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不久之前,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2年十大流行语”,其中,“接地气”榜上有名。
“接地气”一语系民间口头用语,多用于褒义,是指接壤大地之气,本意是说天为阳,地为阴,天接地气,阴阳平衡,万物生焉。
“接地气”用于比喻,指的就是贴近老百姓的现实生活,了解老百姓的客观疾苦,反映老百姓的真实情感,代表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民间常说的“水土不服”大致与不接地气的意思相近。说白了,“接地气”就是要要面向社会底层,扎根社会基层,“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决不能高高在上,脱离人民群众。
“接地气”是一种自然现象。庄稼不接地气,汲取不到大地的养分,就会枯萎死亡死;
“接地气”也是一种生理现象。人不接地气,失去阴阳平衡,就会有损健康,影响长寿。
“接地气”又是一种文学艺术现象。文学艺术创作者不接地气,不深入实际,不反映现实生活,作品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观众读者也不会买账;
“接地气”还是一种社会现象。官员不接地气,政党不接地气,政府不接地气,养尊处优,高高在上,势必会脱离群众,失去民心……
纵观自然、人生和社会的众生相,许多腐朽没落乃至腐败的现象无不源自不接地气。
当然,“物极必反”,任何事物都不能走向极端。阴阳相生相成,阳化气,阴成形,阴气的化生也须依赖阳气,二者不可或缺。总之,阴为阳之根,无阴则无阳;阳为阴之形,无阳则无化,无化则无形。
因此,我特别欣赏刚刚当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同志的一句口头禅:“接地气才能有底气,长灵气”。
因此,我也非常赞同央视新闻频道“走基层”栏目宣传片的广告语:“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真情实意地走近你,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
总之,我愿“接地气”这句流行语永远流行。
2013年1月5日
-全文完-
▷ 进入耳关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