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消费"的故事少年狂我

发表于-2012年12月29日 晚上11:59评论-2条

在这里,我要向大家讲述一些普通人的故事,普通人的关于消费的故事。

一个美国老太太贷款买了一套房子,住进新房以后,她开始天天挣钱还贷款。当她还完了房贷,这座房子真正属于她的时候,这位老太太已经走完了她的人生之路,寿终正寝了。

一个中国老太太很早就开始积攒资金,想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当她终于凑够了买房子的钱,买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并搬进了新房,这时,这位老太太也已经走完了她的人生之路,含笑九泉了。

看完这个故事,人们往往赞赏那位美国老太太的精明,利用人家的钱住进新房,享受了几十年后,房子还成了自己的;对于那位奋斗终生的中国老太太,人们总认为她观念陈旧,不会享受,等到可以享受的时候却已经晚了。

我却觉得两位老太太都无可非议。

这是两个国家,两种文化,两种不同消费观念的差异,没有谁是,没有谁非。美国老太太虽然享受了丰富的物资生活,而在精神上,她是背负债务度过一生的,她的生前没有一刻敢说房子完全是属于自己的,也就是说她没有一刻的轻松,她的每一次努力都是在为别人挣钱,都是在为洗清自己的债务而奋斗;而那位中国老太太,虽然在物资享受方面并不富裕,但她抱定了一个信念,并一直朝自己既定的目标奋斗下去,她的精神生活很充实。当她攒够了买房子钱的三分之一的时候,她可以说,我已经拥有三分之一套理想的住房了。这时候,她会信心十足地向二分之一,以至于一冲刺,直到她完全拥有自己的住房。我们可以这样说,这位老太太终生都沉浸在向理想奋斗道路上的成功的喜悦和幸福之中,因为她的每一次努力都离最后的成功近了一步,她享受的是精神上的心安理得,因此她死的时候一定是含笑九泉的。 

这里接着就讲到了我和我哥,我们虽是一母所生,由于受教育的程度不一样,所以消费观念就有非常明显的差异。

我哥生在那个国衰民穷的时代,没能读多少书,却深知金钱在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为了生计,他很早就出道挣钱了。然而,在对于钱的使用处理上,他似乎有一个永远解不开的心结,那就是:把一切揣入自己腰包的钱都当成是自己的。不管是借来的,贷来的,还是从其他各种渠道筹措来的他建设项目的资金,他都看作是自己的,自己有权掌控,先用了再说。于是,在家里或其他地方有急用的时候,他往往敢动用项目资金,然后再从其他地方筹措。这样的后果就是挖东墙补西墙,在一时筹措不到资金而又需急用的时候就着了不少干急。以至于身后不时有来讨债的债主跟着他,因为他答应还人家的钱到时候了还没还给人家,就成了一个不讲信誉的人。人家看重他其他各方面的优秀品质,却对他的信誉度不敢相信。到现在为止,他挣到过不少的钱,应该说是足够他用的了,但他的身后仍然时不时有讨债的债主。我的另一位哥称他是“三季人”,具体的解释就是:有钱的时候他是春季,春风得意,随意挥洒,所到之处都传递出春的信息;有钱又有事情做的时候他是夏季,用满腔热情,使出浑身解数,投入自己的事业,创造自己的辉煌;缺钱,欠债,或没有事情做的时候他就是冬季了,这时候,他基本上是蛰伏起来的,怕见任何人,不做任何事,直到“惊蛰”的时候。他没有秋季,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那是人们在享受丰收的喜悦的时候,而他一到这个时候就马上让自己变成了春天。

他也许就像那个美国老太太。

我和他的观念完全不同。我是一个凭工资吃饭的人,因此脑子里的幻想程度较轻。我抱定的一个信念就是,脚踏实地,钱一定要是自己的才用。别的从我手中经过的钱,再多也不是自己的,我绝不会用它。想当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一个月就那么四五十元工资。除了自己的生活费,还要添置必要的生活用品,还要给一家老小留下一定的比例。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但总是有一定的计划的,决不乱用一分一厘。虽然也时不时寅吃卯粮,却总要在下月发工资时把窟窿填上,不让它出现太大的亏空。后来慢慢的能够每个月持平。再后来大约在四十岁以后,才开始每月有了一些结余。

我承诺了别人的事情,首先想到的是要实现承诺。比如说和别人同做一件事,我答应人家,事成后由我出面给对方付一百元。而不管事情成功与否,我首先考虑的是承诺人家的那一百元。尽管不少时候我自己先遭到别人的蒙骗,但我得先把那一百元按时按量给人家兑现,然后才考虑自己所受到的损失,我自己永远不能失信于人。

作为工薪族,我们唯一的企求就是盼望涨工资,一听到涨工资的消息就激奋万分。但是往往是在望得脖子增长,发酸,人人都得了长脖子病的时候,那早就来到的消息才得以兑现。于是明白了一个道理:钱要实实在在地发到自己手里,揣在自己衣兜里,那才叫自己的钱,否则就不要去胡思乱想。永远不要想到要把老年退休时用不完的钱提前支付,提前消费,然后再来还债;永远要想到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消费,才会使一个家庭在经济上无忧无虑。于是,我的身后基本上就没有过来讨债的人。

我也许就像那个中国老太太。

现在的年轻人,他们大都没有经历过生活的艰辛,消费起来很有些随心所欲的意思,大手大脚,从来没为钱心疼过。读书时在学校里用着父母给的钱,同学之间还互相攀比,人家父母每月给了八百,还非向自己父母要一千不可。他们在这里“用钱犹如水冲沙”,却不知父母在那边“挣钱犹如针挑土”。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再不好好地用几年父母的钱,阿以后自己挣钱了,就再也用不成父母的钱了。这对于那些打工挣到了钱,或本来就当了大老板,对子女的入学就业有充分准备的父母亲来说也许不算啥,而对于那些还处于贫困线上的家庭来说,可就把当父母的害苦了。而只要父母愿意,父母就会苦中有乐,因为是为儿为女(没有不愿意的)。

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往往用起钱来也是毫无计划,需要的东西要买,而暂时不需要的东西也要买。领到工资的第一个星期,他们是富翁,出手大方,豪气干云。一个星期之后,工资花光了,于是就开始打父母的主意,开始啃老。老人家有肉的,多啃几口少啃几口也无所谓,反正自己死后财产都要由儿女继承的,早用晚用反正都是他们用;而那种本来就是“干豇豆”的老人家,不但没有让儿女啃的,还时时指望孩子们能给自己拿几个以解决燃眉之急。这样的家庭,子女们消费起来也许会收敛一些。

这是这一代人中很多人的消费方式。

我们村有一个叫做刘老六的人,他的消费观念完全与众不同,仔细想来,很值得一提,很有典型意义。

刘老六年近古稀,身体很好,儿孙满堂。只是一生贫困潦倒,从没发过什么大财。就连改革开放以后,儿子媳妇外出打工,也没像其他人那样挣到什么大钱,而拧着涨鼓鼓的荷包回家。尽管日子就这么过着,刘老六一辈子却都是那么乐呵呵的,没有人在他的脸上看到过愁苦的表情。远近乡亲家里有什么红白喜事,刘老六准去凑分子,虽然送不了什么大人情,却也并不在其他乡亲们之下,而且只要他知道消息,绝不漏空。人们经常见他提着四五个鸡蛋上街去卖,他家就养了一两只鸡,就那么点鸡蛋。卖了鸡蛋的刘老六就用卖鸡蛋的钱从集市上买回几两烟叶,刘老六从不把买到的烟叶放到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而是直接拿在手里。一路回家,碰上抽叶子烟的烟友就让人家装一个尝尝。等回到家里,买来的烟叶已经所剩无几了,却从不考虑明天自己还有没有烟叶抽。等到了下一次逢集,刘老六又提着几个鸡蛋上街了,做着和上一场几乎同样的买卖。

一个人的消费观念达到这样的无欲无求的境界,也就难为他了。因此,刘老六的家境虽然贫困,却从不被人们耻笑,而获得的是人们对他的同情敬重和帮助。

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对金钱的理解而产生自己的消费理念,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我们永远无法去评价哪种理念是对的,哪种是错的;我们永远无法判定谁输谁赢,谁英雄谁操蛋。只要他自己觉得有理,按他自己的方式认真地活着,他就精彩,他的人生就不会有遗憾。我想,他就总是和幸福连在一起的。

2012/12/29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少年狂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金陵叟推荐:金陵叟
☆ 编辑点评 ☆
金陵叟点评:

本文阐述了三种不同的消费观,一是美国老太太式的超前消费;一是中国老太太式的量入为出积攒式消费;还有就是刘老六的“俭而不约”式消费。层次清晰,说理清楚,读来饶有风味。说到底,消费观取决于文化观,各种消费观念都是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孰优孰劣,真的不好说。在当前依然是农耕文化为主流的前提下,中国老太太式的消费或许更符合实情,或许今后工业文化的时期,人们更认同超前消费吧。谢谢作者。

文章评论共[2]个
月光下的贝壳-评论

晚上来拜读朋友佳作,提前祝新年愉快!at:2012年12月30日 晚上7:58

绍庆-评论

新年将至,祝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有成,事事顺心,祝福全家人幸福安康。(:012)(:012)(:012)at:2012年12月31日 早上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