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河在流经瓜步山处向南拐了一个弯,故而河面宽阔,水流平缓,拐弯的上下游各有一个渡口,称为上、下码头。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天热时,好多人或许因为要赶时间图省事,或许为了节省几分钱的渡船费,会在这里泅渡过河。某年的一个夏天,在不到十天里,这儿发生了三起溺水身亡事故。都是在傍晚,西岸的河堤上已经有人纳凉、吃晚饭了,眼睁睁看着有人游到河中心以后,渐渐下沉,最后无影无踪。一时人心惶惶,议论纷纷,传言这是河妖水鬼作祟。
西岸的几位耆老就去瓜步山找老和尚,请求他下山驱邪。老和尚法号海清,早就在瓜步山太平寺出家,几十年了也不变样,总是一副老态龙钟貌。解放前,太平寺香火炽旺,连南京一些达官贵人都来敬香。解放后,寺庙被封,和尚们遣散回原籍还俗了,唯有这海清老和尚因为记不清老家在哪里,于是留下来看守太平寺。文革初期,寺庙被红卫兵焚毁,老和尚就在山上竹林边搭一间草棚,帮林场看竹园,以此糊口。得知几位乡老的来意后,老和尚登上瓜步山峰顶,对着滁河俯瞰了好一会,然后说:“三天后黄昏时分,你们准备一些桃木薪柴,在对岸等我。这几天叫人别下水。”
第三天的傍晚,西边河堤上聚集了不少村民。天快黑时,只见老和尚缓缓从河堤上下来,走到一半时,好像停下和人说话,一会又继续向水边走去,并下水游河。游到河中心时,只见他一只手奋力划动,一只手伸到身后,像搂住什么东西。再一会,身子往下沉,最后竟只剩下一个脑袋,岸上的人都为他捏一把汗。几分钟后,老和尚终于踩水到了岸边,身后不知什么时候背着一块黑黝黝的木板。,
上了岸,老和尚气喘吁吁地抹了抹脸上的水滴,把那木板扔在地上,说道:“把这棺材板烧了,用桃木烧。”
原来背的是块棺材板。棺材板在焚烧时发出吱吱的痛苦的呻吟声,后来又像女人嘤嘤的哭泣。不一会,木板上滴下殷红的血水,老和尚从怀里掏出一只酒杯,满满接了一杯,问又没人吃,大伙或摇头或跑散,见没人吃,他一仰脖子,一饮而尽,总共吃了三杯。
棺材板烧成灰以后,原先请他的几个老人留老和尚吃晚饭。他拍拍干瘪的肚皮笑道:“这三杯红酒抵得上100个烧饼,我可以三个月不吃饭了。”辞别众人,又游回对岸。
那块棺材板究竟是什么来历,好多年一直是个悬案。当年和事后都有人询问过老和尚,但他都笑而不语。一直到本世纪初,太平寺重建,海清法师做了主持,一次和当年烧棺材板的一位居士聊起这件事,人们才知道原委。
原来那天他走下河堤时,从刺槐丛里蹿出一个年轻妇女,衣着单薄,雪白粉嫩,有几分姿色。她说自己和丈夫拌嘴,要回对岸娘家,怕上下码头有婆家人拦截,自己又不太会游泳,所以请老师傅带她一同过河。老和尚稍一犹豫就答应了,那女人极娴熟轻松地跃上老和尚的背上。下水后,那妇女身体很轻。她先是言语挑逗,继而用手在老和尚身上乱摸。到了河中心,忽然变得有千斤分量,只往水里压。老和尚伸出右手,把她紧紧抓住,左手加紧划水,口诵佛号。好在不一会,就踩到河底了。等出了水,那女子就变成了一块棺材板。
屁叟云:自古以来,耽于女色而落水者何其多也!
2013--元--12
-全文完-
▷ 进入金陵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