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永不凋谢的姊妹花》最近着实是火了一把。因为经典,所以传承。
荧幕上诸如《红高粱》、《风声》等根据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不在少数,也向来票房大卖。无独有偶,话剧《永不凋谢的姊妹花》则是根据电影《沂蒙六姐妹》改编而成,该剧最显著特点就是所有的编、导、演职人员都是由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和在职教师担任。
革命年代的红色经典,在我们的舞台上被诠释得有血有肉,一出感人至深的军民鱼水情,不禁让人若有所思。那么,在这个思想日渐浮躁,人们脚步匆匆的时代,我们是不是应思考如何让经典在时光的浪潮中不为人所遗忘,使经典得以更好的传承。
我们首先须考虑“破”。我们应承认和认真对待历史事件中值得我们颂扬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改良。永不凋谢的姊妹花就很好的做到了这点。
为了参加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在比赛前期,全体编剧人员对剧本结构做了很大的调整。首先体现在对人物性格的强化,为了使秀秀的人物性格前后统一,编剧们决心将原有的大壮自己放火烧地窖改为秀秀听闻黑燕放火的事件后,毅然去偷爹的钥匙放走哥哥。为强化剧中小鹤的人物性格,他们又在电影原基础上设计了一床新棉被,一床用来结婚的红色被子,从其台词“连拜堂成亲的新棉被,都舍得带上战场”来看,打战前这样的铺垫,与其在战时撕被单作绷带、架人桥的行为进行了有机结合衔接。物件细节的增加,不仅使舞台的实际效果演出更具有时代气息和意境感,也使原本稍显平淡的话剧增加了戏剧色彩。
保留剧本原有韵味和不破坏整体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做到“立”,话剧《永不凋谢的姊妹花》也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大胆起用学院内中职五年制表演的学生来扮演剧中小宝、小鹤等小孩子,他们的台词基本功较好,这样既方便演员从心理年龄上理解台词,也真正做到了现实中的人符合剧中人的心境。再者,还有对革命年代物件的复古和还原,该院动漫专业和设计专业的学生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观看了很多影像资料,并在后期的道具制作方面,完全由学生一手操刀,木栅栏、草房子、残破的围墙,各专业系的学生充分发挥了专业优势,做到以专业演出的互补,同时也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其原有的风貌,使人身临其境。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现有的戏剧系等相关专业一直致力于培养戏剧、湘剧等方面的专业型人才,排演了《五十二家别墅》、《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雷雨》等大型历史剧,而《话剧永不凋谢的姊妹花》的成功就是经典得以传承和创新的最好例证。经典不应从我们的视野中淡去,它应是我们心中永恒不变的脊梁和精神,只要将之与时代相结合,它们就不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失去原有的光采。如何把略显枯燥的历史剧演绎的尽善尽美,真正做到为现在的年轻观众所喜欢,所乐于传承,这是时代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姊妹花开,永开不败。我们更不应该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出现。经典文化是一条流淌的长河,永远奔流在我们心中。
-全文完-
▷ 进入熊其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