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条有关狗的帖子在网络上传得很红:一条是一只狗在某公交车站和主人走散,于是苦等主人,已经下来4天了,并附有照片,是一条高大威武的狼狗;一条是某大学校园的学生宿舍楼前,一只狗徘徊、静坐了4个多月,有人推测它的主人是应届毕业生,此时已经远走高飞了,或春风得意,或在艰难跋涉。两个帖子的发帖者和跟帖者无不赞扬两只狗的忠诚,有人美之为“义犬”,同时也希望主人能够早点回来,把它们领走。类似的故事还很多,《聊斋》里就有好几则;以前还听说过一种狗在主人的墓前活活饿死,简直就是赴难的忠臣、殉情的烈妇了。
狗对主人的依恋或许是动物的本能,但我们总是喜欢加以道德层面的解读,其实狗子们是没有读过孔孟圣贤书的,对于忠孝节义更是一窍不通,可人们会有如此的联想呢?这是一种很有趣的文化现象。这便是君主文化长期浸润熏陶的结果,这样的文化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
全民忠于君主,下属忠于上司,家丁忠于主人,儿子忠于父亲,妻子忠于丈夫,这便是君主文化的 精髓。以至于皇恩浩荡,泽被异类,连狗依恋主人也成为忠义的楷模,不知道狗子们是否能体会到这一份荣耀?
一臣不事二主,一妇不嫁二男,这是君主文化的要求。故而,上述新闻中的那么多好心人,只是送给食物,并不曾有收养的念头,无论是4天,还是4个月,乃至4年,都在等待呼唤它们主人的归来,或许人们下意识不想置这样的义犬于不义的境地吧?
下对上尽忠,上对下是否就会施仁呢?未必,因为君主文化里没有这样的要求,所以,人们只是呼唤主人归来,而不曾谴责他们主人的薄情寡义。扯远一点,平日里主人把自己豢养的狗剥皮吃了,人们是否就会义愤填膺大加鞭伐呢?更不会。主人吃狗的事情估计天天在发生,否则这世界上早就满目皆狗,狗满为患了。至少网贴上没有人把某主人杀狗的图片发上来,尽管它是血淋淋的。狗对主人忠诚可赞,主人杀狗理所当然,这样的上下不对称,同样是君主文化的内容。
再扯远点,在封建社会里,人们常常会把那些御用文人称之为犬儒,这实在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嘲讽他们对主子摇尾乞怜,讨得一口饭吃,乃至狗仗人势;二是可怜他们最终免不了被血淋淋屠戮的下场。可惜好多人只想到前者,而忘记后者,包括犬儒自己。
希望前文两只丧家之狗早点回到主人的怀抱,让那“义”字功德圆满;更希望他们不要成为主人的下酒菜,因为现在正值隆冬,是吃狗肉的好时节。
2012--12--16
-全文完-
▷ 进入金陵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