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廓清先祖关天培史料中一些迷雾淮安野泉

发表于-2012年12月17日 清晨7:59评论-5条

关天培是中国近代史上用生命和鲜血反抗英国侵略的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淮安的骄傲。适逢关天培为国捐躯170周年之际,为了更准确客观的宣传关天培的英勇事迹及其爱国主义精神,根据关天培第七世孙关中键先生的家传的史料和口口相传的珍贵传说,经考证,从特殊视角为澄清关天培研究中的一些迷雾。

一、关天培督护漕海运的漕粮船数量

《清史稿?关天培》载:道光六年,初行海运,督护百四十余艘抵天津。而在关天培《筹海初集》一书的自序中,却是这样写道:漕粮分载民船一千二百五十四号。关天培《筹海初集》中的记载,与《清史》(李治亭主编)中有关江苏巡抚陶澍的记述中所载的“他又亲自雇定河船千艘,三不像船数十”,基本一致,与同期淮安学者丁晏(1794年—1875年)在关天培传记中记载一致,与稍后的淮安学者鲁一同(1805年—1863年)的《关忠节公家传》的“千百四十五艘”略有出入。然而,从史料来源的可信度讲,关天培督护的漕粮船应当是1254艘,而不是140余艘。运载的漕粮124万余石合计6000多万公斤,行海5000多里,三万名水手安然无恙,道光六年漕粮海运的成功,成为关天培一生中至为重要的转折点。道光皇帝听说此事,大喜过望,关天培因此走进了的道光皇帝视野,并深得道光皇帝的欣赏与倚重。自天津返航江苏不久,当年关天培即升署太湖水师副将。第二年,宣宗特别降旨,补授关天培为苏松总兵。五年后(1833年),再署江南水师提督。六年间,关天培连升*级,可谓业绩骄人。更令关天培荣耀至极的是,在他署理江南水师提督这一年秋天,晋京述职,期间竟“五蒙(宣宗)召对,天语褒劳,交军机记名”。一年后(1834年)的九月,又被朝廷授为广东水师提督。自此,关天培筹海戍边,禁毒销烟,抗御外侮,最后血战虎门,为中华民族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二、关天培行伍出身及其文才

关天培自幼不仅喜读儒家学术著作,而且还研读古代兵书《六韬》和《玉钤》,揣摩用兵之策。当了将官他还常讲:一名武将不仅要有打仗杀敌的本领,也要学会审核奏章。他在《筹海初集》序中喻自己“虽绛灌(分指汉初功臣周勃、灌婴)无文,知不免方家之笑,”又在《延龄瑞菊图自述》短文中调侃自己:“本系武夫,何可忽言文事,贻笑方家。”其实“武夫、绛灌”之喻,不过是关天培的自谦,仅从《筹海初集》中关天培草拟的文牍,便可知其优美的文笔、清晰的条理和洋溢的文采。我们再看《筹海初集》开篇两句:“培幼攻儒术,长习韬钤”,关天培这样说有本钱的,他是考取武痒生(武秀才)后从军的,这大概也相似于今天的大学生参军。所以,关天培绝不是什么“一介武夫”,更不是一般不通文墨的武将。正如乡贤丁晏言之:“公(关天培)性好书史,能为文,章奏文移,必手自削稿。”而在道光帝给关天培亲拟的祭文中,盛赞关天培为“果毅之材”、“忠贞之彦”,认为他“早选戎行,深娴韬略”。而对于关天培的英勇牺牲,道光帝竟有如“顿失长城之寄”的痛感。试想,什么样的“一介武夫”,配得上皇帝这样的赞誉呢?

三、长子关奎龙在关天培牺牲前病逝

关天培有两子,长子关奎龙,次子关从龙。在他牺牲后,次子关从龙荫袭云都尉,后任安徽徽州同知。本来,按中国的传统,荫袭父爵者必为长子,为何是次子呢?关于长子关奎龙《清史稿》未作交待,但关天培的《延龄瑞菊图自述》有:“令长子奎龙次子从龙偕妻女辈伺母回乡”之言,而在丁晏《诰授振威将军广东全省水师提督关忠节公传》中明白记载:“长子关奎龙仕至吴淞参将,先卒。”所谓“先卒”就是指先于关天培去世。关天培的长子关奎龙,过去的史料多说他早卒,但没有具体时间。也有的史料说,关天培虎门抗英殉国,关奎龙赶赴广州,护着关天培灵柩归来。这是错误的。关奎龙生于1803年(农历5月15日),道光十九年八月初八(1839)于江南苏淞镇参将任上病逝,是正三品。关奎龙因两年前在此任上立功,病逝前兵部已任命他为京口副将。只是,副将的任命文书没到之前,关奎龙已经去世。

也就是说,在关天培牺牲一年多前,关奎龙已先父而去,故关天培牺牲后由次子关从龙荫袭骑都尉。

关奎龙的病逝,作为父亲的关天培心情是悲痛的。但是,当时正是震惊世界的虎门销烟之后,英国侵略者因鸦片被销毁而心有不甘,不断挑衅。为此,他只能将悲痛吞下。在接到噩耗之后,他既没有提回家的事,也没有对外说半个字,只是写了封家书回家,让母亲和妻节哀,让妻子照顾好老母吴太夫人。最后战死疆场,为国捐躯。

四、关天培是如何殉国的

关天培的名字是和鸦片战争紧密连在一起的。当年英帝国主义进攻虎门时,正是他率领水师健儿浴血奋战,狠狠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直至最后弹尽援绝,与数百将士壮烈殉国。

关天培是如何牺牲的呢?有好多种说法:

一、自刎而死。夏燮《中西纪事》云:“关提军善识炮性,凡高下远近,发皆洞中,因虎门之役,水师贪受土规,火药皆杂以沙土,军门后发之炮,试辄不中,方知受绐,愤激自刎。”影片《林则徐》中关天培自刎而死,就依此说。

二、子弹击中其胸而牺牲。持此说的人特著文《关天培殉难新说》,作者的依据是从旧书肆中发现一本清朝文人稿《办香亭笔记》,稿本已有残缺,内容多为清朝时流传的奇闻逸事。稿本目录上记载的八十二则故事,仅存三十一则。其中有《关提督义节》一则,是这样描述的:

关提督义节

方英咭利逆夷之入虎门也。我兵四溃,水师提督关天培只身奋斗贼锋。伪提督义律婉言说降,并云贼王欲重用。公厉声骂曰:“何方逆贼,敢于我前出此语?”抽刀奋刺之。律知不可,施火枪洞胸而毙,弃公尸于贼营,使其将士膜拜而归我营。曰:天朝有此义将,鸿福尚未艾耳。此吾邑弁汛葛公鸣彪,曾亲历其境,为余兄言也。

三、引燃弹药与英军同归于尽。这在著名导演谢晋摄制的《鸦片战争》中就是这样描写的。关天培是在英军逼迫炮台,无可奈何之时,引燃弹药与英军同归于尽。

其实,关天培殉难是中了英军炮弹牺牲的。1841年2月26日,英军向虎门的第二道防线大举进攻。英军在炸断拦江铁链,攻占横档等几座炮台之后,全力轰击关天培所在的靖远炮台。英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琦善以钦差大臣和两广总督的身份抵达广州,一反林则徐,关天培所为,遣散兵勇,尽撤海防,将关天培数年来辛苦经营的虎门三道防线并木排铁链全部毁弃。关天培面对强敌,率领将士,既要注视前方的舰艇,又要注意身后的英军陆战队。炮台清军不幸一个个战死后,关天培又亲自装填火药点炮杀敌。自清晨至下午五时,与敌军激战达十多小时之久。他身受几十处创伤,看到敌人摸上来,依然手持大刀奋力拚杀,后被炮弹击中,英勇牺牲。固守阵地的战士也全部壮烈捐躯。关天培死后依然持刀站立不倒,虎目圆睁。

这一殉难,一是可以从关天培的尸体是残体得到见证。关天培尸体缺半边身体和一臂膀,之所以缺,是被炮弹炸毁的。二是同时代的乡贤丁宴文中的记载。“仆遂奔,至山半,回首视公,已为飞炮所中,陨绝于地。”丁宴文中的仆指的是孙长庆,孙长庆是紧随关天培在炮台的。关天培在危急之时,为了国家的尊严,他让孙长庆将提督印送省府。孙长庆要将受伤的关天培背下阵地,关天培横刀阻止。孙长庆是护着关天培灵柩回淮的。著名文学家、经学家,乡贤丁宴当时就写了《义仆传》的文章,专门称赞孙长庆的勇敢和忠诚。

孙立把印信交给督宪大人后,立即返回炮台,“求公尸”。这时关天培与其他将士全部壮烈殉国,炮台已经失守,“夷人严兵环守”。孙立通过“通事吴某”,“以情告夷人”,被允许进入阵地。“登台负尸,铍交于胸,膝行而出”。这十二个字的意思是说,登台寻找关天培尸体时,前后左右都是刺刀加身,孙长庆置之不顾。孙长庆忍着伤痛,从尸堆中找出了关天培的尸体——中了炮弹,少了一只膀臂和半边身子,已成了残体。孙长庆背着关天培的遗体离开炮台时,英军为之折,以舰上的小炮代礼炮,放24响,是最高礼节,并称赞关天培为最杰出的元帅。

孙长庆不仅将关天培的残体从乱尸堆中找出背回,而且还从山下发现了麦廷章的残体(半体),一并带回营地。

关天培是水师提督,一品大员,他的尸体回营后朝廷专门让忤作验尸。就是那残体,竟验出一百五十多处外伤。验尸的忤作是流着泪为关天培验尸的。英魂千里回到淮安,隆重盛大的安葬仪式上,“士大夫皆缟衣迎迓道旁,观者咸哭失声”关天培之忠义之心,广为颂扬。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淮安野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夜雨不朦胧点评:

厚重的知识文字,学习了!

文章评论共[5]个
夜雨不朦胧-评论

(:046)厚重的知识文字,学习了!at:2012年12月17日 中午2:53

淮安野泉-回复早上好,谢谢! at:2012年12月18日 清晨7:03

清音涤凡-评论

英勇壮烈,致敬!at:2012年12月17日 下午3:11

文清-评论

冬至到了,送上一盘饺子,平安皮儿包着如意馅儿,用真情煮熟,送上祝福。祝你永远平安快乐!at:2012年12月21日 晚上9:48

文清-评论

冬至到了,送上一盘饺子,平安皮儿包着如意馅儿,用真情煮熟,送上祝福。祝你永远平安快乐!at:2012年12月21日 晚上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