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读鲁迅的作品和读卡夫卡的作品一样,总觉得异样的寒冷。可能是尼采的缘故吧,总觉得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东西是多余的,然而我们却无法摈弃和拒绝。
翻开一本多年未曾读完的书,总希望在最近能读完,以示终结。即使不曾理解,即使将来完全遗忘,即使是自欺欺人的表叙,我也必须读完。曾经我总可以找到理由自欺欺人的安慰自己。比如说,“人生就是这样,往往很多时候是徒劳的,为什么我们还要这么的努力去做一件事呢。”渐渐的,我就养成了懒惰的习惯。以至于十四年了,这本书还未曾读完。
当一个人注意的指向性发生改变的时候,那个人做什么都是无聊的,也是痛苦的。我为什么要读完这本书呢?理由就像电视里的广告,总在不经意间就出现了,并且很多很多,但无法找到最终的理由。我不是政治家,我做什么也不需要理由。读书不是爱情,不需要有始有终。理性主义者肯定是不会认同的,毕竟读书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怎么可以无始终呢。
然而此刻读书却是异常无聊的。 人在,心却不在。突然翻出了一片压干的枫叶来。为什么书中会有枫叶呢?我是不喜欢枫叶的,因为我是个悲观主义者,不喜欢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表现得这么的美丽和做作。
枫叶也许是最美丽的树叶。曾经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今天依然还是最美丽的诗句。可惜的是我的枫叶早已褪去了斑斓的火红,在枯黄的叶片中,夹杂一点微微的红色。在此刻是不是要告诉我点什么呢,至少是证明曾经她也无比的美丽。
流逝的,永远是最美丽的。叶片的一边是我的名字,另一边却是一个淡淡的微笑。为什么没有写下名字呢。难道借这本书就是为了那片枫叶,为什么不借徐志摩的诗集呢。鲁迅是个严肃的人,很少谈到爱情,唯一的爱情题材《伤逝》也是以悲剧结尾。看样子不止我一个人没有读懂。
今夜我又无法入眠。那个淡淡的微笑,十四年过去了,还是那样的淡淡的微笑。旧时的笑容在我的心里,即将消失待尽,却又从死灰中复生了。为什么我就不能早一点读完这本书呢。我开始责备自己,漫无边际的责备。从开始到现在,我不过是一个愚人,一个彻底的愚人。……
曾经在她那里,那个淡淡的微笑是未庄,在我的世界里,我到希望是末庄。我的心格外的寂寞,却很平静。我开始试着远离爱憎,远离诱惑。叔本华在傍晚的时候看到了美丽的夕阳,我呢?
那个淡淡的微笑,依然还是那个淡淡的微笑,甜美,清新,自然。
翻开下一页,微黄的字迹中,不过是鲁迅那冷静的脸庞。
-全文完-
▷ 进入穷凶极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