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院子里住着两户人家,她们虽然住在同一个院子里,但似乎很少来往,原因似乎已是历史遗留问题,无从考证。我唯一知道的就是一直以来,有一个太太总不断的抱怨另一个太太很懒惰,每次在别人面前说到另一个太太的时候,总会这样说:“那个女人实在是太懒惰了,她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
有一天,总爱抱怨的那个太太家来了一位朋友,在闲聊中聊到了另一个太太,她还是一如既往的说人家怎么懒惰,怎么衣服洗出斑点,于是她朋友好奇的走到窗前一探究竟。
然而,事实并非她说的那样,明察秋毫的朋友在窗边站了几秒钟就心知肚明了。根本不是另一个太太衣服洗不干净,而是这个太太自己的窗户上有灰渍没抹掉。于是,这个朋友顺手拿起一块抹布,把窗子擦干净,干净的窗子看到一切都是干净的,远处晾着的衣服更是亮丽如新,根本就没有什么斑点污渍。
“看,这不就干净了吗?”朋友放下抹布,淡淡的说。顿时,那个一年到尾逢人就抱怨别人懒惰的太太面红耳赤,巴不得有个地洞钻进去。
其实,不是人家衣服洗不干净,而是自己的窗户脏了。当你透过不干净的窗子看世界的时候,你所看到的世界也是不干净的。
有人说人心就跟窗户是一样样的。心窗都不曾洁净,世界何来洁净呢?
常言道:心灵是人品的底片,人品是心灵的折射。
人生在世,虽寄浮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相当的微小,相当的可怜,但你要想在这个世上不白活,留下点什么,或者你要想自己活得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受人万人敬重,那你就要无时无刻不保持良好的心境,透过心窗上透明洁净的玻璃看心窗外的一切,甚至要达到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可是,世事苍茫,俗世纷纷扰扰,红尘风沙弥漫,在这样的情境中,谁的心窗也很难保持长久洁净的,其实不洁净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道惹尘了还不去擦拭。正所谓:“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要想你的心窗时刻保持洁净,那你就必须经常擦拭自己的心窗,不断清除心窗上的尘埃和污垢,既还心窗一片洁净,更还尘世一个纯洁。
虽然佛法基本上都赞赏六祖慧能的这个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可我肉眼凡胎安能识英雄佛骨,我觉得六祖慧能的师兄神秀这个偈:“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也很不错,境界也说得上超凡脱俗。
“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擦拭心窗,是不断自我净化、自我提升、自我约束、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过程。
心窗需要小心呵护,心窗更需要时时擦拭。心窗不擦拭很容易受到世俗尘污的侵扰。看看那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之辈就一切都明了,他们之所以在追逐享乐中害人害己,自食恶果,就是因为不能自我擦拭心窗。他们总是喜欢用他们那个布满污渍的心窗看着现如今这样一个物欲横流流尽了心血,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的社会,加上本身先天性的缺乏自我约束之力,怎么能不让自己一步一步走下腐朽的深渊,怎么可能避免得了自己摔得粉身碎骨的未来。虽然很多人在自食其果的穷途末路也很是追悔莫及,但当一个人身陷囹圄,锒铛入狱之后才醒悟,是不是晚了点啊?
想想六祖慧能,人家的的确确是属于天才一般的人物,虽不识字却能懂经文,是见性成佛,而普通大众像你、像我这样的肉眼凡胎,是不会有这么好的天分的,我们成不了佛,但我们可以领悟或者借鉴一下高深的佛法,如果我们在自己匆匆的忙碌中能悟到,对于世间的事情,万物,需要一颗宁静的心,去面对这一切,就足够了。对于修证佛法的人来说,佛法是让人悟得本性,从而对万事万物没有迷惑,不是理解,却已悟到;不是文字,却执着于文字;不懂佛法,却能用文字猜度佛法。
佛法中讲,心即自性。这跟我们这种凡夫俗子的思想绝对不是一回事。因为人的思想是后天培养的,而自性是先天的。似乎常人是思想做主,障碍自性;而佛家语,万事万物都是妄念牵动自性而起的幻相,而非自性起用,身也是因心有尘,尘即妄念,妄念非心非自性所发。人若悟得自性,自性做主,再起念,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性在起作用,自性圆满清净,其性空,缘起缘灭,非常自在,根本没有妄念,又何谈有染!正所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古语有云,人贵有自知之明,为人贵自重。
也许,在你这一生中,你不曾得到显赫的名位,但你心窗明朗,一尘不染,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也许,在你这一生中,你不曾挣到万贯家财,但你的心窗洁净,不会每每在噩梦中惊醒,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人生在世,可以没有显赫的名位,可以没有万贯家财,但无论如何心灵不可污,人格操守不可丢。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其实也很简单,只需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童话恋情,于厄瓜多尔
-全文完-
▷ 进入童话恋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