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的一天傍晚,一位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厦门残联副理事长蒋鸣来沈办事,约定班后认识一下并一起吃个饭。我如约而至,在八一剧场附近的小餐馆与从未谋面的蒋鸣见了面。
初次见面少不了一番寒暄。蒋鸣给我的印象是:40多岁的年纪,方脸平头儿,穿戴朴实,虽然左下肢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但嗓音洪亮标准,目光炯炯有神,谈吐气质不凡,既儒雅又干练。交谈中得知,蒋鸣是从盛产羊毛衫的新疆石河子新闻广播部门被厦门市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人才选调到厦门残联任副理事长的,看来,我的初步印象得到了印证。他说,之所以急于与您相见,有一事相求。接着,他给我讲述了一段平凡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他在上世纪80年代曾在长春的一家治疗小儿麻痹症的医院治病,与家在抚顺的同寝病友周明朝夕相处,由于同病相怜,关系相当融洽。周明的母亲每天到病房在护理自己儿子的同时,对蒋鸣也悉心照料,体贴入微,端水送饭,无微不至,使远离家乡和亲人的蒋鸣感动不已。转眼治疗结束,彼此挥泪而别,各返他乡。回到新疆石河子后,周妈妈的慈祥面容和对他的一番深情厚意常常萦绕在蒋鸣的脑海挥之不去,强烈的感恩回报之情不时涌上心头,寝食难安之余,就到商场买了一件当时最好的羊毛衫准备送给周妈妈。由于当时通讯落后,联系中断,只知道周氏母子的体貌特征和周妈妈好像在百货系统工作,其他线索不得而知,无法找到周家下落,一晃十几年过去,此心愿终难了却。他说,此次来沈,将这份礼物带在身上,报着一线希望就想找到周妈妈还愿。听了蒋鸣的一席话,我深深地被他的感恩之心所打动,敬佩之情在我的心中戛然腾起,当即表示,一定尽最大努力帮这个忙。
次日班后,我拨通了抚顺残联的电话,将蒋鸣的故事和请求重述了一遍,他们同样深为感动,立即按照蒋鸣的描述在全市范围内查询,经过两天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周家的住址。我们驱车赶往抚顺与周家母子相见的当天,春风拂面,蓝天白云,花红柳绿,仿佛老天爷都在向我们祝福。蒋鸣更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笑容如阳光一样灿烂,我也因能为这样一位知恩图报的侠义之人提供帮助而感到自豪。我在想,虽然一件羊毛衫不足以报答蒋鸣对周妈妈的深情厚意,但“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如果“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许多人难以做到,那么“涌泉之恩当滴水相报” 又有多少人何曾做到?谈笑间,我们已来到了周妈妈的家。激动人心的一幕出现了:蒋鸣手捧那件包装有些泛黄的羊毛衫急步走向满头银发、身体硬朗的周妈妈,彼此相拥,喜极而泣,令所有在场的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写到这里,我的耳畔回荡起优美动听的《感恩》歌曲:“感恩每一滴水,她把我滋养;感恩每一支花,带给我芳香;感恩每一朵白云,托起我的梦想;感恩每一缕阳光,带给我希望。感恩父母,赐予我生命;感恩老师,教会我成长;感恩帮助我的人,让我懂得善良;感恩伤害我的人,让我学会坚强。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恩的世界和谐美丽;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恩的世界有我有你。”周妈妈照料素不相识的蒋鸣、蒋明则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回报周妈妈的故事不正是这首歌词的真实写照吗?。
这真是:无私大爱人敬重,感恩回报把“毛”送;
社会和谐有你我,一段佳话相传颂。
2012年12月26日
-全文完-
▷ 进入jixun123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