进去。
吴三桂正领兵赴京朝见新主(李自成),可是行至半道,遇到从京城逃出来的家人,吴三桂问:“我家里人好吗?”家人说:“被闯王抄了。”吴三桂说:“没关系,我到后就会归还。”又问:“我父亲好吗?”答:“被拘捕了。”吴三桂说:“我到后就会释放。”又问“陈夫人(指陈圆圆)还好吗?”答:“被闯王(一说为刘宗敏)带走了。”吴三桂闻讯勃然大怒,厉声叫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随后,掉头打回山海关,以明朝大臣的身份,向昔日的宿敌清军递去了请兵书,希望多尔衮“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这就是尽人皆知的“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当是之时,吴三桂所率前朝遗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倒向李自成的大顺还是爱新觉罗?福临的大清,都会置另一方于死地。不管怎么说,李自成是汉人,与吴三桂同宗同祖,而爱新觉罗?福临是满人,是异族。吴三桂竟于一念之间,因为一个女人,不顾民族大义,选择背祖求荣的道路,沦为汉奸,正所谓是客人孰不可忍。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中华数千年历史,像齐桓公、弦高成于一念之间,文天祥荣于一念之间的例子,可以说数不胜数,今人当鉴之,效之;像项羽、曹操、刘备败于一念之间,李斯、吴三桂辱于一念之间的例子,亦可以说不胜枚举,今人当思之,慎之。
-全文完-
▷ 进入草蓬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