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备因叠嶂苦,亮为悍民愁。
庞统三条计,轻松取益州。
其二
百日酒穿肠,半天理耒阳。
张飞称小子,刘备拜中郎。
其三
一家双圣出,罗氏笔难书。
生亮何生统,的卢克凤雏。
注释:
⑴备因叠嶂苦,《三国演义》在描述“张松献地图”的前后经过时,安排了刘备与张松的对话。松曰:“大丈夫处世,当努力建功立业,著鞭在先。今若不取,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玄德曰:“备闻蜀道崎岖,千山万水,车不能方轨,马不能联辔;虽欲取之,用何良策?”松于袖中取出一图,递与玄德曰:“深感明公盛德,敢献此图。但看此图,便知蜀中道路矣。”其中刘备所言,明确表达了他对攻打益州难度大的担忧。
⑵亮为悍民愁,在争夺益州的问题上,《三国演义》虽然没有明言诸葛亮内心的隐忧,但有两处可以左证诸葛亮怀有这种心理:一是诸葛亮写给周瑜的一封信:“闻足下欲取西川,亮窃以为不可。益州民强地险,刘璋虽暗弱,足以自守。今劳师远征,转运万里,欲收全功,虽吴起不能定其规,孙武不能善其后也。曹操失利于赤壁,志岂须臾忘报仇哉?今足下兴兵远征,倘操乘虚而至,江南齑粉矣!亮不忍坐视,特此告知。幸垂照鉴。”其中的“虽吴起不能定其规,孙武不能善其后也”二句,应是诸葛亮隐忧心理的表达。二是诸葛亮没有直接参与夺取益州的征战。夺取益州是诸葛亮《陇中对》最重要的战略规划,作为资历较深、排序靠前的军师中郎将,应主动直接协助刘备夺取益州,但在作出决策进行分工时,诸葛亮的任务却是“总守荆州”, 而由庞士元、黄忠、魏延随刘备前往益州。这种分工在一定程度上或者说间接反映了诸葛亮怀有隐忧心理。
⑶三条计,为取益州,庞统向刘备献了三条计策。庞统曰:“某有三条计策,请主公自择而行。”玄德问:“那三条计?”统曰:“只今便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此为上计。杨怀、高沛乃蜀中名将,各仗强兵拒守关隘;今主公佯以回荆州为名,二将闻知,必来相送;就送行处,擒而杀之,夺了关隘,先取涪城,然后却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夜回荆州,徐图进取:此为下计。若沉吟不去,将至大困,不可救矣。”玄德曰:“军师上计太促,下计太缓;中计不迟不疾,可以行之。”(详见《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 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
⑷半天理耒阳,庞统初投刘备,刘备大才小用,只让庞统做了个耒阳县令这么一个小官。庞统百日醉酒不理政事。刘备听说后大怒,派张飞前往查询。庞统当着张飞的面仅用不到半天的时间就处理了百日积压的政务。张飞见状大惊,下席谢曰:“先生大才,小子失敬。吾当于兄长处极力举荐。”(详见《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⑸刘备拜中郎,张飞亲眼目睹庞统之才后,回荆州见玄德,具说庞统之才。玄德大惊曰:“屈待大贤,吾之过也!”又加上见到动吴鲁肃的推荐信以及诸葛亮的赞誉,便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赞方略,教练军士,听候征伐。(详见《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⑹中郎,即中郎将,古代官名。秦置中郎,至西汉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置中郎将以统领皇帝的侍卫,属光禄勋。平帝时又置虎贲中郎将,统虎贲郎,位比二千石。后又置羽林中郎将,统羽林军,与虎贲中郎将同级,品秩比二千石,低于诸将军。东汉以后,中郎将的名号被各割据势力广泛加于武官,不再限于禁卫统领等职,成为了一个大致介于将军和校尉之间的阶层,其职位、品秩、权力差异很大,统兵将领亦多用此名,其上再加称号,如使匈奴中郎将、北中郎将等。三国时,各中郎将中比较著名的有建威中郎将周瑜、军师中郎将诸葛亮等。
⑺罗氏,指《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
⑻的卢,刘备坐骑,据说此马必克一主。庞统正是骑此马去落凤坡中箭身亡的。
-全文完-
▷ 进入草蓬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