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节兵义坟的遐思淮安野泉

发表于-2012年11月29日 早上8:48评论-3条

节兵义坟的遐思

野泉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每当读到清龚自珍的这一诗句,我就会想起虎门“节兵义坟”中的勇士们。

一块矗立着的墓牌,后面一个个或隐或显的魂坛,构成了悲壮肃穆的人文景观。

“节兵义坟”中埋葬的都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死的没有马革裹尸的士兵,他们可是用生命吟诵“青山处处埋忠骨”这句古诗啊!

他们,是为抵御外侮而浴血疆场,以身殉国的;他们,是鸦片战争中抗击英国侵略者的英雄;他们,虽然没有留下名字,却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节兵义坟”凝聚着忠心报国的伟大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国人面对外族侵扰,特别是西方列强欺凌,反抗侵略、保家卫国、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如今已走出历史的范畴,升华为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励精图治,振兴中华。

说到“节兵义坟”,不能不提碑面上的错字,和碑面错字中藏着的谜。

“节兵义坟”中的“节”,为繁体“節”,“節”字本该是单反耳,这碑上的单反耳却被错刻成双反耳,而“义”字,为繁体“義”,字的下半部是“我”字,而“我”字也少了一点。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认为,这两个错字并非刻碑人文化浅薄,而是群众对满清政府的愤恨而故意错刻,“節”双反耳寓意满清皇帝两只耳朵形同虚设,听不进“逆耳忠言”,专信奸臣谗言,出卖国家利益而丧失民族气节,为“错节”(无节);“義”字少刻一点,寓意投降派听任英军杀我百姓,夺我国土,贪生怕死,不增援兵,为“错义”(无义)。两个字寓意满清政府“无节无义”。

不是吗?英国政府为维护对中国的非法鸦片贸易,远涉重洋,向中国发动了一场侵略战争。

“节兵义坟”中埋葬的多是沙角炮台的勇士。那是1841年1月7日,2000多名英军袭击虎门沙角炮台,守将陈连升率守军600余人奋力还击。那是在什么条件下的还击?

据史料载,在英军发动对“沙角、大角”攻击前,陈连升曾派都司赵平赴广州向琦善求援兵。琦善怕此时派兵影响“议和”,便拒绝了陈连升的请求,一兵不发。当英军正式炮击“两角”炮台后,陈连升再次派赵平以最快的速度赴广州向琦善继续求援。琦善当时不仅没有认识到由于他的“撤防”所酿成的严重后果,反而责骂陈连升擅自向英军还击。随后,便把陈连升的使者给轰了出去。琦善的两只耳朵不仅形同虚设,简直就是聋子,琦善的媚敌哪有民族气节,他已丧失了一个做中国人的气节。

面对入侵的强敌,面对政府的反对抵抗,将军陈连升父子和他领导的六百勇士,没有逃跑,更没有投降,他们都以民族大义为重,坚守阵地,血战到底!甚至在生命垂危之际,为了防止炮位落到英军手上,守炮台士兵仍将剩下的14门好炮推入海中。

英军占领“两角”炮台后,找到了陈连升父子的遗体。他们用刀剑乱砍,并切割成块,其惨状目不忍睹。英军为什么会如此对待陈连升遗体呢?理由只有一个:恨!

之所以恨,是因为他们遇到了强有力的抵抗,吃了亏。让英军吃亏,陈连升身先士卒的英勇是一方面,而六百士兵的英勇则是另一方面。六百名炮兵,面对比自己先进二百年的火炮,还要面对持有先进火枪的2000名陆战队,大炮不能上刺刀啊。他们硬着头皮上,用生命谱写了保家卫国的英勇赞歌!——他们不正是在我国近现代史上辉耀史册的“民族魂”吗?

“节兵义坟”中埋葬的还有与关天培一起血战虎门的勇士和虎门决战中的下横档岛、永安两炮台的将士。

“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作长风绕战旗……”。

“人在炮台在,誓与将军共存亡!”与关天培一起血战虎门的400勇士全部战死,而下横档岛、永安两炮台的守卫炮台的士兵们面对涌上炮台的英兵,誓死不投降,和守将庆宇、达邦阿一起,悲壮地跳入水井,以身殉国。

马克思曾对晚清的中国作过这样的评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总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读了马克思的评论,我所想的是,万里之外的马克思为什么会如此了解中国,而那时的天朝皇帝却连英国在哪里都不知道。

如此回顾,如此联系,你一定会认为,郭沫若的解释可谓入木三分。然而,我却感到不尽然。不说全部,单说这“满清皇帝两只耳朵形同虚设”语,这“两只耳朵形同虚设”哪是皇帝一人啊!

林则徐是被誉为清朝官吏中“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对“夷情”的了解算是较多的一个,他到广东后,“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从中了解西方列强的情况。但是,由于对敌情的了解有限,加之所站角度的局限,因而作出的判断不仅不够准确,甚至可以说就是错误。如他在1839年9月分析英国情况之后得出结论说:“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

他的判断上奏皇帝虽然不能彻底改变清朝的大战略,却可以影响到最高决策者的思考。当然,我们不能用当代人的思维求全责备英雄,但仍可从中看出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对拥有军事高科技的英国侵略者,从一开始就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即使中国拥有一位不世将才,也无法用手中的长矛去打败英军的军舰的现实不相信,更不相信中国会被战败。

更令中国人唏嘘的是,鸦片战争并没让清政府清醒——1860年“山海关之炮,尚系前明……”

经济合作组织的世界经济状况报告里面肯定,一直到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gdp是世界第一,超过了西欧,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十二国的总和。然而,两百多年,大清的武器几乎没有任何进步。

“无人,无兵,无船,奈何奈何……”这是道光皇帝在镇江战役战败之后的话。道光皇帝如此叹息,那些牺牲于战场的将军、勇士能做出什么?

忘战必危,我们这个民族,只有永远清醒,甚至枕戈待旦,才可以让我们的下一代看到我们美丽的大好河山!

一个不重视武备的政府必是一个对国家、对民族、对百姓都不负责的政府。宣言再美,它都不是好政府。

“无人,无兵,无船,奈何奈何……”的皇帝和政府,哪来的节,哪来的义?有的,只能是被迫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让一个独立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让中华民族泱泱大国蒙受奇耻大辱。

知耻而后勇。战败了,朝廷仍在做梦,人民却觉醒了。大批仁人志士,从那些在鸦片战争以来面对外国入侵奋起抗争、以身许国的“节兵义坟”中的勇士们身上找到力量,满腔悲愤,万种辛酸,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前赴后继,探索救国救民的复兴之路。

如果没有鸦片战争,就没有洋务运动,就没有百日维新,就不可能走向共和,更不可以有1949年中国人的站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讲,这场战争带给中国人的,就不仅仅是屈辱,还是一场划时代的革新。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淮安野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春燕来
☆ 编辑点评 ☆
春燕来点评:

每一次战争的胜利,每一次改革的变动,都需要付出血淋漓的代价,勿忘国耻,勿忘历史,革命先辈的事迹要牢记在心,强大自己,才会战胜敌人。

文章评论共[3]个
淮安野泉-评论

谢谢春燕来朋友,问好!at:2012年11月29日 中午2:43

文清-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下午好!at:2012年11月30日 中午2:14

淮安野泉-回复谢谢朋友,问好! at:2012年12月02日 清晨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