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头腊梅傲雪流芳,一不留神,这2012年冬天终于要和我们作别了,2013年的“年”离我们已经很近。可是这“年”的味儿却好像很淡。但是在童年的记忆里,那时的“年”是我们心中最大的企盼、是我们最潇洒的地域。因为:
“红萝卜,愍愍甜,看到看到要过年,过年又好耍,瓢儿舀汤汤,筷子拈朒朒儿……”
老辈经常教导我们说:“年”是一个凶残无比的怪物,到了腊月三十夜,就要出来伤人,特别是孩子。但是我们想到的还是“红萝卜,愍愍甜……”
在童年的沙滩上,我们的嬉戏有些忘情,我们的憧憬有些失真。渐渐的,天气凉了,田里也结了薄冰。清早起来,大家伙说,去捞凝冰吧,回来好泡盐蛋,于是我们拿着木盆木桶,把一块块本来洁净无暇的梯田,搅拌成一览无余的浑浊。
不知道是哪个嬉皮儿突然唱起了很多年前一直延续到去年也曾经的这段童谣,勾起了心里沉淀了一年的追逐中最美好的一页遐想……
我们的童年是那么艰难,但是充满着快乐。
我们的童年是那么纯真,是我们曾经停泊的驿站。
那个年头要吃没吃,要穿没穿。一个月十几斤粮食,其中还要搭配苦涩味挥之不去的烂红苕;平常没有肉吃,要到过年才有供应,那年头明明风调雨顺却饿殍遍野让老天爷像窦娥一样背黑锅的“三年自然灾害”就诞生在我们的童年时代。记得终于有一年,快到年关了,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开天辟地第一回一下子供应了“五个半斤”:半斤猪肉、半斤牛肉、半斤条粉、半斤豆粉、半斤酱油;菜油就更不用想了,偶尔有个别的月份每人供应三钱(十六进位,就是现在的3.25克,用杆秤根本无法称,幸好有好事者,十人以上一秤杆买回。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按人头用筷子重新分配,一滴一滴的滴……),拿回去煎“油盐巴”;一年三尺布(幅宽只有二尺四甚至二尺二),大人们做一件衣服完全不够,只能做两条无一点裤脚的短裤,幸好当年没有时兴“三点式”,不然做了“罩胸”就只好让广大的剩余部分一览无余;至于鞋就不要说了,我们这些小孩子都是保持一致的光脚丫,晚上回家洗了脚穿上草鞋或者木制“板板鞋”玩儿一会儿上床睡觉,因为每户家每月供应半斤甚至三两煤油,要节约,不然就会“打黑摸儿”。高档的享受就是盼望有一双蒲鞋(蒲草编的,因为比稻草细,可以编得密穿着暖和),草鞋蒲鞋都漏水,即使是漫天大雪外出也只有打光脚。快满七岁了,一心想着要读书,说是“考上了”,可是一看户籍簿,因为年龄不到读不成,父母亲没有文化,不知道可不可以说情,也不会想着去说情,只好作罢。可是我的心不死,一直嚷嚷,怎么办呢?还是幺嬢带我到离城五里的乡下,问年龄不看户口簿,终于满足了心愿。
可是难题又来了,由于穿叉叉裤,上学被大同学摸屁股,回来向大人汇报,可是布票用完了,全家人商量,干脆把裤裆用针线直接链拢,可高兴还没来得及完,进了教室一坐听到“嚓”的一声,完了!又是开裆裤,只好用手“自摸”屁股回家……
还是大人有办法,我父亲把他的裤脚剪短,给我打底的遮羞布终于做成了。
我的干爹是位年近四十的老船长,因为掌舵从来没有出过事,所以技艺精湛。有了出航的时机,首选就是他。因为一出去就是最少半年,我总是盼着干爹回来。他没有生儿子,对我如同己出,可以和我一起吃饭睡觉。放寒假了,干爹回来了,而且有让人心颤的好消息。给我买了平生第一双胶鞋。零用钱每次不少,整整一元!这一元钱可以买一百斤至两百斤蔬菜(当然要计划,不是有钱就能买),可那不是我的追求。但是买一百根麻糖杆,是我的体己(生活困难时没有麻糖杆之类,只有一分钱一杯的糖精兑的凉水)。这个年我过得特别惬意,因为左邻右舍、街头巷尾都知道,除了得到一元钱之外,我有一双整整一条街几乎所有人都羡慕的解放鞋!
我们玩儿的花样很多,春天来了,我们捉蜻蜓、咑豆腐干,因为清明的风不会乱来,自制的“土飞机”——风筝也在天空错落有致的翱翔;夏天天热,我们在河滩上嬉戏,大汗淋漓了,没有游泳衣,就因陋就简,以比“一丝有挂”的维纳斯还坦荡无尘的姿势,展示浪里白条的风韵;秋天当然不用说,开泥巴仗、抠黄鳝、打竹枪枪儿;冬天来了,虽然有些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还是要玩儿修房子、摲(用鞭子狠狠地抽)陀螺、捉迷藏的游戏,即使是寒冬腊月也是照样下田摸泥鳅、下河下溪掰螃蟹……终于要过年了,我们朝思暮想吃饱饭,甚至还想要吃上肉的日子,就像奥运倒计时一样,越来越走近我们,我们掰开了可数家珍的指头……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和以前相比,简直是天渊之别。但是生活好了,却不明不白的少了很多幸福感,以前回家,小孩子们聚在一起嬉戏、捉迷藏,大人们在门前抽着叶子烟、喝着苦丁茶,休息聊天,认真的享受着“家”的天伦和左邻右舍的友情亲情的滋味,现在回家,铁门一关,就是貌似温馨的没有遐想的小屋,看看电视、打打电脑,大人小孩没有共同语言,有的就是让人寂寞、让人空虚的代沟。
那个年代,虽然缺吃少穿,即使找些“代食品”如柑子皮做腊肉、红苕做成鱼等高端食品,绿阴绿斜的据说里面有营养丰富的“小球藻”的水做汤……点燃香烛纸钱,大家还是香烟氤氲的祭祀冥冥之中的先祖,让他们“吃好”、“下次再来”,祈祷死人保佑活着的人有机会苟延残喘和来年五谷丰登,放起鞭炮驱除一年的晦气,然后坐在一起津津有味的享受“代食品”们做成的年夜饭。现在代食品早已退出历史舞台,鱼肉奶酒因为天天都在吃,反而觉得当年好美的味道和自己的舌尖渐渐生疏了。
以前过年大家串门,回忆一年的艰辛和收获,可是现在饭都办在馆子里,一起相会却很多互不相识,亲情、感情、友情都被洗白了……以前小孩的玩具自己做,小孩子的智力得到开发,现在的玩具遍地堆积,陆海空天立体化,可都是买来的,完全不需要孩子动脑筋自己做。所以现在的孩子,被呵护在父母亲的怀抱里,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呵护在手心里;上学放学都是家长一路相送、相迎,生怕哪里磕碰了,把孩子当成一碰即碎的花瓶,摆放在没有风雨的襁褓里了。
回忆过去,不是想回到过去艰苦的时光,因为那样的日子,实在是惨不忍睹。回忆过去,就是想要让孩子吃点苦,动动手、动动脑,从小体验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因为今天和今后的这个世界,在末日没有到来之前,永远是生存竞争非常激烈的主战场,是孩子们终将直面的现实世界。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经历了春的花红草翠、夏的碧波连绵、秋的绿瘦黄肥、冬的漫天风雪,季节的轮回就要过去了。回望旧岁的背影渐渐远去,新年的钟声即将回荡,祝愿我们的日子更加美好,我们的亲情友情更加温馨,我们的孩子更加健康快乐!
-全文完-
▷ 进入遗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