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朝阳岩随想笔耕潇湘

发表于-2012年12月19日 晚上11:54评论-4条

秋高气爽的一个上午,余偕二友去零陵古城,踏西郊觅萍岛而不得,怅然欲返。途经东风桥头时,意念一转:“我们到朝阳岩耍喀?”友人欣然赞同,于是驱车下桥,经萍阳南路逆江而上,向朝阳公园驶去。

朝阳岩位于零陵城西南潇水河岸的峭壁上。唐永泰二年(765)道州刺史元结途经永州,见崖石奇绝,洞府幽森,系舟岩下,登临探访。刺史喜其山水秀丽,取名朝阳岩,并撰《朝阳岩铭》及《朝阳岩》诗,刻于石壁。柳宗元贬居永州后,常到此游览,并题诗抒怀。自此,朝阳风光闻名于世。

萍阳南路尽头,两只石狮守着一座山庙式的建筑,四柱三门穿堂——其实是个牌楼,瓦背上立着“朝阳岩公园”五个大字。门外是光颓颓的水泥坪旷,楼内却关着浓郁的春色,满园乔木凝翠,分外逗人喜欢。由于经年游客稀少,卖门票的岗位已经撤消。不能创收就疏于管理,窗户破损无人修缮,立柱的朱漆斑驳脱落也没人在意。这牌楼就像女人的脸面,曾经灿若云霞,得宠过好一阵子,一旦失去滋养,露出满脸雀斑,游客还未进门就觉出其憔悴的气息来。

好在潇水之滨郡城相望的位置是不错的,一大片林子伴着苍茫的江水的确是个幽静的去处。置身其中,很快驱除世俗的喧嚣,让人的心绪安宁下来,潜入幽怀的咀嚼。林子里有曲曲折折的水泥路向前延伸,极富通幽的秒处。路旁分布着飞马、碰碰、过山车、摩天轮等多种游乐设施,却无一例外地搁置下来,铁皮上锈蚀得厉害,看来很久没有开动了。它们曾经承载过无数游人的欢声,现在就这样白白地荒废起来。公园应该是个热闹的地方,满足人们嬉戏娱乐的需要,这种凋败冷清的场面与游人的心理预期相差太远。两位好友大失所望,走着走着就止步不前,并劝我一起回去。

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岩洞之奇绝。同游者意兴阑珊,让我好一阵犹豫。便叫他们在牌楼外吃茶等着,我声明去去就来。于是独自前行,来到公园南端的朝阳岩景点。尽管公园已经敞开,这里还是卖票的。十五块的门票虽然不贵,一天若能接待几位游客,还是能维持一个门岗的工资的。我交了钱,管理员也不撕票,让我进去,恍如菜场买把小菜,一旦成交,提着就可以回家。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石崖,嶙峋怪石间露出亭楼的飞檐翘角来。拾级而下,进入石亭,立刻置身“文化”的境地了。亭楼东临潇水碧流,西倚盖顶危崖,崖壁上刻满了古人的字迹。据说每当朝暾初升,烟光石气激射成彩,故称“朝阳旭日”。凭栏远眺,楚天空阔,澄江如练,而或白鹭翻飞,云帆远逝,煞是好看。面对如此景象,墨客骚人难免发呆,思绪引向廖阔虚无的去处,心痒痒的就想作诗,也难怪摩崖石刻一副紧挨一副排得满满的了。

这座亭楼是宋代官吏蒋之奇建造的。亭楼北下数十级石磴,便是朝阳岩穴洞。洞口岩壁镌“朝阳岩”三字,为宋嘉祐五年(1060)张子谅书写。还有“朝阳洞”三字及宋代书法家米芾“秀岩”题刻。此洞又名“流香洞”,左右石壁呈半月形,高达六米,宽如厅堂,上覆重崖,下临绝壑,潇水粼粼就在眼前。在过去悠久的岁月里,湘江水运繁忙,其功用不亚于现在的高速公路。估客谪臣,川流往返,征帆奋棹,纵送其前,的确好景致呀!

进入洞府,幽森晦暗,人工措置的彩灯红红绿绿,恍如鬼火冥光。洞内左右壁刻有元次山的《游朝阳岩》及柳宗元的《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诗。还有程灏、周敦颐等题名,及清同治元年(1862)何绍基诗刻等。中洞左稍上有一侧洞。石壁有明代人补刻柳宗元《渔翁》诗,字迹清晰可辨。因其诗绝字俊,不忍弃之,收存吟诵曰:“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洞呈数厅,曲折相连,其中有斜石可依可憩,开发之前,此洞当为樵夫渔叟遮风避雨的天然庇所。朝阳岩是一个水洞,洞内有一股清泉经洞口流出。泉水依着石壁汩汩流淌,如小溪潺湲,冬夏不涸,特别喜人。经过三个洞厅,中间一个岔洞铮然鸣响,自岩腹激溅出一股泉水来,那便是幽泉的源头了。至于这源泉又从何而来,大概只有山神知道,属于永久的秘密了。

我徐步前移,向洞穴深处行进,心既醉于奇幻的美景,便忘记了孤独和害怕。正在我目不暇接,惊叹造化的神功时,透过垂吊的石钟乳,忽觉洞口岈然,露出明亮的天光,原来已经到了后山的出口。出口被铁门关着,我只好原路返回。

探幽既已尽兴,我重新回到楼亭间,细看崖间铭刻。亭楼倚崖而立,其上天生一个穹窿形圆顶,浑然堪比人工。民国四年零陵镇守使望云亭感而慨之,于圆顶下镌刻“何须大树“四个楷书大字。洞口有清湖南巡抚吴大题刻石碑一块,右侧石壁有广西巡扶林绍年诗刻。清咸丰、同治年间,杨翰任永州知府时,于其东侧石上补刻元结《朝阳岩铭》及《游朝阳岩诗》。又于西壁补刻黄庭坚《游朝阳岩》的诗句……自唐宋以来历代名人石刻114处,余则或拥挤或漫灭,不堪一一辩认了。

走出石亭,仰见岩背上有一座殿宇式的建筑,那是明嘉靖年间修建的寓贤祠,专门祭祀唐宋谪官元结、黄庭坚、苏轼、苏辙、邹浩、范纯仁、范祖禹、张浚、胡铨、蔡元定诸贤。此祠历经风雨,随朝代更替而兴衰。兴盛时,尊为讲学礼贤之所,凋败时,枯如狐冢野寺,“文革”期间甚至被辟为猪场,臭气熏蒸,实在有辱斯文。1980年建立朝阳公署后,寓贤祠朱漆新颜,恢复其本来面貌,重为儒雅礼贤圣地。现在,尽管世道昌盛,经济繁荣,眼见着寓贤祠又荒凉败落了。

整体来看,朝阳岩的亮点还在岩壁斫刻的文字上。那字迹或硕大或细小,或圆润或俊逸,喧宾夺主地成就了朝阳岩的价值——因为岩洞是随处可见的,这样的石刻却不常有。

记得到桂林去耍,见七星公园的竹子上刻满了“xx到此一游”的痕迹。那笔画歪歪扭扭毫无生气,绝无炫耀书法的可能。人们之所以热衷于这样“留念”,说明国人骨子里有一种标榜自己存在的强烈愿望——中国人太多了,而个体太渺小了,所以特别在乎面子。人们总是极尽所能向社会展示依附这种存在的名誉、地位和财富,潜意识里希望得到别人的尊敬和仰慕。这种愿望就是人们常说的虚荣吧?虚荣既然是人的本能,只要不过份张扬,吃相斯文一点,不至于像排队加塞一般急不可耐,倒也不算坏事。问题是人们对待虚荣的态度颇为不同,不由耐人寻味了。

朝阳岩的石刻说到底是“xx到此一游”的意思,因为时代久远,算得上现代版“xx到此一游”的祖宗了。古时候,只有少数有钱人能够读书,绝大多数草根百姓生活唯艰,一出生就决定了未来的命运,放牛牧羊长大,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没能在心胸里培养出高雅的趣味,成年后囿于生活的困顿,哪有闲心去游山玩水?游览朝阳岩并留下手迹的都是历朝郡府的官吏,他们既有显赫的社会地位,不菲的经济收入,又熟读之乎者也,惯于摇头吟哦,自觉一腔文才不能埋没;况且名人题字于前,附庸风雅在后,时间一久,在后人眼里也成风雅名士了。所谓人死留名,雁过留声,就是这个意思,令朝阳岩的石壁上刻满了字迹。

这些字迹除了书法的意义,只能算作人性的恶趣。这种恶趣随时间沉淀,被后人珍为“文化”而加以保护。朝阳岩管理处严禁游人在石壁上写字或拓印,正是“和尚动得,我就动不得?”古人刻字那叫文化,今人留墨就算污渍?这样的悖理实在有点搞笑。

搞笑归搞笑,朝阳岩石刻至少表现了古人从容的精神生活,其风雅正是当今社会普遍缺乏的品质;“搞笑论”也可以当作谑谈,文物保护还是很有必要的。就如秦砖汉瓦,再破旧也显得珍贵,它们毕竟浓缩了文明的信息,见证了沧桑的历史。问题是,商品经济的大潮荡尽了人们心灵的雅趣,代之以膨胀的物质欲望。人们忙着赚钱,失去了闲适的情致,略有闲暇,宁愿来两盘赌博也不愿欣赏艺术,借以提高自我素质。况且本地工业尚欠发达,青壮年多去沿海打工,人口大量流失,古城顿失生气,反而比以前冷清了许多。皮之不存,毛将附焉?朝阳岩日趋冷落,少了游客,失去了可以熏陶的心灵,这样的保护还有什么意义呢?

捞钱固有必要,那是我们物质生活的保障。只要在合法的范围内,勤劳致富总是被鼓励的。如果在拚搏之余,能够多一份闲适,多一份从容,多一份审美的情趣,国人的生活是否比单纯追求物质财富更加美好呢?那时候,业已冷落的朝阳公园又该热闹起来了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笔耕潇湘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风儿那么缠绵点评:

一篇不错的游记,详尽地记载了自己游朝阳岩的经历。
欣赏着满目历史文化的境地,品味着文人墨客的抚弄风雅,令作者感叹着古今文化的强烈撞击、叹息着无知人们对艺术宝典的践踏,和为了捞钱而失去了欣赏艺术、提高自我素质的情趣儿……
作者不由发出一声叹息——少了游客,失去了可以熏陶的心灵,这样的保护还有什么意义呢?

文章评论共[4]个
风儿那么缠绵-评论

再赏佳作,问好朋友!at:2012年12月20日 清晨6:18

绍庆-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问好!(:012)(:012)(:012)at:2012年12月20日 早上8:32

笔耕潇湘-评论

问好风儿那么缠绵妹妹!at:2012年12月20日 早上9:31

文清-评论

冬至来临,用真心送给你祝福,愿你平安快乐,永远幸福!at:2012年12月21日 晚上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