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往份,也叫礼尚往来。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人际关系中的美好传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俗,是一种社会风气。一人有事,大家捧场,互相道喜,其乐融融。既显得有人气人缘,又了却了一份人情,彰显出一种和谐的社会景象,何乐而不为?
西汉?藏圣《礼记?曲礼上》云:“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后来衍生出 “投桃报李”、“得牛还马”、“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等等。
这里有个前提,就是有来有往,维持着一个平衡。否则就是“非礼也”了。
过去,朴素的人们是今天我有事,你来了,送点礼物。明天你有事,我去了,送点礼物,或过年过节互相赠送点礼物,或是红喜事时大家送点钱表示祝贺,白喜事时拿点香、纸表示慰问(俗称礼份子)。主人也摆上酒席表达谢意。这些都是人情往份、礼尚往来的正常现象。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礼份子主要是结婚祝贺。那时随礼,一人或几人合伙买块大镜子或买个暖水瓶就很体面了。后来就兴起了给现金。但也就是三块五块、十块八块的。再后来拿实物的就没有了,一色的现金。而且额度越来越大。九十年代是100元打底,进入新世纪以来是200元打底。有点来往关系的就得500元、1000元或更多。而且“喜事”也不局限在结婚或是发丧上了。
当今的中国社会,这种人情往份的礼尚往来已经变了味。它表现的不再是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均衡,而是成了敛财的借口。其内涵也不断外延。由年节互访、红白喜事到场发展到了孩子升学、当兵;生小孩、孩子满月、百天;购房、盖房、搬迁;母猪下崽、女人上环等等,都要发请帖打电话邀请人来祝贺。什么立碑酒、剃头酒、周岁酒、冲喜酒(出狱回家)、开业酒、谢师酒、祝寿酒、阴寿酒、流产酒……名目繁多,层出不穷。总之,是想方设法巧立名目制造敛财机会。
每年八、九月份是喝 “上学酒” 的高*,十月份是喝 “当兵酒” 的高*。有时一天得赶两三个“高价酒场”。一个月得花出两三个月的工资。使好多人不堪重负。可是人们还是死爱面子活受罪,打肿脸充胖子。也许这就是中国人的优点(也可能是弱点)吧。一些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来疯狂敛财。
有些人,特别是手中有点公权的人,不但自身收份子年年推出新节目,就连七大姑八大舅、老丈人、小姨子的事也包揽其中。他们知道 “有权不使,过期作废”,所以肆无忌惮地给别人增加经济负担。
有的人,年年有 “喜事”,拼命捞上几年之后,逃之夭夭,搬到外地去了。躲开了 “有来有往”。
还有这样一些人,每年都要发三、四次请贴、打三、四回邀请电话。今天是儿子当兵,明天是姑娘上学,后天是情人坐月子,大后天又是后老婆跟前夫的孩子结婚。还美其名曰:“真不好意思又告诉你,但就咱俩的关系,我怕日后你埋怨我”。他通知的对象,不论关系厚薄,不论有无来往,只要认识,哪怕只打过一个照面,也要到处抠出人家的电话号码进行通知。对方接到通知,不好意思不来,特别是对一些有公权人物的通知。只好勉强送去几张 “伟人大票”。
这些人敛财时慷慨大方,不惜浪费公家电话费。而一旦别人有事想请他 “喝酒” 时,它不是在手机里回答 “出差在外地”,就是事先得到信息或在来电显示上分析出某人要 “讨人情”,而死活不接电话,哪怕你把电话打爆了。最后把手机关掉。就算你给他发短信告知,他也不会给你回半个字的。向别人 “要人情” 时猛如贪婪的老虎,在 “还人情” 时却成了缩头乌龟,成了惶惶不可终日的四处躲藏的赖帐汉。这就不光是 “非礼也”了,而是人格、品质、道德的欠缺!可怜、可悲、可鄙、可恨!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不了有人情往份。有的人多年来一直在往外随礼。终于有个喜事了,操办一下,也顺便来个投资回收。这是可以理解的,是无可非议的。但借 “庆贺” 之名敛财,不管有无来往的人都 “请” 或凡是自己职权能涉及的地方都告诉,就不正常了。是把 “庆贺” 当成了搂钱的手段。
这种变了味的人情往份,希望人们还是少搞为佳。更不要把它当作敛财的工具,特别是握有公权的人物。希望大家能像防治环境污染一样,共同来净化社会风气。让我国真正成为美丽的中国。
-全文完-
▷ 进入斩妖精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