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十七、八岁的时候曾经看过一本《杨玉环》内容已经忘记了,可其中有一句印象很深“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用来形容杨在李心中的地位,不亚于褒姒一笑的情景。可细细想来,这里到底有多少情爱可言呢?
杨玉环出身宦门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在她17岁时,武惠妃洛阳选寿王妃,挑中了她。她有倾城倾国之美,天生丽质,又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荐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武惠妃相似的儿媳杨玉环。
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与李瑁成亲五载的杨玉环离开寿王府,来到骊山,此时她才22岁,玄宗则56岁,玄宗先令她出家为女道士为自已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
天宝四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杨贵妃自入宫以来,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已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虽曾因妒而触怒玄宗,以致两次被送出宫,但最终玄宗还是难以割舍她。把她接进宫中,这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有人来报,说安禄山起兵造反。昔日那歌舞升平的皇宫一下子变得慌乱起来。安禄山攻进长安,皇上便带着贵妃和众臣往蜀地迁去。马车行驶在狭窄的小路上,两旁饥饿的难民数不胜数,景象惨不忍睹。皇上的表情那时应该是沉重的。不过,好在有贵妃陪在皇上身边,安慰着他。
马嵬坡的兵变,六军将士全部驻兵不动,恳请皇上杀死了宰相杨国忠,处死杨贵妃。深爱着杨贵妃的皇上想尽一切办法保全贵妃性命,但将士们以自己的生命和大唐江山相逼,皇上在无奈之下只得妥协,赐白绫给了杨贵妃……
我们再看看这位李皇上,唐玄宗(谥: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简称唐明皇)李隆基(685年——762年),汉族,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昭成窦皇后(窦德妃)。神龙元年(705年)中宗李显即位,恢复了唐国号,但政柄却旁落在皇后韦氏手中。中宗去世后,韦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 710年7月21日(景龙四年六月二十日),被其父立为太子。 712年(延和元年)八月,睿宗传位太子,退为太上皇。李隆基即位,改元先天,是为玄宗。改元“开元”。
玄宗开元年间,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后人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唐玄宗后期,他贪图享乐,宠信并重用李林甫等奸臣,终于导致安史之乱发生,唐朝开始衰落。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在位44年。唐玄宗,李隆基( 公元685年9月11日—公元762年5月3日),大唐皇帝(712年—756年在位);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间,是大唐由盛后衰的关键时期
当我再次百度出关于他们的爱情和历史资料,看了一些,心里不免有个想法:他们之间的爱情,自我看那本《杨玉环》开始,到我看到的京剧《贵妃醉酒》……直至后来的那些无数演绎他们爱情故事的影视作品。可以说长盛不衰。人们无不被他们的爱情感动着,更有甚者,甚至期待那样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降临到自己头上。
试问一下,在现实生活的人当中,又有几人能承担得起这样的爱情?其他姑且不论,就说他们的关系吧,原本是公公儿媳的关系。在一次电视上讲座中我得知李杨那个世代和他们的出身,说他们这种关系没有伦理的限制。可现在生活的人,谁又能打破它呢?我想如若李当初要不是皇帝,而是一个平民百姓这样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尽管发生,也不会到最后拿自己最心爱的女人去当做战争的牺牲品。此时,我真的很怀疑他们的感情系数到底有多少。
前几年,好像看到电视中日本有人称自己是杨的后代,也陆续看到一些杨未死而是流亡到日本的影视作品,再百度也有此样的文字记录,虽说只是个传说,可我倒希望这是个事实。我想,杨要是生在当下,这样的事情也可能不会发上。也许她会到《非诚勿扰》、《百里挑一》……等一系列的大型征友节目中找寻自己的真爱吧,或许也会如巩俐和章子怡那样成为蜚声世界的明星大腕吧。
前几天有人让我写史评,可是本人对历史的了解怎敢写史评的作品,无意中又看到了《长恨歌》,也想起很早就看过的那本《杨玉环》,随即决定写几句自己对二人爱情的看法。虽然很不成熟,希望各位帮我看看,提提意见。
-全文完-
▷ 进入燕语千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