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小镇春秋蒲宇伦

发表于-2012年11月24日 中午2:36评论-1条

小镇春秋 ——家乡莲花千年史略(一)

蒲宇伦

我的家乡蜀南宜宾之兴文莲花。

莲花镇,地处兴文北大门,距川滇国道上之江门镇十五华里,与叙永马岭镇一衣带水,与江安县一岩之隔。

莲花镇历史悠久,经考证:宋代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设置镇溪,隶于归来卅(今五星乡)所辖乐共镇。元、明两代隶于江安县,清代隶于纳溪县,改为镇溪乡,直至清末1909年成立古宋镇并入古宋,改名镇北乡;1959年古宋县并入叙永县,改为莲花人民公社隶于叙永县古宋区;1983年古宋区划归兴文县,莲花公社改名莲花乡,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时,划入水楠乡,改置为今日之莲花镇。

莲花镇从1081年设置镇溪堡起,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宋、元、明时期的历史只能从卅县志上寻找到只言片语,也无古迹可考,清朝年间的历史尚可从莲花山三寺的遗迹遗碑文字和古石牌坊的图文记载上得到验证。1909年清末划入古宋县以来的百年历史虽无系统完整的文字记载,但可从健在的耄耋老人们的记忆和口碑中找到一些答案。

宋元时期的镇溪一带人烟稀少,明朝成化至万历年间,外籍人逐步迁居镇溪,经济、文化开始繁荣。“观音寺”据考证是成化十三年(1477年开始建殿,当时只建了上下两殿和东西西廊,每殿均有石柱四根,每根高一丈九尺,大四尺五寸。上殿外左右两根石柱上刻有二龙戏珠,下有狮子含球,门的上面有木刻人物战场,细致逼真。觉见600多年前的镇溪经济、文化比较繁荣,人口也在增加,“观音寺”庙的建筑规模,建筑工艺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到了明末清初,天下大乱,明军、清军、农民义军在四川持续鏖战。四川的

嘉庆6年(公元1801年)莲花山寺动工扩建。据遗碑记载,总首何文津、曾德煌、何大川等集资募化除培修释加摩尼上殿和千手观音下殿外,并在上殿后建有鱼池两个,中间有石拱桥过道,左右建有厢房,鱼池后有百子殿,最后是花园,园内有珍奇的香樟、罗汉松、白果,有名贵的十里香,还有各类造型的野草,(而今上下两殿全撤,修建了初中教师的宿舍,后花园还保留奇珍古树,遗碑、遗柱尚存)。此后本地土绅又筹资募捐新建了十二殿、城皇殿、东皇殿与原观音寺(庙)连成一体,庙前有宏伟的石门,上有瓷嵌的“莲花山”三字,门的两边有石刻对联:“伟地喜重游漫说寻幽来竹院,名山香不断须知绕座有莲花”,横额是“思流东土”,进门去是戏楼雕梁画柱,撤鳌飞角,楼前全是用石块铺成的坝子看戏,两边也看戏的走廊,真是大方对称华丽,庙的周围建有垣墙,墙上画有彩色的花、草、人物和古老的东方图案,墙内高大的油松、香樟和杂竹,把整个莲花山寺庙宇群覆盖得清凉幽静,常年均有来自川南各地烧香求神拜佛的香客,此时的观音寺场也十分热闹。也正是这一时期嘉庆十六年在观音寺下场口修建了雄伟的节孝牌坊。此后数十年间又在上场口修建了供奉武圣人的“关圣殿”,在上街修建了南华宫,在中街修建了禹王宫,禹王宫有戏台,戏楼,后院小山上种有香樟,白果(至今尚余一株)。

十八世纪的观音场,街道已基本完善,上下场口修建了栅子门。下场口有四株黄桷树。春夏天四株粗大志朴的黄果树枝繁茂相互交错,美如四把巨伞,把整个大坝盖掩着,人们走在下面,感到特别荫凉。宏伟的莲花山庙宇群、雄伟的石牌坊,参天的黄角树群、香樟树,白塔山上的七层宝与小镇的街道相陪衬,宛如一幅古老的中国国画图。八九十岁的老人们还清楚地记得观音寺这段古朴的历史。而今的莲花山庙宇群变成了培育青少年的教育园区,观音寺街道也向两端延长,唯独留下了那座彰扬节孝的石牌坊。

记忆中的故乡是古朴的美丽的,有许多难忘的往事。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蒲宇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春燕来
☆ 编辑点评 ☆
春燕来点评:

古朴悠久的小镇,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周末愉快!at:2012年11月24日 晚上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