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从最早的科举制度到如今的国考,已经走过了一千多年。科举考试起源于隋朝统一以后,是为了适应当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需求,为了将官员任免制度收为中央而设。这一制度当真是好的不得了,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否则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何以如此兴盛呢?
今天的国考也当是科举制的衍生物,或者说是科举制的后代,国考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当下的国考怕是比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科举都要辉煌,场面都要巨大,动辄就是几十上百万人参加考试,据说2012年就达到150万人,其场面真是相当的壮观。最近见到流传的一句话“一将功成万骨枯”,以此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吧!很多职位都是万里挑一的,大家都来挤这根独木桥,足见桥那边的风光是独好的。究其原因,怕还是因为考上了就等于捧得了金饭碗,有了这饭碗就可以风不吹雨不淋,坐享安逸,还享受着国家财政,有着稳定的收入,弄不好还有些灰色收入,不单饭碗是金的,或许日后还有机会在里面装一些珠宝房产之类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公务员”这个词了,其官方解释我也很模糊,只得在网上搜了一下,便有如下解释:“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既是工作人员,何以这么大魅力呢,非公务员也是工作人员啊,可见此“工作人员”非彼“工作人员”。只是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对于公务员的话题也上了台面,流行的俏皮话也不少了,客气一点就是调侃一下,可是面对于公务员里面的“佼佼者”,也就是官者,大家则不是那么客气了,自是骂声不断。对于这个“官”自不用说,新闻媒体里好的坏的也都不在少数,有勤政为民的,自然也少不了鱼肉乡里的。
如今人人都在骂,可是又挤破头皮的想要进到公务员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骂公务员的想当公务员,骂官的又想当官,总是说国家干部高高在上,整天吃香的喝辣的,房屋多套,情人多个,存款多多,走到哪里也都是封路戒严的。但是说归说、骂归骂,心里偏偏又想着那个高高在上的为什么不是自己呢?不知道这是什么心理,就如矛盾是相互转化的一样,这一现象倒是非常有哲学性的。
国家也三令五声的说要整肃官场,规范公务员,也是想要大家能发挥其真正内涵,用好人民给予的权力,更好的为人民百姓做些实事,若果真,那么这每年150万的年轻人如果都是想着能进入公务员行列,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人民,这倒是国之大幸,民之大幸了。
在最近的一次国考中,惊闻还有一对开宾利的情侣也在此阵容之中,据说这是丈母娘的择婿标准,考上公务员才能做自己的女婿,这点倒是有些费解了,以前只听说没房子不能嫁,何时又必须是公务员了呢?不过想想也觉得合理,都有宾利了,房子肯定不是问题了,无非是想能走个仕途,有机会当个官,也算是有了政治地位了吧,不由惊叹这位丈母娘的境界了。
再举一个国考的题目,这是我收音机里听来的,很不幸,我没有机会参加过国考,这也是一大遗憾,题目大概是这样的,问当归、人生,陈皮,黄连等中药的药性区别,难道以后公务员要客串中医门诊了?在此由衷惊叹出题专家的为民服务意识。
公务员能成为时下的大热门,怕也不光是因为都想进仕途,做个官,难道当真人人都想做一个孔繁森吗?想必这一现象背后的问题还很多,想来公务员本身制度上的缺陷是不可避免的,一旦进入了这个温暖的保险箱,而且这个保险箱可以说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要牢固,一个十分体面的职位和稳定的收入是自不用说,就算再怎么浑浑噩噩也能活的像个“人样”了。同样是工作人员,但是大多数再劳累也只能是捧个泥碗,一场雨就能让你的饭碗不保了。
都说国考公平,怕也不尽然,进去的毕竟是凤毛麟角,就在这凤毛麟角里也不排除有哪位是因为宗亲的福荫,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走走过场,替别人跑龙套的。但是这点正能反应出社会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再加上时下受经济至上思想的冲击,人也越发的浮躁,都想着能够一劳永逸,轻松获得稳定安逸的生活。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这点无可厚非,谁不想活的有滋有味啊,之所以出现这样万人空巷的国考场面,其中对于社会分配和社会体制怕也是需要一点点思考的。
“国考”,但愿考验的是一个国家的智慧、良知与公众觉悟的程度。当人们不再捕风捉影,不再随波逐流,有独立的思考与人格的时候,或许不需要“国考”,也能有一个美好光明的未来。
-全文完-
▷ 进入月光下的贝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