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庙宇
蒲宇伦
莲花,蜀南农村的一个小集镇,地处兴文叙永两县交界地,江兴公路穿镇而过。这个有七百多年历史的集镇,文化积沉十分厚重。半个多世纪以前这里的庙宇壮观,香火旺盛。
集镇有条长约华里的街道,场的东西两头都修建了牢实的栅子门,防犯隐患。场西头建有“关圣殿”大殿前是一排排石梯,石梯下是一个数百平方米的大坝镶堪着石板,逢场时这坝子是《赌牌九》、《人人宝》和卖小吃的地方。
“关圣殿”与其他地方的“关帝庙”、“关羽庙”一样是供奉三国名将关云长的地方。儿时的记忆里,关公是一个英俊威武赤面美髯骑赤马,舞动青龙偃刀的神将。长大了读了《三国演义》才对关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游历了许多地方才发现关公的庙宇处处皆是,真乃“关公庙貌遍天下,五州无处不焚香”,“当年义勇倾三国,万古祠堂遍九州”。为什么关公如此受到世人崇拜呢?这是因为罗贯中把关公塑造成了“忠义、英勇集于一身的完人、圣人和神人”。在华夏大地上县县有文庙,因孔子是中国文人的先师代表,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晚期社会各界普遍祭拜孔子,在文庙前矗立着“文武官员至此下马”,但是许多地方“村村有武庙”这武庙是崇拜关公,超越了尊孔。
莲花小镇的“关圣殿”不知有多少人去敬过香火,去朝拜过,但在我儿时的心里“关公”却留下了深深印象。而今“关圣殿”也同无数“关帝武庙”一样化为历史的烟尘。但是关公自身具有的和被后世叠加上的那些道德观念和道德精神,都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
曾记得“关圣殿”,解放前夕从外地流落来一位花甲老妪,住在偏房里,此人衣着整洁,身材标志,看去十分文雅,谈吐自如,靠帮人逢衣,织毛绒为生。夏日的黄昏,我们一群十多岁的男孩子,聚集在关圣殿的石梯上,聆听这位外来老婆子讲故事。“三国演义”、“薛仁贵征西”、“火烧红莲寺”……许多故事就是从这里听到的,那位老妇人文雅挺有学问,给我们传播启蒙文化终身难忘。文化大革时,她已是九十高龄的人了,据说,清理阶级队伍时,有人怀疑她的历史,革委会曾派人去调查,有的说她是国民党一个大军官的太太,有的说她是汪精卫小老婆 的佣人,解放前逃到这里来的。没有查出结果。不管她的身世如何,但在“关圣殿”那座庙门前,曾向我们讲说过许多关云长以及三国的故事,我们心中她是个心底善良的老婆婆,几十年后我们还记住她,那些生动的故事至今难忘。
小镇主街有两座庙宇,离上栅子门不到两百米处,是南华宫,至今还残留着宫房的屋架,和屋檐下很精细的木制天花板。南华宫修于清嘉庆年间,何人筹资修建无原始记载。南华宫系广东客家在各地流居或经商的人集资修建的会馆,做为他们聚会议事联络感情,交流信息的场所。一般建在城市或集镇上。其时的古宋泸卫城,建有一座豪华壮观的南华宫,而在莲花这个乡村小集镇上也建起了南华宫,可见当时小镇经济一定繁华,而且可以断言,这里有不少广东籍的客家人在这里经商、住家。南华宫供奉的是祖宗祖师之祖惠能。惠能圆寂于公元1294年。他在中国佛教史和哲学思想史上地位很高,很受广东人的崇拜。宋朝大文家苏轼曾写道:“水香应是曹溪口,眼净同随古佛衣,不向南华结香火,此身何自是真依?”
惠能是中国禅宗的创始人,他与孔子、老子,被指称“东方三大圣人”,欧州则将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列。他完成了佛教的中国化、平民化,使禅宗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了唐宋以来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化艺术。惠能的禅宗思想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倡导的修心养性,也人为善忠孝忍让,伦理道德,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有积极的意义。
莲花一个乡村小集镇,居然也修建了供奉惠能禅宗祖师的像,足见这个小镇在清朝中晚时期,曾有过繁华的历史,而且有重厚的人气和文气。二三十年代的南华宫有专人管理,有日常维护的资金,到了军阀混乱抗战时期,便开始衰落,解放初期成为街村的村公所,以后被供销部门占用,而今还保留着宫的木梁骨架。
小镇街中是禹王宫,供奉为民谋利造福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夏禹王,进大门有戏楼,两排厢楼,中间一个大坝是供人们看戏的,上了石阶,便是禹王的塑像。民国初年庙神被捣毁,以后成了镇溪乡(镇北乡)公所。庙后嘉庆年间栽种的五棵香樟两棵白果生长十分茂盛,参天大树形成了一把巨伞,几十里路以外也看得很清楚,成为小镇的风水树。可惜大跃进侯一一被砍伐,而今只留下了唯一一棵,它是小镇二百多年的历史见证。
莲花小镇的禹王宫找不到见证的老人也查不到文字记载。仅从纳溪县志中有关庙宇篇的叙述里作些推测。禹王宫或禹王庙都是后人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而立的庙祀。莲花的禹王宫建于清嘉庆前后,与街口的贞节牌坊属同一个时期,现只留遗址,成了农贸市场。
小镇下场口贞节牌坊的左侧是《鲁班庙》,供奉鲁班塑像。鲁班庙有些地方称公输子庙。鲁班是我国土木工匠的祖师,即春秋鲁国人公输般,是著名的能工巧匠是古代有名的发明家。鲁班庙里除了供奉鲁班还供奉四位弟子的塑像。莲花小镇的鲁班庙修建的时间不详,但推测是本镇的泥木工们会同乡绅筹资所建。
民国初年,曾有人管理,有信徒敬香火,以后就变了民宅。距观音寺场不远的《莲花山寺》曾有过辉煌的历史。,那时莲花一代能工巧匠不少,因为修建古庙和贞节碑坊这类庞大的工程,除了少数外来师傅,大部分还是在本地顾请的,这些能工巧匠崇尚祖师鲁班修庙祭奠是理所当然的。
观音寺场东行百余米便是莲花山庙宇群。地处浅丘的莲花集镇在岭埂上,观四野像朵朵莲花开放,莲花山古庙便座落在莲花的正中央。
据县志记载:莲花山庙始建于公元1477年(明成化十二年),供奉观音菩萨,庙前石狮一对,高达6尺,进庙有戏按一座,房屋三重,均有左右厢房连接。殿内有大石柱八根,主柱上石龙蟠绕,雕艺精细,其中一柱上方在尺许长一脚印,传说是仙人留下的,房屋老式,或精雕,或彩绘,吊檐飞角十分讲究。正殿后有水池一个,四周镶雕花石板,池上架石拱架,与后殿相连,后殿后面有小花园(称百子园),梭罗树、白果树、香樟树巍立其间。观音殿与东皇、十二殿连成一体,形成气势宏伟的庙宇群。庙外泥墙环绕,墙内楠木、松树近百株,翠竹 丛丛,将全庙簇拥,景色十分迷人。清乾隆嘉庆年间莲花山寺招来方圆百里善众朝拜香火浓浓人气甚旺。
进大山门是十二殿,殿 前 是戏楼,院坝两厢是十二殿。与九顶山、云峰寺等处的十二殿规模相差不大。十二殿在儿时的心灵里是恐怖,鸡脚二神凶恶地手持铁链将人的魂灵套到阴间,被小鬼所押解着,审官要审问亡魂在生前是否做了坏事,作了孽,阎王要勾生死薄。凡在阳间作恶者死后要下油锅,坐血河,用磨子磨,用碾子碾,各神刑具如同阳间。恐怖的十二殿,塑造各种神鬼之象,警示人们要行善勿作恶。
十二殿的后面是东皇殿,东皇是尊巨神、高数丈、四周还塑了许多天兵天将,威风凛凛,令人生畏。
方圆百里闻名的莲花山古庙群,同小镇场口的石牌坊、白塔坡的白塔鼎足相对,形成一幅美丽的 画卷,加上禹王庙后面小山上的古香樟、白果树以及场口参天黄桷树群把一个小集镇装饰成一幅江南别具特色的古典国画,可而今只能用文字叙述她的壮观美丽了,只能找到它留下的支离破碎的痕迹了。幸而石牌坊还完好无损。莲花古庙,那石柱石狮早已破毁,还留下一些雕刻有古老图案的石礅和几块刻有文字的石碑。
小镇的庙宇从他的存在到消亡便是一本厚厚的历史,其实这也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现象也许很具代表性。其实宗教讲的是“善”教化人们讲德讲善讲和,这与今日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也是一致的。研究小镇的历史,研究小镇的文化,让当政者清,让老百姓明,让后代发奋。为了建设更美好的明天,为了建设更美好的家乡,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历史!
-全文完-
▷ 进入蒲宇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