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北京青年》时,老大何东的妈妈是个典型的中国家长,以中国式的方式爱着何东,怕何东挨饿受冻,怕这个那个,爱得很用力,总觉得对何东的保护还不够,何东却感到不自由,很压抑。片子里还有一个开明派的代表——何老爷,东南西北的爷爷。何老爷总以开明的角度肯定年轻人的做法,开导东南西北的父母。何东的妈妈是固执的,何东也是倔强的,这两人来来回回的切磋,最后都退步了,何东体谅了母亲,何妈妈也信任了儿子,承认儿子长大了,在这个巨大的鸿沟上架了一座桥,名为“爱”,表字“包容”的桥。
今天,妈妈要我帮外婆代笔给蕉城镇信访办的公仆写感谢信,感谢他们协调了村里砍树不赔偿的事。呵呵,这让我想起前几个礼拜一家人聚餐,大舅舅说的话,大舅说:遇到外婆这样的,基本上是没办法的(讨论社工的个案辅导时,大舅打趣的说) ,大家听后轰轰大笑。外婆是个原则性比较强的女性吧,农村的老屋已经没有住好多年了,有十几二十年了吧,难免发生邻里占用地方的事,外婆总放不下,总觉得要把理挣回来,为此茶不思饭不想的,失眠就更严重了。小辈们看不过,怕老人家因此生病啥的,劝导放下那些鸡皮蒜事,在城里好好的过日子,外婆放不下,总念叨,为此舅舅、阿姨、我爸我妈轮番给老人家上课,效果不咋地,老人家依然觉得她是对的。有错吗?都没错,老人没有错,年轻人也没错,只是想法不同,算是代沟吧。最后,双边都作了一些些让步,大人们帮忙上访,同时也劝外婆要适当放下,双方互相妥协,代沟还在,只是各自向前走了一步,缩短了这距离。
运祥老师的物理课是我最喜欢的,因为可以动手做实验,甚至可以把实验器材带回家做实验,感觉特好,我其实就喜欢那种尝试的感觉,即使不成功我也觉得很好玩,就好像自己第一次把自行车拆了却无法组装好最后只好抬着七零八碎的“车”到车行,但我依然觉得好玩,因为终于把自行车弄清楚了(谁家要拆什么的,可以找我,比如电饭锅、电脑、电风扇、抽油烟机等等家电,鄙人都拆过,电视机除外啊,保证能给您组装好)。我总有这样那样一堆乱七八糟的想法,并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多,如雨后的春笋噗噗噗噗的冒,一时一个,一时想自主经营,一时想拎包四处流浪,一时想跳槽,总之吧,总是不消停,可是,很多都没有实现。
因为家里的反对,奶奶、爷爷的不同意,他们有太多的担心,有太多的不同意,有太多的。。。自己心里很清楚他们那是担心,因为在他们的生活经验里没有我这些奇思妙想的经历,觉得不靠谱,可能我的某些想法确实不靠谱吧,可是,我就是想试一试,即便可能会碰得一鼻子灰。
自己多数时候都妥协了,心里有时候挺沮丧的,呵呵,多么希望奶奶还能像我还小那会儿那样开明,肯定我的想法。也希望自己不要总这样那样的奇思妙想来刺激他们,事实上,这有点难,那些新想法总有,呵呵。
我们彼此的生活背景大大的不同,我没经历战争,没有经历大饥荒,而他们也不知道间隔年为何物,也不知道微博,他们对生活的理解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心里,要他们来理解我,确实有点勉强他们,就我来退一步吧,毕竟我年轻,骨架子还算轻便,转个弯比他们容易,人活着,不就图个随心所欲不逾矩嘛,他们年轻时也太多事儿不能随心了,好不容易活到古来稀的年岁,总该有些称心如意吧,退一步,缓一缓,折个中,这鸿沟就多出一个桥。
-全文完-
▷ 进入文儿林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