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印象的西安
西安,绝对不是一座能够使你一见钟情的城市,相反,一开始的时候,你会有点厌恶它。还未出行之时,在网上就曾经看过西安回来的驴友对西安的评价,一个字——乱,两个字——憋屈。这样的传闻,多少也给我们的心里布上一丝阴云。我们都在想,真实的西安到底会给我们一种怎样的姿态呢。
带着这样的猜疑,我们在洛阳坐上往西安的动车。两个小时之后,我们抵达西安北站,下车后,我们跟随人流走,一直来到一个地下停车场。本想着能够从这里坐出租车,先到市区,再到住宿的地方。可是我们想的太简单。在这个地下停车场边上,一下子就紧满了像我们一样的旅客,而出租车只由一个入口,一辆跟着一辆鱼贯而入。我想,我的天呀,这要等到什么时候啊?后来更糟糕的事情接踵而来,一大帮私家拉客的车霸出现在我们这堆旅客身边,拼命拉客,其中一个凑到我的跟前,问我上哪儿去,然后就说现在市区很堵,出租车都不去,只有他家的车可以去。我就说要到解放路,他马上要价120元。我没理他,可是他还继续缠问,说了一大堆的废话,然后又问我们是不是来西安玩的,我没应,他又说可以包他家的车,一天400元,还发话说所有来西安玩的人都要包车,否则哪儿也去不了,我们继续沉默不言。最后,终于轮到我们上去问出租车的师傅,可是那个瘟神像狗皮膏药一样贴在你的身边,我还没有开口问,他就帮着我问,然后人家师傅还没有回答,他就说不去。我一眼就看出来,这些人是这里的一霸,出租车师傅根本就惹不起他们,所以最终也没搭成我们,连忙开车跑了。看见出租车拒载我们之后,那人就更开心了,他嚷着说,只要我们能坐他的车,他能降到100元,而且到目的地再给钱。我就偷偷问了一下旁边的一个女孩,她好心告诉我说,到解放路是挺麻烦的,不过可以先到钟楼,或者西安站,然后再转车到解放路,如果是打的的话只需四五十块,根本要不了那么钱,她劝说我们去坐地铁,这样能省不少钱,且安全。听到这样的话后,我拉着霜霜谢过那个好女孩就走,那个瘟神又跟上来,一边跟就一边说,语气越来越硬,后来我加快脚步,眼见可以看到地铁的售票处,那里人多,那瘟神才止住脚步,真是吓出一身冷汗。
值得欣慰的是,在地铁站发生的事。我们因为是第一次坐地铁,什么都不懂,在买票的时候,口袋里全部是一元钱的零散纸币。我拿起来就拼命塞进去售票机的口子里,它拼命吐出来,屏幕上显示纸币不合。后来霜霜指着旁边的说明——它需要的是硬币和五元,十元,二十元的纸币。可是,既然是这样,它的屏幕上就不要用一元钱的纸币去演试啦,免得人家误会,真是的。后来,我等在售票机前,霜霜拿着一叠一元钱的纸币去找服务员兑换。那个服务员也是一个好人,她看见我们风尘仆仆的样子,就好心问霜霜要到哪儿去。霜霜把情况跟她明说,她就帮忙买了两张单程票,到钟楼的,才6元钱。
就是这样,一个寒冷的晚上,我们在一个陌生城市郊外的火车站有些不知所措。虽然人生地不熟,但是我们凭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还有好心人的帮助,有惊无险,几经波折,终于乘上地铁,抵达目的地。
钟楼站下车后,我们背着重重的行礼包,寻路而行,直到出站。直到此时,我们的肚子依然是空空如也,但是已经顾不上这些,现在最要紧的是,要赶到解放路的那家百时快捷酒店,这是我们之前在洛阳就联系好的落脚处。在好心的路人指引下,我们明确解放路的方向,知道路途也不算遥远,就步行走着过去。
在西安的感觉,很容易让人不知所措,让人心中感到茫然。西安的市区十分繁华,虽然此时的西安到处都在施工,但是风尘之下,掩盖不了它辉煌如火的形象。在闹市中,在人群川流不息中,看着这些仿佛在跳动的灯火,它们是如此耀眼,它是那样使人沉醉。我们忘记在赶路,不顾寒冷的北风,目不暇接收纳着这四周的繁华气息。
第一眼的西安,是嘈杂的,是凌乱的,这是的的确确的西安初印象。在西安北站发生的那些事后,当时我是讨厌这座城市,甚至有些后悔来西安。但是后来我和霜霜聊天,最后一致认为,即来之,则安之,况且不能因为某些现象,某些人,就过早对一座城市下定论。西安,需要你的慢慢深入,慢慢体会,才能感觉到它的真正魅力。这是我对西安的最终评价。
秦兵马俑
来到西安,就不能不去兵马俑看看,就像去了北京,就不能不去长城看看一样。虽然由于昨晚的种种原因,引发我们对西安的始印象有些不满,但是我们依然决定,在第二天早上就去西安最具代表的遗址博物馆参观。
有人说,去西安只能看坟头。我想这样的一句评价对一座城市而言,并不是一个彩头。但是西安正是如此,它像一位时间的使者,从遥远的远古时代慢慢走来,它的身上沾满灰尘,仅仅一抖动,就落下数不尽的叹息。而我们现代人,又能从这些叹息里,读出西安的什么呢?在西安的世界里,到底还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呢?当我们站在这些坟头前,感慨的同时,我们是否会联想到自己,以及未来的世界。这一切,西安像一位睿智的老者,站在它面前,你只需静静地,用心地倾听……
早上起来,梳洗好后,我们就开始西安的旅行。
把沉重的行李放在酒店房间内,我们轻装上路。在前台问好路况后,就出酒店,这是我们一贯的作法,主要是初到人生地不熟,询问酒店前台,一般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解放路去火车站,可选择乘多路公交,也可以沿路往北直走,看见西安的古城墙就到了。我们是因为昨晚走路太多,今早就不想再赶路,于是选择乘坐公交。
抵达火车站后,发现西安站真不是一般的庞大,人流量特多,来来往往的像一大堆在搬运食物过冬的蚁群一样。乍一看上去,还真给人一种十分乱的感觉,难怪很多人都说西安乱。其实不是的,在西安,走南闯北,窜东越西的人们,都会在这里歇脚,再赶路。西安,成为许多旅人心中的中转站(避风港),他们刚来,他们就要离开,就是这样,像旋盘一样,轮流不止。
西安站面前就是古老的城墙,它在此圪立600多年,风雨不倒,守护着西安,以及它的一切。我们来不及在这里感慨,因为我们还要去兵马俑。在西安站附近随便找了一家餐店,解决早上的那一顿,吃是西安的小吃——臊子面,还要一笼蒸包子。面是宽面,配上一些肉粒,胡萝卜粒,土豆粒,就组成一碗简单却美味的美食。看见这些餐店门前,摆着一个一个的大蒸笼,它们冒着白色的热气,在这样寒冷的晨风中摇曳,这样的感觉在旅行者心中,是一种不名而知的温暖。
西安站的东广场里有车去兵马俑的,我们用过早餐之后,就过马路,找寻东广场。东广场里挤满各路公交,几乎都是去兵马俑和华清池这两个地方的。但是,我们要找的是那路专线——游5(306)。因为这是在网上,去过的旅友推荐的。
可是,找到306路公交的停车区时,我们才发现,为什么那些网上的旅友说要尽早,尽早去排队。不看是不知道,一看是吓一跳,站在306前排队的人够上两节火车厢,而且还有不少人陆续加入队伍。我和霜霜赶紧站好自己的位置,免得越来越落后。
人是越来越多,站在寒风中吹,毫无退缩,却热情万分。车也来得快,走了一辆,一辆不久就到位,所以看着人虽很多,可很快就轮到我们上车。坐在车上,霜霜说,她的心是越来越兴奋,就像在看龙门石窟前一样。是呀,还有1个多小时,就可以看到那梦寐以求的兵马俑,可以看到那支助秦始皇统一中国的雄厚之师。心情如何不激动起来呢。
天气是十分寒冷,到达临潼区时,已经可以看到马路边上的水泥面凝结成冰,植物身上也披上一层不厚的雪,看来昨晚西安悄悄下了一场安静的雪。下车时,一时适应不了,身体几乎僵硬,不免打几个哆嗦,才回过神来,迈开脚步,拉着霜霜,跟着人流走。绕过几个弯,就看远远看见秦始皇的巨型立像雕塑,十分威武,但是那里不是兵马俑的入口。我们穿过一个停车场,那里有很多饭店,都在叫人进去吃饭。我们没理,直走,不久就到达大门口。门口有自助导游可请,我和霜霜商量,考虑到兵马俑庞大,而且内容深厚,就决定请个讲解的导游吧,反正来到一场,听听讲解,了解多一些关于大秦帝国历史也是好的。
导游小姐是一个地道的陕西女子,叫啥名我倒给忘了,由七现在真的是越长越健忘。我们选择步行上兵马俑,这样一路可以沿途观看附近的景色,导游小姐尊重我们的选择,她带我们先去参观铜车马的展览室。路途看见一座气势挺大的石雕马群,马如嘶啸,形象极为逼真。陕西古为秦地,秦人以为周天子养马起家,故他们十分崇敬马这种动物。
铜车马展览室,里面有一号和二号铜车马,它们出土于秦始皇陵西侧200米处。出土时已残破,经专家们修复恢复原状,让我们这些两千多年的后人也能亲眼目睹当年秦帝国贵族们使用的马车出巡那种风光。刚进展室后,迎面就看见一幅巨大的画像,导游开始涛涛不绝地讲解,画像里的那座土山,就是秦始皇陵。我们听后,大为惊叹,感到秦始皇为千古一帝那种霸气和威风,同时,我们也可以想到,秦始皇陵的修陵工程是多么庞大和期间耗费多少国力,都从此可以看出。据说,至今,这个巨大的皇陵是至今都没有人能进入,一探究竟的。
转入内室,灯光不足,环境十分昏暗,但参观的人数却是很多,每个展品四周都挤满一堆人。导游领着我们直奔铜马车的展区,这边的人群却少了许多,大概是大家都顾着在那边看吧。就这样,我们去繁就简,挤进了一号铜车马前,终于有机会亲眼目睹这尊国宝级的文物。马车是华盖在上,赶车人站立,单辕双轮,前方四匹马齐驱并跑。二号铜车马就是旁边,与一号车不同是,二号铜车马为安车,也是单辕双轮,后有车厢,分为前后两室,二者之间有窗,车厢前面为椭圆形车盖,车体上有彩绘纹样。两辆车以真人、真马的二分一做成的,主体均为青铜所铸,一些小零件皆有金银材质,分工制成,做工十分精致。在这两辆铜车马旁边,还有一个展柜里放着两条类似于链子的东西,据说就是铜车马身上的一种零件,但是现代的专家依然不知道这种零件安在何处,它们到底是做什么用的。看到这里,我不得不更赞叹我们古代先人们的智慧是多么高超。
参观完铜车马展览室之后,我们跟随导游直接来到一号坑。她说,兵马俑的一号坑是最大的,入口就有好几个,参观有顺序,如果盲目而走,会错过很多好的东西。后来,我们发现也确实如导游所言。
一号坑是整个兵马俑博物馆里最庞大的展厅,我们走进的瞬间,就被这眼前那宽阔,壮大的俑坑震憾得无以言表,那种气势,直压上我的心头,口中不自觉哗然,亲眼所见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就在眼前,这支来自两千多年前的秦国之师,这些武士面孔生动神似,身材孔武有力,个个威严霸气。我们来的是时候,中午的游人并不太多,很容易就可以靠着围栏,近观这些触动人心弦的陶俑。无论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都无法把当时的那份心情表述出来。
在一号坑的后面,还有一段是已挖掘出来,但是还没有来得及修复完整的陶俑,在它们身上,还有黄色的土层厚厚覆盖着,一些方型的砖头杂乱无章摆放在四周,一切都仿佛是刚刚发生的。看着这些情景,我和霜霜的心情,都无法平静下来。
二号坑是我们接下来要参观的展厅。这是一个级别较高的俑坑,因为在这个俑坑里出土的兵俑以军官俑居多。但是规模比不上一号坑庞大,精品却一样不能少。其中就有最著名的跪射俑,这具陶俑是整个兵马俑博物馆的形象代象,它单膝跪地,右手放于右侧腰间,左手横放在腹前,眼睛直逼前言,炯炯有神,从后面观察,它身穿铠甲,头式在脑后成十字花辫,更令人赞叹的是,在陶俑的铠甲边上,到现在还能看到红色彩膝。
除此之外,在俑坑的旁边还展出立射俑,将军俑,军士俑等好多具精品的陶俑,它们的制工同样十分令人叹服,看着这些陶俑,霜霜是一阵的兴奋未平一阵的激动又来,她说,今天的收获是她平生以来最大的。
三号坑的规模就更小,我就不在这里详述。但是有一点要说明的是,三号坑里的陶俑的级别更高,好似是将军级别的。这样三个俑坑一连在一起,就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军团,一号坑在最前方,就像冲锋陷阵的普通兵士,二号坑则是高一级别的军士,三号坑则是军中最高级别的指挥部。兵马俑博物馆,向世界展现出两千多年前,在中国古代的军队制度,以及军队的战斗形态,也让我们看到这支王者之师是多么的雄厚有力。
出来的路上,霜霜依依不舍,又倒回一号坑,她说,还想再看看一号坑。于是,我们就在一号坑又逗留了一段时间,才眷恋不舍地离开博物馆。
我们是感叹万分,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震憾,心仿佛依然在远方的秦代。我和霜霜边走边聊天,聊到秦始皇,聊到李斯,聊到卫鞅,聊到赢渠梁和商鞅变法,感到秦国和秦朝的神奇与强大,更佩股古人的智慧和心胸。
再出来的路上,看见一个卖吃的摊档,档主是一对中年的陕西夫妇。热情的档主招呼我们,恰巧肚子很饿,看着这档板上热乎乎的肉夹馍,散着香喷喷的热气,就问霜霜要不要吃。她点点头,于是要了两份肉夹馍,不贵,才十块钱,比一个汉堡的份量还大,而且美味。档主还招呼我们到他的店里去吃,因为外边冷,我们婉言谢绝他们的盛意。主要是我们要赶回市区。
古城墙
回到市区已经是下午两点多,心想着,去走走古城墙吧。问及霜霜,她正有此意,想在城墙上转一圈。我们下车后,进入火车站,买好去广元的票后就开始向古城墙进发。古城墙就在我们眼前,很多人说,西安的古城墙是你在别的城市看不到的一道独物风景线。它高大而且宽厚,围着古西安城区绕一圈。但是面对这堵巨型的城墙,我们无从下脚,看不到入口在哪里。于是霜霜问人,一个驻广场的干警为我们指出,原来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城墙的北门——安远门,他告诉我们上城墙的方向。拉着霜霜的手快步走,看到在一条台阶级级而上,但是入口却十分清冷,一个年青人先我们一步跑上台阶,消失在转角处。
西安古城墙修建于明代初年,当时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之后,听从隐士朱升的意见“缓称王,广积粮,高筑墙”,在全国范围内,下令各州县普通筑墙,他又以“天下山川,以秦中号为险号”,也曾想过在西安定都的。就这样,西安城墙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修筑起来的。如今,千百年过去,天下城池的古城墙或灰飞烟灭,或残壁断垣,唯西安城墙依然完整地圪立不倒,守卫着这座古老的城池。想来,是多么的神奇呀!
登上城墙,我们展眼一望过去,好宽阔的路面,斑驳残破的灰石砖上刻满岁月的痕迹,向人们诉说着,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我和霜霜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租车而骑,而且一步一步是印记这条道路上的回忆。
记下南门关闭的时间,我们决定走它七公里,由北门向南门出发,然后在南门下城墙。一路上,霜霜不停地抚摸城郭上的石砖,她说,冰冷的感觉,让她想起当年在这里浴血奋战,守卫城池的兵士。
走没多远,就有一个城楼,这是北门的城楼,上面有一座箭楼。在辛亥革命时,起义军与清军在这里展开十分激烈的战斗,这座城楼在那时被炮火毁掉。
夜渐渐来临,城墙上的高挂红色灯笼散出淡红色的幽雅光色,一轮橘黄色的落日慢慢隐没在远方的云层里,只留下一抹淡淡的光晕。我和霜霜站在这里,远眺,联想,仿佛还能听见喊杀冲锋声,仿佛还能听见枪炮“轰隆”的声音,好久才离开,继续我们的路程。
四周更加清冷,偶而有辆自行车骑过的声音,就是风在此处回旋不走。望下市区,灯火已经通明,西安的夜来得更早,看时间才五点多一点。离南门还远着,我们得加快一下脚步。
转过长乐门,我们来到东城墙,这座城门也曾被毁过。在明末农民起义,李自成攻克西安,当他看到城门上的匾额写着“长乐门”时,就说了一句:若让皇帝长乐,百姓就要长苦。义军将士听后义愤填腔,一把火把长乐门烧掉。其实,这算何苦呢?
沿着东城墙直走,这里看见许多骑自行车的游人,或独自一人,或三五作伴,他们聊天说笑,似乎已经不在乎城墙关闭的时间。本来我们还有些紧张的,怕赶不到南门,但是看见这么多人还陪着我们,心中的急切心情就放松下来。在城墙上或停或走,静静感受,这是最邂意的旅行方式。可以自由分配时间,我和霜霜都喜欢用这样的方式去享受旅行。
脚步渐渐轻松,不久就走到永宁门,此时天已经完全暗下来。城墙四堵亮起昏黄色的灯,在清冷的黑夜中,是如此温和。我们要从这里下去,回到市区。
永宁门的城门里,还闲散着不少人,大家或在拍照留念,或在伫足仰观,我和霜霜已从城墙边上的台阶一步一步走下来。在城门的两侧券洞中,现代的车流来往不息,而我却仿佛听见当年守门兵士关回巨大城门沉重的声音。
在市区,我们开始找吃的。因为一天下来,也没怎么吃过东西,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听说西安有条回民街,里面的小吃多得目不暇接。我和霜霜都是吃货,自然要把它找出来。西安的路也好走,都是笔挺挺的一条,又宽又大。我们沿着永宁门对面的路口往前直走,然后就可以转到钟楼。问人之后,得知回民街就在鼓楼的后面。而鼓楼与钟楼遥遥相对。我们在钟楼入地下通道,往鼓楼方向走,然后出地下通道,就到达鼓楼。要说的是,我们来西安时,钟楼和鼓楼都被围起来,在搞修复,无缘目睹它们的真容,实为遗憾。
回民街给我们的印象并不好。这里的东西真心贵,而且不好吃的多。一路下来,只对一碗老孙家的羊肉泡馍感觉还可以,像烤面筋这样的,真心不好吃,没有半点味道。但是,也许是冲着它的名气,来这里的人超级多,挤得道路的是水泄不通,每一家食店都是座无虚席,有些地方还要排队等候,无论怎么说,这样的繁华还是令我们惊叹的。我和霜霜在里面转了一通,吃了一点东西,就想出来,然后慢慢走回酒店歇息。途中再次经过钟楼,这里永远是那么多人,来来回回的人群,似乎都在赶永远赶不完的路。大概我们已经闲散习惯,在旅途中,只合慢行,身边不时有行人从我们身边擦肩而过。
陕西历史博物馆
在西安,一定要去陕博看看。在这里,是整个华夏文化沉淀后的历史浓缩,从百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蓝田猿人走起,一直延伸到现代社会文明。很多人对博物馆不感兴趣,而由七却恰恰恰相反以为,初来一座城市,就一定要去看看它的博物馆,这样你可以更清楚了解这座城市的过去。陕博的话,就更是如此。如果你已到西安,也不进陕博,那只能证明你才到达西安的门口,并没有踏足而入,更别谈西安的现在与未来的一切。
我和霜霜是在第三天去的陕博,那一天,西安是特别冷,灰朦朦的天空仿佛要哭泣一样,给这座千年古都也蒙上一层淡淡的哀愁。我的心情有点沉,但是说不出的感觉。公车沿着解放路直走,过了路口,就到和平路,西安的路道都是笔直的,很少有像南方城市那样错纵交错,走得人都头昏。人也这样吧,北方人较南方人的心眼要少得多,性格也直爽得多。
公车直走到和平路尽头拐着角就要到达目的地,就在翠华路下车,向前走几步就看着陕博,虽然天气很冷,但是早已有一大堆人在门口那边排着队。我和霜霜在陕博的旁边各自买了一份早餐,由七管它为:西安的汉堡。后来吃过才发觉,其味道和口感完全秒杀什么m啊,k啊之类的垃级。
值得一提的是,陕博是免费不免票,凭中国居民身份证就可以在门口的领票处领票。当时大概是淡季,我们虽然晚到,但是很快就能领到票进去。但,听同行人说,如果是早几个月来的话,排队能排到人抽筋,以致有些游人早上六点钟就到大门口来占位。陕博还有一项规定,就是每日限票进入,而且只限4000人,由七倒是觉得它这一点做得很不错。这样做可以避免在旺季时,特别是节假日时,游人疯狂出洞,把文物都挤到地上了。
我们在大门口过安检后,就可以看见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中央大殿,它正对着大门口,有一条宽敞笔直的石砖路通往,两旁各置一片黄绿相间的草地,上面杂交错落着几株柏树。这样的环境静谧,很容易使人浮躁的心平静下来,然后敞开心扉,走进里面百万年间的历史潮流中,去慢慢地,安静地感受它给你带来的各种震憾和惊喜,以及思考。
我和霜霜在用过早餐之后,一步一步迈进台阶,走进中央大殿的序言厅。这一个厅是中央大殿最前端的一个展厅,展厅宽宏明亮,正中央昂首圪立着一座巨大的石狮,是唐朝顺陵石狮的复制品,它的身后则是一幅巨型的彩图,上面绘制着咆哮奔腾的黄河,以及孕育了千年华夏文明的黄土高原。我们到的时候,那里已经有很多到此一游的游客,也没机会去拍照。在序言厅的右侧,有一处可以请讲解导游的地方,我和霜霜商议决定,不请讲解,准备一边看一边蹭别人的讲解。
思宜定后,我们就从序言厅的右侧入口进去,来到博物馆的第一个展厅。这个展厅分为三个单元,是人猿辑别、凤鸣岐山、东方帝国。展示陕西在新旧石器文化时期至先秦时期的古代文明孕育,和演变过程。
在第一展厅的入口处,有一幅巨大的壁画,上面以浮雕的形式,刻画出各类由陕西出土的文物造型,以及秦、汉、唐三个大字,我以为,在中国的历史潮流中,这三个朝代则是最能代表华夏文明发展的巅峰。
正式进入第一展厅,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第一单元的文物展览。黑乎乎的环境中,在微弱的灯光照耀下,这些文物变得清晰起来。我和霜霜顺着人流,开始由第一个展柜伊始,参览。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青铜制成的蓝田猿人头像,然后旁边是一具头骨化石和下颌骨化石,在这些化石的旁边是一些打制石器,这些文物均出土于陕西省蓝田县的公王岭上,距今约100万年上下,是属于旧石器时代的蓝田猿人的遗物。再往前走过去,时光在推移,来到新石器时代,这里是大荔人,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先民的遗存。在这个单元展厅的中央地区,还有一个平台,上面用模型重现了一幅原始氏族社会的先民生活形态图,让我仿佛在这些简陋狭小的茅屋中间,看到了先民生活的艰苦与其中的乐趣。
一直往前,这里是青铜器的宝库。因为我们已经来到第二单元,这里展现出的是西安作为西周王国的王都时所拥有的丰富辉煌遗物。在其中,你可以看到一件五孔青玉璋。这是一件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文物,它看起来像一块巨型的切刀,然后在刀背部分别排列着三个小圆孔,而在窄小的那一头,连排着两个小圆孔,整个刀片加起就有五个孔,我不知道这些小孔是干什么用的。但是依然对着它神思不已,现在看着它,散着暗绿色的雅光。或许在三千年前,它未埋入泥土,它的形象更美丽,更温和。
穿过第二单元展厅,就是秦代的展厅,这里是兵马俑的天下。一看到兵马俑,霜霜的心情就特别兴奋,她第一个冲进展厅,然后趴在围起兵马俑的栏杆旁边,对着拍个不停,还不能口发赞叹之声。
在这里的兵马俑看起来虽然没有在兵马俑博物馆那样气势磅礴,但是细细观赏起来别有一番感叹。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你可以很近距离去观摩这些陶俑们的表情。在展厅的一侧柜中,有一部分秦代出土的兵器,虽然年代很久远,但是这些兵刃到现在依然散发出令人寒心的锋芒,可见秦军的武功之厉害呀。
在这个单元的展厅中,有一具极有代表性的陶俑,它就是跪射俑,安放在单元展厅的出口处的玻璃柜里。相传,这具陶俑从侧身而看,正似陕西省的地图,因此,它名扬四海,很多人特地千里远赴,就是为着看它。今天,我们一瞧,还真有几分神似呀,或许在冥冥之中,我们的祖先已经知道这块孕育他们的神奇土地的模样吗?这个就很难说了。
第二展厅和第三展厅都在二楼,我和霜霜就直奔二楼。上楼梯后左侧进入就是第二展区,这里是大汉雄风,是整个汉王朝时期的遗存。缓缓走过,细细感受我们汉文化的这股雄风吹刮,竟然是如此猛烈。陈汤那句“凡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虽然已经遥远,声音依然清晰。走进展厅,这里有张骞立像,他右手执使节,左手摁在剑柄上,眼神透出大无畏的精神,他的身旁是一具石马。透过玻璃展柜,我们可以看到整整四排的兵马俑,这是西汉时期的兵马俑,前三排均是步兵俑,手持长枪的样子,后一排则为骑兵俑。与秦时相比,汉兵马俑显得小巧别致,但是威武不减。依次往前走,这里有两盏古灯挺吸引我的,一是三足铜灯,它的造型在那个年代看来蛮奇特的,或许说它看起来更像一盏结合现代台灯的古铜灯。然后另一盏是雁足灯,它因灯足像一只大雁的脚丫,而得名。
再往前是一些西汉时的铜苑,和一些铜钱。所谓铜苑,猜想它是用来造铜钱的模板,因为它们看起来就是我们以前用来制寿桃饼的模具。一个长长的圆角长方形,里面是一些铜币的模板,就是这样。
再过去,我们看到一些陶制动物,像鸭子呀,骆驼呀之类的,惟妙惟肖,看来古人的生活还是很有情调的。走到这里,有一个台阶可以走上去的,这上面展览的是大名鼎鼎“汉瓦”,所谓“秦砖汉瓦”,说的就是这个“汉瓦”,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汉时,我们的祖先是用什么样的材料盖房子的。在这些玻璃展柜内的“汉瓦”的残骸中,还有看到很多精美绝伦的雕花,像龙呀,凤呀,神兽呀,花饰呀,古人们都十分讲究这些雕饰,把房子打扮的漂漂亮亮。顺便说一句:当代人的心太浮躁,好急功近利,已经无法与古人相提并论,在很多方面,更无法比拟古人,想到这里,难道我们不该羞愧吗?说句真的,看到这些遗物,我感叹我们在很多方面不如古人,我们在退步,至于是什么在退步,或许我们自己首先要弄明白。
好啦,题外话就不多说。接下来的展厅是“长安佛光”,这里摆放着多尊佛像雕塑,大都是东汉时期的作品,那时候,佛教刚从西域传入中原,只处于萌芽状态。我们往前走,来到大分裂时代,这时候的中国陷入五胡乱华的局面,五个民族在中原大地上先后建立了十九个短命政权。这些政权的统治者为土地,为财富,无时不刻在发动战争,那时的百姓仿佛生活在阿鼻地狱里,日子几乎没法过,正是这种背景下,佛教昌盛起来,人们希望过上和平与安定的生活,带着这样的向往,他们把这种期望寄托在这些泥塑的,陶制,玉雕的佛像和菩萨像里面。
走过“长安佛光”之后,中国重归统一,而且迎来中国历史中的第二个大黄金时段。唐朝的建立,把中华文明的发展推上顶峰。在接下来的展厅中,唐朝的遗存向我们世人展现出当年大唐的盛世情怀。看着那些精致美丽的唐三彩,我忍不住要赞叹几声,还有那些充满生活情趣的打马球俑,仿佛在向我们发出一阵一阵的欢笑声。这一尊尊的彩陶,都在诉说着一段逝去已久的故事,它们或许尘封已久,但是在我看来,至今依然感觉那样扣人心弦。看着这些展品,我的心思就像跟随它们,飞往那个令人神思的时代。
——每个王朝都逃不过被灭亡的命运,无论是大汉雄风,还是大唐盛世,都已是想当年。统治者若不得人心,仅管他的力量很强大,若秦,若隋,强大得仿佛一座巨厦,都会在你面前轰然倒塌。唐朝也一样,在经历大唐盛世之后,它已经燃尽光芒。接下来的统治者已经利智昏庸,只顾自己享乐,不顾天下百姓疾苦,那就如同李世民所言的那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自己警惕了,他的子孙后代呢,不是不能警惕吧,可就如同柏杨先生所言:只因太聪明,所以他有足够的智慧去掩饰自己的错误,以及拒绝别人的规劝,这样就导致他走向灭亡,就连玉皇大帝帮忙都阻挡不住。
大唐王朝的衰落,以致灭亡,不仅是一个王朝的灭亡,它使当时的世界大都——长安从此没落。它同时带走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也结束了一段大黄金历史,更使中华民族的力量跌落千丈。在接下去的展厅中,西安出土的遗存,再也找不到属于王者的气质,由七不仅为此惋惜不已,但是这就是历史。
雁塔闲逛
从陕西历史博物馆出来之后,时间已经是中午。之前看地图,大雁塔就在这附近不远处。于是,我和霜霜就一起去询问了陕博的民警,民警热心告诉我们方位。
肚子饿得呱呱乱叫,我们在大雁塔附近的一条步行街找到一家面馆,吃了当地的特色——biang biang面,那个字真的好难懂,笔画太多。面条像裤带一样的宽硕无比,但是很好吃,我和霜霜又各自叫上份腊汁肉夹馍,以便路上不时所需。解决肚子的问题之后,我们便向大雁塔方向开进。其实,这里的地方真的很大,路又四面环通,我和霜霜都不知道该从哪里走起,只知道大雁塔就在这周围。于是,瞎走一通,我们又回到原处。后来,我们改变方向,从另一方向走去,不久就遇到一个类似公园的地方。我们决定进去看看,一步一步上了台阶,一阵悦耳的音乐传到我们耳中,乃寻着音乐声走。其中,绕过一个小池假山,穿过一片林萌,忽觉眼前豁然开朗,一个广场出现在面前,音乐声是因为有人在跳舞,由一些简单的乐器演奏出来的。
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大雁塔广场应该就是这里,那么大雁塔就在这周围。看过这些师奶们的跳舞表演之后,我们继续往前走,看到一大片的喷泉在涌喷着清澈的泉水。我下意识就说道:这是音乐喷泉,大雁塔就在它的前面。果然不出我所料,当我们转过身的刹那,一个巍然高崇的巨塔就圪立在我们的面前。当时,就别提我们的心情有多么兴奋。
这个雁塔广场实在是忒大,大得你无法想像。我们先环绕着音乐喷泉四周慢走一圈,脚已经累了不行。音乐喷泉也非常大,是由七从来没有见过的庞大,它是一级平台挨着一级平台次递而下,每一个平台上都有泉眼无数,其实是有数的,但是由七没有仔细去数。泉水从泉眼高喷而出,整体看上去,就好像一个长长的方队仪式。心中能想象,如果真能看到音乐喷泉的话,那景象是多么壮观啊。于是,我们决定,一定要看完音乐喷泉表演后。
现在,时间还早,我和霜霜就附近随便走走,逛了一下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公园内环境十分清幽,假山错立,落叶洒在石路小径上,散步在其中,还真有那么一点空门的宁谧之感。大慈恩寺在遗址公园的旁边,过一条小马路就到,大雁塔就在它的里面,进入要门票,上塔也要门票(且不便宜)。虽然它们都负于盛名,但是我们最终没有进去,也没有上塔。因为我们觉得,只要能在外面仰观大雁塔,感受它的宏伟,就足够了。
我和霜霜找到一个欣赏大雁塔的好地方,绕过大慈恩寺,走入另一段街道,街道中央隔不远就有一些铜雕,主题反应的是唐代人的生活形态,什么公孙大娘舞剑之类也有。附近有一处台阶,可达一个高台,看样子也是一个公园之类的,但是这里人不多,环境也不错,草地绿树什么都有,还有一些诗刻,很富于气氛,可以倚着栏杆,慢慢观赏不远处的大雁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吧。
在回程中,我们听见音乐,疑是音乐喷开始矣!我和霜霜就拼命赶,果然是真的,喷泉的水高出刚才许多,就是音乐喷泉的表演开始。我和霜霜赶紧靠近,觉得不够瘾,索性走到平台与平台之间的走道。泉水从泉眼高高喷出,泉水随着音调高低而起伏不定,到了一首音乐的高[chao]时,泉眼的水就像在强动力下,化作一条直柱一冲而上,然后天女散花一样,散成水珠窜落下来,有些还形成水雾,飘散在我们的身上,感觉好冰凉。我问霜霜冷不冷,霜霜十分兴奋,她告诉我说,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喷泉,真的好美,好壮丽,这样的冷算不得什么。泉眼群一排一排地喷起来,每一个平台的泉眼都在卖力表演,泉柱错落但是整齐,配着音乐,合着水声,十分动听,我的心深深感动,深深震憾。喷泉最高处的一个池中,水中喷头作花样式的喷涌,水仿佛有了生命一样,在空气中或扭动,或旋转,或飞洒,或跳舞。这样的表演,在接下来我们看的第二次音乐喷泉表演中,更为美丽,因为那时已经夜晚,有灯光的映照,五彩斑斓,十分动人。
我和霜霜就这样站在其中,出神地欣赏,直到音乐落下,泉水一切恢复原状,我们才离去,意犹未尽。后来在大唐不夜城回来时,路过大雁塔广场时,又遇上晚上的音乐喷泉表演,真是三生有幸。这里由七之所以会又花笔墨描写,可以看出,我们是多么喜爱这样的喷泉表演。晚上的音乐喷泉,就更增添色彩。在五彩灯光的映射之下,泉水仿佛染上颜色,五彩缤纷,像烟花,像落英。我和霜霜依然顶着寒风和冰冷的水雾看到最后才离去。
回酒店的路上,霜霜对我说:老公,谢谢你!今天我很开心,很满足,因为我看到大雁塔,和它的音乐喷泉,而且还是两次。由七回答说:是呀,我们亲身走了一趟历史。霜霜看着我,陶醉般地笑起来。坐在公交车上,看着车窗外那昏黄的街灯一闪一闪而过时,突然觉得,很多时候,幸福其实可以很简单,生活其实可以多样性。
碑林、骡马市,以及西安城的一天
在西安城的第四天,我和霜霜压马路已经压得西安到处是我们的足印。平日里,我们就是到处瞎逛,走到哪里算哪里,因为由七觉得这样才是真正的旅行,把自己真正融入这座城市里,而不是特意去哪些盛名之下的景区内才算实现目的。
碑林是本不去的,后来临时想去那边看看,恰巧就在酒店问前台服务员,知道有公交车到文昌门,大喜,因为碑林博物馆就在这附近。碑林是一座书法雕刻艺术宝库,我在这里就不想详述,只简简单单说几句就算。我和霜霜在文昌门下车,然后进城门,左拐,就走到学院街,碑林博物馆就在学院街上。这条街几乎都卖文房四宝,故名:学院街。
在学院街找吃的可不容易,我和霜霜是费九牛二虎之力才卖到一个肉夹馍,充作早餐。后来进入碑林时,这里是真安静,大概觉得这样的地方无趣,来这里旅游览的人并不多。由七倒是觉得值得一览,要细细品览,而不是走马观花。
在碑林博物馆内,可以看到很多绝世珍宝,比如昭陵六骏。六骏就是指六匹战马(它们曾伴随主人李世民征战四方,为大唐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它们是六幅石像浮雕,原本出土于昭陵,后来被走私出美国,半途被截回。如今,安于碑林博物馆的六骏图,有四骏是真迹(惜是破裂缝合的),两骏是复制品,真品在美国(真他妈的美国)。还有颜真卿,欧阳询、王羲之、郑板桥等中国历代书法家的真迹作品,在碑林的各大展览室内,都能看到,故此,走这一趟,是绝对超值的。除非你是一个对中国历史,书法艺术不感冒的人,那就不必去啦。
参观完碑林之后,时值中午时分。我和霜霜决定,四处走走。我们走出文昌门,然后在城墙外围往和平门方向走,在和平门入城。沿和平路直走,和平路的树高大,树叶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感觉道路十分阴暗,西安人似乎不感觉它们会制造麻烦,不感觉它们可恶,没有把它们都连根拨起。在和平路走着走着,我们拐入一条小侧路,这条路很繁华,路两旁都是小吃店和卖水果的。给我们的感觉是,这条路可以引我们到一个商业圈的,而无聊的我们正想逛商业街呢。于是,沿着这条小路直走,走了到底多久也不知道,后来在一个小广场处,看到一个入口,写着:骡马市。从这外观看起来,这里更像一个地下商业街。
我们随着一些行人进入,然后下到负一层。眼前开阔呀,真是一条地下步行街,而且是非常繁华的步行街。霜霜首先在里面买了一个鸡腿解决午餐,鸡腿并不算贵,比我们这边的便宜多。看着眼前这琳琅满目的商品,我们是眼花缭乱呀,我对霜霜说,不如在这里看看,或许我可以给你买一双靴子过年吧,霜霜开心地同意。读者老爷莫笑,由七并不是穷措大,要在西安买靴子,难道中山没有卖吗,答案是有的,只是在中山实在买不下手,这里的鞋子又贵又难看,忍痛买后,仿佛觉得心脏被人拿掉一样,你说糟不糟。
这里的骡马市真心繁华,走道是错纵复杂,店铺是密密麻麻,单是卖鞋子的就一大片,让人选不过来,而且它们开价也不算贵呀。后来我为霜霜从中选中一双粉色的短靴,主要是看中它的款式比较特别,整个步行街只有两家店铺有它的身影,而且呢,也好看,霜霜喜欢得不得了。店主是一个非常好的西安美女,我们倒回来再看的时候,她依然很热心为我们服务,还让霜霜再试靴子,这样的服务态度真心不错。听我们操着的普通话,她笑着问我们是不是从外地来这儿玩的,我奇怪她怎么知道呢,她指指我挂着胸前的相机,笑了笑。当她知道我们是广东的,说了一句“好远耶!”,最后聊开之后,她给我们减了三十元。这趟购物使我们非常满意。
出骡马市之后,回到地上步行街,在这里依然看见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街道两旁的店铺是各式各样,什么都有。我和霜霜都感叹道,西安人的生活是如此多趣,怎么能有苦闷的感觉呢。像我们这里,平日里,想逛个街都找不到地方,苦逼生活呀!
走出这条步行街之后,我们惊诧又回到东大街,这就意味着这里离我们住的解放路不远,于是决定和霜霜一起走路回去。呵呵,说真的,这几天里,我们在西安可真成了压马路的专家,西安城的大街小巷,几乎被我们的双脚走遍。在归途中,我们各自买了一串肉串,一边走一边吃,感觉十分幸福。
在西安城的最后一天里,我们继续在城里瞎逛,找吃的,把我们住的解放路好好走一遍,找了一家大超市,买了一些食品。然后找一个广场,坐在石凳上,看着马路上车来车往和地下通道入口人来人往,出神地发呆。时间就这样慢慢流逝,消却我们在西安城的最后一天的时光。到中午过一点,我们就回酒店拿回我们的行李,然后步行到西安站,在附近的食店解决午餐,然后就进站,等候列车。
到离开时,我们才真心感觉不舍。坐在候车室里,回想在西安的五天里,我们由一开始的厌恶,到对它的依依不舍。在这个渐变的过程中,西安城给予我们是太多的感动,无论是站在一号坑前的震憾之感,无论是走穿在陕博的千古情怀,无论是音乐喷泉的激昂情调,无论是西安街道的繁华昌盛,仅仅是,那热情直爽的西安人民和他们做出来的美食,就足以让我们感动于心。
当你真正要离开它时,你就会发现,它其实就住进你的心中。你来自何方,不重要,因为你一定会不时想起这里,想起这里的繁华与安静,想起自己就躲在西安的某一处发呆的日子。由七现在,也在怀念,怀念那一碗香喷喷的臊子面,回味无穷。或许,在今后的某一日,我和霜霜会再次与它相遇呢,由七总是这样期待着,不管是为了什么,再回西安,就已足够,你说是吗?霜霜~。
-全文完-
▷ 进入坂井夏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