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游马致远故居有感陶然听雨

发表于-2012年11月26日 中午12:05评论-2条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词曲小令,仅用28个字便勾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及透露出诗人的悲凉情怀。尤其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诗句,用九个名词将不同的景物自然地连在—起,勾勒出一幅淡墨的画卷,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绝,真乃是枯藤老树写秋思,不许旁人赘一词。难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曰:“文章之妙,亦一言蔽之,有境界而已。精品,不可不读;美文,不可不品。一曲《秋思》,心中隐隐作痛,悲泪欲出。”此曲被称为“秋思之祖”不为过也!

我在十九岁的时候便知晓这首诗令了,记得有一次和朋友去中山公园游玩,还对着一颗古松吟诵过,吟罢过后还对友曰:可惜此松无枯藤缠绕。

我一直以为马致远的“秋思”是描写江南的山村野色,诗中一句“小桥流水人家”把我引入歧途,错将诗中的“古道”认作是石板所铺的道路,一次在乌镇、同理也曾对朋友言及此曲,竟然还狠狠地抒发了一次感慨。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偶然纠正了我的偏颇。4月初,我在京西门头沟区王平镇所辖地区的山中植树,每日路过韭园村数次。山路崎岖蜿蜒,一次遇有交通事故使车不能畅通,我驻车顺眼望去,韭园村的村头立有一块牌子,上面竟然写着“马致远故居”,这可让我吃惊不小,于是下车想探个究竟。一村民告知马致远故居就在据此二里之处,驾车可以前往,于是我便驾车一路沿着指示牌行进。进村的路较为狭窄,且一路上坡,至村中路不能行,于是下车徒步沿路牌而行。路转小巷,忽见数村民在一潭泉池边或洗菜,或担水,只见一股涌泉石壁之处喷涌而出,用手捧饮数口,顿感清凉爽口。抬眼望去只见前方约二十米处有一影壁,上边写着“马致远故居”,于是遂趋步观瞻。

故居前有一长约三米的拱形石桥,桥下溪水潺潺。桥端西侧有一石磨,影壁后面即马致远故居大门。十元钱买了张门票,进入里面参观。故居不大,大小房间共十六间,与普通民宅无异,房内的布局陈设也很简单,可称陋室。因背倚高山,却也显得清新幽静。

出门见一老者,与其交谈。方知老者今年八旬有二,自称姓马,就在此故居出生。又知此村不大,村民共三十余户,皆是马姓。老者说从未听说自己是马致远的后人,只是近两年政府与马致远故居内居住的四户马姓人家签约租赁此房建纪念馆,乃知自己是马致远的后人。

游罢马致远故居,回至植树之地。方知自己竟然站在一条始于唐宋时期的古道上,虽然不见昔日的马帮驼队商旅,却仍能感受到西风瘦马的凄凉。

光阴如梦,往事蹉跎。叹马致远饱腹之学,无所用之,终未得志,隐居山林。一曲《秋思》,倾诉人生的失意、痛苦、悲凉、孤独,然我又何尝不是呢!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陶然听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冲冠为红颜点评:

一首词曲小令,引发多少感叹。
一座不起眼的故居,让作者留恋。
诗词如画,唯妙精当。
生无得志,如古道瘦马。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晨有清逸,暮有闲悠,愿你天天快乐!at:2012年11月27日 晚上8:46

陶然听雨-回复所谓闲情逸致是也!祝您每天都有好心情!!! at:2012年11月28日 下午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