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这个词本就是一个陷阱,不过很多傻了吧叽的二百五,不但不晓得这个陷阱,相反还以此为荣,这样的二百五基本上不可救药。艺术史上没有出现过真正的当代也没有过绝对的传统,一切都因恒量和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而存在。画面上的恒量是诸如“平衡,视觉美学,造型,色彩”等等必须要重视的规律,而变量则是诸如“直觉,情感,视觉,经验与伪经验的阀值”等等或能救活一幅作品或能毁灭一种艺术的密钥。如果谁不懂得恒量和变量之间的密切关系,那么不论他是标榜当代还是推崇传统,其实都是滥竽充数不懂装懂。
这些天我一直想把衡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理清,如果能系统化地做出令人信服的论文自然是再好不过。但是这方面的研究,想找到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并不容易,无可奈何之下,只能简单说明。
恒量,主要是对视觉平衡及造型的理解;而变量,则是赋予作品以艺术生命力的基本保证。美院喜欢推崇恒量训练,到最后只是强调了所谓的“技术”,而在野的画家们则更多地强调变量的未可知性,因此而产生了所谓的“当代”或“后现代”。其实,如果是没有恒量支撑的变量,昙花一现的结果是肯定的,大浪淘沙所淘去的都是这种没有恒量根基的变量。因为恒量更多的是基于对感知经验或理性经验的重复,忽略情感的变化和随意生发的潜能量的流动,而变量则过分地强调了未知的生发主义。这两种极端的结果都严重脱离了艺术的本源,也就是在脱离了艺术美学的范畴的同时而走入了另一个死胡同,形式主义,形而上主义,其实无非是回归到两千年前的亚里士多德的时代里去了,而最终我们能在行为艺术中看到种种荒诞不经的概念主义泛滥,如成力的《艺术卖b》,便是把变量逼入死胡同的产物。
关于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恒量与变量,我的理解是:生发与恒定并不存在绝对冲突的关系,而恰恰是相互补充和互相支撑的关系。只有这样才会出现深化演绎的可能。没有恒量支撑的变量,事实上是很难继续演绎下去的,就像一次性卫生筷子,用完就扔的结果而已。而缺乏了变量所支撑的恒量,基本上就是死水一潭,甚至是臭水一潭,让人大老远都能闻到其腐臭的味道。
艺术不是简单的,在恒量与变量之间如何权衡,全取决于画家在创作的当时所处的那个具体的环境和心境,尤其难于把握好的恰是变量。是变量让每一幅作品都能别具一格,也是变量让每一幅作品都能拥有独立的生命形态和动态能量。但是,所有的变量,在某种程度上又必须服从于绘画本体内部规律的相对约束,就像黄河之水天上来,流到下游时又必须要用沟渠去限制她的泛滥成灾,否则大禹治水岂不是毫无意义?
2013年1月15日凌晨
-全文完-
▷ 进入山野文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