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舌头没骨头,中国人的舌头尤其如此。有时说人多力量大,有时也说一块臭肉坏一锅汤。有人说说四两拨千斤很对,也有人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更对。一会儿说人民创造了历史,一会儿又说秦始皇是中国历史的缔造者。少数和多数就这样混淆着,对立的两面就这样忽悠着。
二次大战显然不是希特勒东条英机两个人打的,但被绞死的也就至于那那么几个人。美国人个个都自由的不得了,可到头来还是得听一个黑人的话。中国13亿人都做了主人,但真正说了算的也就至于七个人。毛主[xi]说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属于可以依靠的人民,于是剩下的那几千万就只能含冤而死了。
于是现在每当听到某个人某个组织声场要代表大多数人根本利益的时候就有点颤抖:一定又有一批不在大多数范围内的人要倒霉了。不过好像这一切,与动不动就代表全体比较起来,还要好得多:当一件事让全体人民满意的时候,一定就类似于一个女人让全国人民分享了,这种情况可以想象的结果第一是不可能,其次是纯属扯淡!
如果说这些太笼统的话,还有更具体的案例。例如在薄书记的眼里,重庆政府并不是全体重庆人的代表,而是要在排除了民营企业家、专家学者、律师和各级各类国家机关工作员等“少数人”之外的多数人的机构。当然这些人的数量和多数老百姓相比,的确只是极个别,甚至绝对是可以忽略的。因为有了这个比较,官府也就有了绝对的权力来为了“多数人”或“老百姓”的福利,而剥夺“少数人”的权利,甚至包括践踏少数人的生命。
曾几何时看重庆,觉得那里的社会不是一个个具体公民,而是只有两个抽象的“多数人”和“少数人”。因为没有了具体的人,也就从根本上没有了每个人的权利,也就变成了多数人与少数人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只要你被排除在“多数人”或“老百姓”外了,就随时可以成为被抓起来劳教或定罪判刑的对象。这个少数和多数的分水岭,除了与当事人的身份地位,家财背景,以及对执政者的看法有关外,更取决于大三长会议的决策,或者说取决于一个人的好恶。
至于究竟多少是多多少是少,其实也很简单。甚至完全不必沿用当年95%和5%的划分,只要51%就够了。而实际上是不是真的达到了50%也无所谓,因为统计局和宣传部都在自己手里,所谓心中有数就行了。当这个多数和少数确定了以后,什么事情就都好办了。
作为老百姓,没有谁吃饱了撑的要一个个点一下人头。因为这些人都是虚拟的,并不一定有真名实姓,跟矿难死难者的名单一样,想对号都没门。就算真有人要调查你是不是满意,面对镜头谁敢说不?!
而一旦你成了不幸的少数,别说利益,就是性命都不保了,能做的除了配合,就是像王和谷那样,认真的忏悔,虔诚的领刑。或者像他的前任那样,在死前终于悔悟,教育儿子一番要感恩,要理解的大爱宽容。
至于那几个戴着多数人头衔的个别人,因为有了这顶帽子,好像就真的站在了多数人的肩上,因为打着一把“为大多数人满意”的旗子,就好像一切真是为了多数人。这样,当“将军后裔红歌合唱团”、“开国将军后代红歌”唱响中国的时候,你也就知道:农民的后代只能永远种地了,工人的后代只能永远炼钢了,乞丐的后代只能辈辈乞讨了。不管是几个重庆的馅饼,还是民生为本的建设,似乎都像一场唱红打黑的群众运动的忠字舞演出,或者像一次卖给范伟拐和担架的善意善举。就连那枪毙小偷和流氓的正义枪声,也让你从理直气壮里,嗅到一些无法无天的恶臭!
当然,这一切荒谬,终于告一段落了,所以你现在才可以对重庆说三道四。但是回头看看,当年的打土豪分田地,公私合营,人民公社,减员增效,公司制改革,今天扫黄,明年严打,不时的抽风,哪一步轰轰烈烈不是如出一辙?哪一次劫富济贫实现了共同富裕?那一次道德教育改善了社会风气?回头看,别说共产主义天堂,就是宪法里白纸黑字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些初级阶段的目标看起来依然那么遥不可及。
然而,一些经验还是很宝贵:站在大多数人一边往往最安全。但是忽然又想到了另外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假如还有一个人没有享受到公平,那么这个世界就根本不存在公平。假如还有一个人在挨饿,那么这也是全人类的耻辱。
用这句话,对照那五个在垃圾箱里升天的男孩,你可以用一千条理由来解释这只是一次小小的意外,证明这实在是人类史上极个别的小概率事件,但你却永远也不能抹杀这样一个既定的事实。于是,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面对这五个小小的尸体,就都改深深的忏悔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它远非文件里的盛世,倒很像现实版的地狱!
在拼爹的年代,谁都可能是失败者,因为在这里决定性的不是法律,而是你爹不如他爹。每一次宏大叙事的气势恢宏,可能是一次闪电战的胜利也可能是一次包围莫斯科的失利,但却都蕴藏着法西斯的细胞。
所以,在浩荡的洪流里,我只愿停下脚步做一个盘旋于漩涡的浪花。在百鸟朝凤的凯歌里,我只愿是那个跟不上节拍的不受欢迎的乌鸦。在万众一心的热潮里,我就是那滴躲在角落里的被人忽略的冰凉的酱油。在鲜花遍地的草地上,我宁愿是一根会刺伤你躯体的尖刺。……
所有这些,并不是要跟谁过不去,只是为了提醒你,当船上的人都步调一致的站到船的一侧的那一刻,也就离悲剧不远了。
于木鱼宅
2012-11-21
-全文完-
▷ 进入木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