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内容
人仅仅是活着,只能叫生存,不能叫生活。生存仅仅具备最起码的物资条件,而生活则应拥有相对充裕的物资条件。人活着的时候钱没了,连生存的起码条件都没有了,这当然是一种悲剧。从古到今的职场、官场、商场等一切有人群聚集的地方,总是演绎着勾心斗角,尔虞吾诈的闹剧,所以历史上才会发生一次又一次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历朝历代总有一些人宁肯背着辱没祖宗的骂名而哮聚山林去当土匪,说到底就是为了生存,当然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但是,即便人们用生命,用心机换来了物欲的享受,也不是生活的全部。因为物欲仅仅是人的需求的一个方面,除了这种需求之外,人还有生理上的、精神上的需求。1885年5月发生在美国的声势浩大的工人运动,提出八小时工作制的口号,就是为了摆脱此前每天长达14至16个小时的劳动所带来的生理上难以承受的极限。生理学证明,人长期处在疲劳的状态下,会导致头昏头疼、眼花乏力、记忆力减退、血压下降、心率过速、情绪低落等症状,在这样的状态下度日,正所谓一日如三秋,生不如死,当然不能称为生活。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经写过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把自由看得比爱情和生命还重要,为什么?试想,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自由,不能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不能与朋友聚会享受友情带来的情趣,不能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怡悦性情,不能倘佯在知识的海洋里陶冶情操,等等,这种没有任何精神生活的日子,只能说是活着,即便天天有酒喝,顿顿有肉吃,也仅仅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无异于行尸走肉,自然也不能称为生活。
二、生活方式
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生活的需求,必然会采取一定的生活手段。所谓生活方式,就是人们为满足自身物资的、生理的、精神的需求而采取的生活手段。比如古代游牧民族的游牧生活,封建时代农民的男耕女织生活,资本主义社会食利者阶层的寄生生活,美国社会职场中人朝九俺五的生活,等等,都可以说是人们谋求满足自身物资的、生理的、精神的需求而采取的生活手段。生活方式具有习惯性、经常性、稳定性的特征,古代游牧民族的游牧生活方式百代相袭,封建时代农民的男耕女织生活方式延续了数千年,资本主义社会食利者阶层的寄生生活方式也有几百的历史。
生活方式是个人主观选择和社会历史客观决定的统一。一方面,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你热爱科学,热爱文学艺术,或者热爱教育教学,你可以选择科学研究、文学艺术、教育教学方面的职业,多花些时间从事科学研究或试验、欣赏或创作事文学艺术作品、进行教育教学思想理论的实践或研究,等等。另一方面,人们却又不能随意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因为生活方式最终是由人们处于其中的时代或地域空间的社会经济形式、科学技术发展的状态、文化习俗传统等因素决定的,比如生活在古代游牧部落的人们,只能选择游牧的生活方式,绝不可能跨时代去选择资本主义社会食利者阶层的寄生生活方式;再比如祖祖辈辈生活在偏远的农村的人们,即便他们向往城市的繁华生活,但是如果不发生重大的社会变革,他们中的绝对大多数人只能继续生活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深在此山中。”生活在一定时代或地域空间的社会经济形式、科学技术发展的状态、文化习俗传统下的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这些因素的决定作用,他们总是心怀美好的愿望,倾尽自己所能去寻找和实现自己的愿望,当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踏入社会的某个领域或生活的某个圈子时,便会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这个社会领域和生活圈子之中,在这个社会领域和生活圈子之中不遗余力地付出。人的生活就像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上航行的一叶扁舟,虽然人们总是希望它向着自己设定的方向行驶,但是海面上的风雨和海底的暗流却往往会使它偏离轨迹,最终是否能够到达所希望的终点,只能看人们主观的愿望是否与各种客观的因素相符合。
三、生活态度
人的生活态度是多种多样的,就像生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样。有的人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生哲学,并将其极端化,只图自己快乐,不管他人死活,他们把“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让天下人负我”作为自己的生活态度。有的人虽然也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生哲学,但在为自己的幸福奋斗的时候,并不侵占、损害他人的利益,他们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作为自己的生活态度。还有一种人,他们也为我,但他们的为我,不是小我,而是大我,是他所在的那个群体,那个民族,那个国家,很显然这种人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态度。
从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中可以看到他的生活态度,因为生活方式里的主观选择其实就是生活态度。比如古代的有些帝王,他们把贪恋美色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宁可不要江山,也不愿意丢掉美人,很显然,这些帝王把寻欢作乐作为自己的人生态度,满足自己生理上的刺激比花费心思维持江山社稷更有意义;比如从古至今的商人,他们都把赚钱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一天24小时都在想赚钱的事,白天工作是为了赚钱,就是晚上做梦的潜意识里也在想着如何赚钱,他们的人生态度就是金钱至上;再比如,有些人把工作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除了工作诸如社交、娱乐、旅游等等,他都没有太大兴趣,这种人的人生态度要么是为了养家糊口,要么就是在事业上渴求有一番作为。
但是,我们又不能因此而忽略生活态度对一个人选择生活态度所起的作用。古代信奉儒家思想的人们把“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生活态度,所以他们不惜十年寒窗,磨砺其器,以备有朝一日及第高中后为之所用。与儒家不同,信奉道家思想的人们把“无为而治”作为自己的生活态度,所以他们隐居山林,好山水风光,喜田园宁静,过着与社会不相往来的生活。由于儒家的思想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始终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历代的大多数人都以儒家的思想作为自己的生活态度。
四、人生境界
一个人生活的内容是通过他的生活方式表现出来的,他所以选择这种而不是那种生活方式,是由他处于其中的时代或地域空间的社会经济形式、科学技术发展的状态、文化习俗传统等因素以及他所持有的生活态度共同决定的,那么他为什么持这种而不是那种生活态度呢?回答这个问题,似应从他的人生境界里寻找答案。
所谓人生境界,就是人对生活内容和他处于其中的时代或地域空间的社会经济形式、科学技术发展的状态、文化习俗传统等因素的理解程度,就是把两者联系起来所形成的思想意识。一个人对生活内容和他处于其中的时代或地域空间的社会经济形式、科学技术发展的状态、文化习俗传统等因素的理解程度越深刻,就会把两者联系得更紧密,就越能够把自己选择的生活内容融入到自己所处的时代或地域空间的社会的经济形式、科学技术发展的状态、文化习俗传统等因素中去,其人生境界就会越开阔,就越不会计较个人生活的得与失。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的人生境界,正是在这样的人生境界支配之下,司马迁才不至于因为遭受被士人认为是奇耻大辱的腐刑而放弃著书立说,才终于成就了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致离*”的《史记》。虽然,司马迁因为身遭腐刑而使生活变得残缺不全,但其给世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永世长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人生境界,正是在这样的人生境界支配之下,文天祥才能做到不为高官厚禄所诱惑,宁死不屈,从容赴义。虽然,文天祥因为敌人的屠刀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不能享受人世间生活的乐趣,但其浑然浩气却与天地共存。
-全文完-
▷ 进入草蓬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