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永远的丰碑。
在地球的东方,中国的中央,江西省的北部,有一座美丽的湖泊——鄱阳湖。她就像一颗美丽,晶莹闪亮的明珠镶嵌在地球巨人的皇冠之上,令人向往。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8°22′~29°45′,东经115°47′~116°45′之间,境跨南昌、新建、进贤、余干、鄱阳、都昌、湖口、九江、星子、德安和永修等市县,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泊。
我为什么说,鄱阳湖是一座永远的丰碑呢?
因为鄱阳湖并不仅仅只是四千八百万赣鄱人民的母亲湖,她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湖,人类世界的母亲湖。足够的证据表明,她是世界稻作文化的发源地,她解决了世界上六十多亿人口,都需要吃饭这么一个巨大的问题!
鄱阳湖东南岸有个万年县。万年县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地处乐安河下游。这里历史悠久,有着灿烂的远古文明。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定居劳作、繁衍生息。经中美农业联合考古队多次发掘和采样研究,境内的大源仙人洞及吊桶环遗址,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的遗址之一,它们的出现,把世界的稻作起源由7000年前,一下子就上推到了12000—14000年前。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被评为中国二十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为世界稻作文化的研究注入了更加深厚的内涵。
在鄱阳湖西岸有个德安县,这里民风淳朴,人杰地灵,历史源长久远,唐虞三代时叫做敷浅原。其实,她一点也不敷浅,她诞生了一位巨人儿子——袁隆平。
袁隆平,人称杂交水稻之父,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4月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1年曾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被称为继中国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从1964年开始,袁隆平着手研究杂交水稻技术,在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培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也为世界性地种植杂交水稻作了良好的铺垫。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虽然在国内是具有开创性的,但是并非世界首创。(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杂交是由美国人henry hank beachell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1966年在irri,非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日本新城长友在1965年得到梗稻的三系配套,但可惜的是,以上的研究成果并未能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令人值得称道的是,他所取得的每一项实验成果都能普遍地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当中,具有巨大的极大的社会价值,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当美国学者布朗撰文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到时谁来养活中国,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短缺和动荡危机?抛出“中国威胁论”的时候,中国向世界宣布:“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这个严正的声明背后就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在作强力的支撑。
早在1986年,袁隆平就在《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中提出将杂交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且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至今,在生产示范中,全国已累计种植两系杂交水稻1800余万亩。目前,袁隆平和他的战友们日夜奋战,攻克了两系法杂交水稻难关。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在超级杂交稻的小面积试种中又获得成功。有关专家对48亩创业实验田的超级杂交水稻晚稻的实测结果表明:水稻稻谷结实率达95%以上,每亩高产847公斤。
这表明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又取得重大突破。标志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再次超越自我,继续领跑世界。目前超级杂交稻正走向大面积试种推广中。
袁隆平对事业的追求就是乐在苦中。他说,搞农业科技工作是很艰苦的,整天在太阳底下晒、在泥田中踩。但是,因为有希望在那里,会出好的品种,所以就乐在苦中。如果没有希望,盲无目的,那就不会有乐趣。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资源共享,不仅会提高我们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而且还会让世界上的人民都能有饭吃,远离饥饿,于世界和平来说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也是世界杂交水稻事业的践行者,是当之无愧的当代神农。五十多年来,袁隆平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袁隆平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建立了伟业,树起了丰碑。袁隆平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袁隆平是母亲湖——鄱阳湖的儿子,是母亲湖永远的骄傲与自豪。
鄱阳湖,不仅是世界稻作文化的发源地,更是稻作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先锋。鄱阳湖,您是不朽的丰碑,永远的丰碑!
-全文完-
▷ 进入明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