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个月前在西安新华书店去给女儿买书,看到一个展位上全是历界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其中就有莫言的三种书:一种是他在国内外发表的演讲稿——《说吧莫言——恐惧与希望》,一种是他的散文《说吧莫言——北京秋天下午的我》,还有一本是答记者问的书。我对前两本感兴趣,就顺手拿起读起来。读着读着心情就跟着书中的文字起起伏伏。当读到作者幼年时的艰难处境时,不尽生出感同身受的悲伤与同情来;当读到他对自己的批判时就会对他的宽广胸襟、坦白而心底一颤生出敬意;当读到他与众不同充满黑色幽默的故事和文字时不由笑出声来......富有乡土气息和富有哲理的文字中读到一个真实的、幽默的、智慧的、善良的、不一样的莫言。最后我决定买下这两本。我刚拿了这两本书,就见一个穿黑上衣的中年女士急匆匆的赶来,翻了翻这几本书,又打电话和她的同事通话,最后把所有库存里三十多本莫言的作品一起买走了。估计是给她本人和她的同事买的。她和我一样本还想买莫言别的小说如:《蛙》等作品,但除去这三种书,别的书早就缺货了。
回到家在当当网上购买了《蛙》,一个月后,这本书终于姗姗来迟。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看这中国第一本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觉得此书描写中国特别是农村这三十多年来的计划生育写得很真实、细致。(因为我也是亲历者,还有我的妈妈也参与过计划生育的工作。她常常给我讲起那些残酷的追查超计划生育的人们的悲惨故事。我的妈妈没有象书中的姑姑那样铁面无私,她是常常快速的走在计划生育队伍最前面的人,她不是去抓人,而是悄悄的给超生的人通风报信的。这里我对妈妈当时对工作的不负责甚至带有欺骗性表示深深的道歉,但又对妈妈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示支持。)
《蛙》中那些很多充满民间智慧的语言、传说与故事、书信与剧本同时兼具在此书中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且运用了一些让人惊喜、称奇、让人拍手称快的幻觉艺术的文字。一字一字慢慢品味,让人品出了过去民间的辛酸疾苦;品出了民众的智慧坚强;品出了如今的幸福来之不易......尽管会碰触到心中最深最深的痛,但不得不对书中的结构与文字拍手叫好。
此书真实的再现了中国计划生育从过去到现在三十多年的历史,读后让人对现实中确实存在的一些社会现象以深刻的反思。书中的姑姑是一个颇具爱心、泼辣、极具敬业与献生精神的乡村医生,在事业、人情与内心世界中常常左右为难、茅盾冲突很大,但又一直大公无私、非常具有自我牺牲精神、让人敬佩。
书中的“我”小时候有些调皮、可爱。与同年人在生活极其困难、顿顿饥饿中极其不易的渐渐长大。在“我”成为剧作家后又在夹缝中谨小慎微的求生,“我”——懦弱、微小、尴尬、纠结(这也可能勾起了读者的同感——现实生活中多少人不是这样生存的呢?从而心生同情。)却又具有勇敢而充满迂回的智慧,同时又有着马克.吐温、堂吉诃德式的黑色幽默。书中众多人物刻画鲜活、有清晰的画面感、各种气味一一呈现(这又是作者的别出心裁——记录不同的气味),情节真实、朴素而生动,细节描写很到位。蛙——娃。《蛙》其实就是写的娃呀。
《蛙》的结构是以书信和剧作以前从来没有人涉猎的形式出现,这可能又是作者的另一个别出心裁、出奇至胜的法宝所在,也是莫言先生长期以来在文学写作上改革求新的创建。他曾说过:“电影、电视无法让我们感受到气味,但我们的笔可以记录下不同的气味,这是小说等文学作品所独具有的并会一直生存在下去的理由。我们在现实方面的小说,其在内容和精神上可能都无法超越托尔斯泰等等大文豪,但我们可以在写作形式上还可以创新并超越前人。”
今天,莫言先生做到了。他让我们再次重温到了文学的不老魅力并掀起一场关注文学、关注人性、关注好书、读好书的新风向。
-全文完-
▷ 进入云端飞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