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岳父家的大门,就能看到宽敞的院子里有两棵果实累累的柿子树。满树又大又红的柿子压弯了枝头。
这两棵柿子树,从一开始还没有鸡蛋粗的小树苗,经过二十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已经长得有碗口粗了。春天,经过几场春风的吹拂,柿子树开始发芽,过了几天,那些嫩嫩的小芽就长成了一片片的小叶子。在五月下旬石榴花开的时候,柿子花也开了。四个花瓣的淡黄色的小花坐在绿色的花托上,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也引来了群群的蜜蜂。七、八天之后,花逐渐地凋谢,蜜蜂也飞走了,留下的又是一颗颗像绿宝石一样的小柿子。再经过炎夏烈日的暴晒和暴风雨的无情吹打,小柿子长成了大柿子。秋天,青柿子又成了红柿子,经常有小鸟来偷吃红了的柿子,刚飞走了一群,又来了一群,还把那些吃剩的半个柿子啄到了地上。看到这般情景,便使我想起了宋朝郑刚中在《晚望有感》“……沙鸥径去鱼儿饱,野鸟相呼柿子红……的诗句。”几场秋风后,柿子树的叶子变黄了,也要落了,落得满地都是,剩下的只是满树沉甸甸的红柿子。冬天降临,柿子都摘了,又成了光秃秃的样子。人在树下走过,也不再驻足停留,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昔日偷吃柿子的小鸟也不见了,看到这般景象,未免令人感到有些伤感,也有些凄凉。
在我居住和工作的这个小城的周边,听当地的老百姓讲,过去有很多的柿子树。都是在明朝初期,祖先们从山西移居此地时带来的柿子树苗长成的,已经有了六百多年的历史。这些柿子树经过1958年的大跃进和近十几年的大开发,绝大部分都被毁掉,留下来的已经很少了。能够幸运留下来的至今仍然是枝叶繁茂,春华秋实。每到冬天,更显得美,就像唐代诗人广宣在《咏柿》(冬韵):“身臃语寡性情宽,觉悟辛酸隐世繁。盛茂消删显真本,化成傲骨耐霜寒。”一诗中描写的一样。柿子树的根一部分裸露在外边,盘根错节地牢牢地抓住大地,吸收着土地的营养,粗壮挺拔的树干直插天空,巨大的树冠能遮住半亩地,奇形怪状的树枝显得十分苍劲有力。整棵树看起来就像一位铮铮铁骨饱受风霜的老人,性情宽广,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也更像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既体现了历史留下的沧桑,也体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北方的农村,很多老百姓家的庭院里,房前房后都可以看到柿子树,一是柿子是很好的水果,二是能起到绿化的作用。另外,柿子的“柿”字发音与“事”字相同,也有“事事如意”和“万事如意”的寓意,所以,老百姓都喜欢种。
我从小就喜欢吃柿子,是因为它那沁人心脾的甜,令人吃过之后还想再吃。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能吃上一个柿子却是一件十分奢侈的诗,很多小孩子只是见过柿子,却很少能够吃到。古人早就发现了柿子不但是水果,而它也是“果药”之一,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甲,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特别是干柿子能治疗鼻粘膜炎、膀胱炎、由感冒引起的打喷嚏、流鼻涕的急性鼻炎、慢性粘膜炎,都有特效。
还是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地理老师讲地理课,联系当地的特产土产,其中讲到我们地区有个耿庄,出产的“耿饼”很有名。在当时,耿庄的柿子树很多,也可能是水土的原因,柿子长得也更甜更大,老百姓就做成柿饼出售,结果名气越来越大,远销各地,后来成了献给皇帝的贡品,皇帝吃过很是赞赏,便赐名“耿饼”。
我喜欢柿子像灯笼一样的形状,准确地说,应该是灯笼像柿子。古人做灯笼可能就是仿照柿子而制作的,因为在自然界里,柿子是大自然进化的产物,不知已经有了多少个千万年,而灯笼的历史不过只有一千八百年。在人类的历史中,不只是灯笼仿照了柿子的形状,历代模仿柿子制成的瓷器、铜器、紫砂、玉器和其他工艺品足可以说明。如明代的传世佳作景泰蓝柿子罐,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乾隆铜胎画珐琅柿子盖罐更是巧夺天工,盖世无双。又如精美的清代粉彩花卉柿子缸,民国时期的柿子壶,文革时期的柿子壶,以及和田玉西瓜柿子把件和现在的很多工艺品也都是仿照柿子的形状而制作的。
柿子的颜色,不管是成熟时还是不成熟的时候,都很好看,更好看的还是它成熟了的颜色。令人看起来有华而不媚,艳而不俗的感觉。广宣说:“……当夏阴涵绿,临秋色变红……”还有人说“……凄风苦雨任尔肆,入地也是一团火。”柿子是红色的,很招人喜爱。历史上的制磁大师们也都争先仿照柿子的颜色而制造瓷器,如明朝的柿子釉四系畅口罐,清代的柿子红小缸,民国的柿子壶,以及文革的瓷柿子等等。大师们虽然经过了千辛万苦仿制出来了,也都很美,却都没能达到大自然赐予柿子的那种赏心悦目的红色,仅仅是“近似”而已。
凡世间万物,都是画家的创作素材,在花鸟画家的眼里,柿子就更是了,从古至今,不少画家都以柿子为素材而作画,南宋画家牧溪的《六柿图》,晚清潘龄皋的《松鼠柿子》,以及当代画家齐白石、张大千、李苦禅、王雪涛……也都有《柿子图》留给世人。
寒冬又来了,天上飘起了雪花,室外的温度已达零下七、八度。我躲在屋里享受着暖气带来的温暖,一边写这篇文章,一边品尝着柿子。可以说这种日子是很惬意的,但我总忘不了野外的那些柿子树。它们又要经受严寒的考验,又在孕育着下一年的果实,又在盼着春天的到来,又会让我们看到《又是一年柿子红》的美丽景象。
-全文完-
▷ 进入孔夫子同乡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