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别了2012]我热恋的故土,三峰一啸长歌

发表于-2012年11月19日 凌晨0:30评论-28条

岁月的车轮,驶入了二十一世纪,进入了2012的尾部。天渐渐的冷起来,冬天已悄悄地来了。茫茫大地,寒气袭人。可火热的烟雨红尘网却在发起征文,《别了,2012》。如号角,吹响了集结号,唤起文友们整装跨入新年;如古钟,清音悠远,令人思绪万千,咀嚼往昔的幽思。

步入烟雨的那一天,我就被烟雨的浓情所包围。她象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亲情浓厚,胸怀宽广,包容和激励着热爱写作的人们。虽然进烟雨的时间不长,可她就象是我的初恋一样,我是刚学习上网写作,就在朋友的介绍中认识烟雨红尘的。尽管与烟雨认识不久,可她的清纯、端庄、文静和优雅,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在烟雨首发的。真是:“眼前虽是外来客,心底恰似旧时友”。

精神的故园,烟雨红尘,现在让我留连忘返。可是也不能“乐不思蜀”啊,前些日子我就回到了我离开近三十年的故乡——三峰。

拔地而起的高楼群,敞亮巨大的厂房,以及正在拓宽和开发中通往省城的芙蓉北路,都正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尽管故乡是全新的风貌,一片欣欣向荣的气息。可对故土的依恋之情,使我莫名地产生了一股幽幽的哀愁。因为一片新的工业区的诞生,意味着故乡那浓郁的乡土气息,古老而纯朴的人文文化,将随着推土机、挖掘机巨大的铁臂而进入历史的荒芜,古老的文明将随之湮没……

三峰,一个古老的手工业地区,因其世代以制陶为生,在湘阴一带人们习惯上称为“三峰窑”或者干脆就叫“窑上”。它位于湖南省湘阴县北部,离县城三公里。西临湘江,南通长沙,水陆交通便利。从1937年开始到近几年,曾多次在河床岸的窑底部和四周各处挖出了不少的碗、壶及各种日用陶瓷器皿。据文物部门考古分析为这批陶具是唐朝时期的手工业品,所以当时认定此窑为唐窑,因湘阴县属岳阳所辖,岳阳古称岳州,故称为“岳州窑”,为了保存这一古老的“窑文化”,湘阴县政府近年特别修建了“岳州窑古文化遗址”博物馆。三峰窑就是岳州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岳州窑的活标本。

从族谱中得知,大约在明朝的洪武年间,我们的祖先从江西迁徙而来。走到湘江之滨,进入三峰的地界,见其地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两条溪流,穿行其中,如玉带缠腰;三座山峰,青翠高耸,环抱于外;又得知北面的白泥湖,白泥蕴藏丰富,是理想的制陶上好原料,而远近又多有制陶的作坊,已经形成产业。凭着祖辈的手艺,勤劳的品格,谋生是不成问题的,就在此地落脚生根。不想倏忽之间经历了数百年,朝代更替,世事变迁,子孙繁衍,成为现在的一个小镇,积淀了深厚的人文文化。

三峰的手工制陶艺术,历史久远。在湘阴县,民间流传着一句民谣:“湘阴有个万窑窝,要进城门过窑坡”。可见,窑的文化意识在这里已经具有久远的历史,根深蒂固。三峰窑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代表。走进三峰窑,高耸的烟囱伸向蓝天,到处都是堆积如山的陶器。就连居民的院落围墙,菜地篱笆,都是用陶器的次品或残品砌成。三峰窑的陶器产品以生产钵、罐、砂锅、壶、坛、缸等日用陶瓷为主,釉以酱釉为主,即红釉,还有青釉及花色釉。往往陶器内有釉,陶器外的下半部没有釉。露胎之处,偶有釉流泄而出,其形或如云彩,或如波浪,或如飞鸟,千姿百态,使人联想不断。

这里的陶艺师,都是本乡本土的,不传外人,可谓是祖传的技艺。过去没有机械化,全靠纯手工制作。在我幼小的时候我就常去看父亲制陶,一块小竹片称为“御板”,听父亲说,在古代这还是皇帝所封的呢,自豪的感觉溢于言表。一根柘木棍,称为绞车棍。一个泥盘下面安有轴承,称作车。先将和熟了的湿粘土,置于车上,用木棍绞动车盘。利用车盘的惯性,在飞速的转动中握住泥巴,一提、一捏,再拿御板进行修整,然后拿一根细细的钢丝,在车盘没有停下之时,将陶坯划离车盘。很快一件陶器的毛坯就制作出来了。这个制作过程,全是车上之人做的活。因此这个制作人在当地有一个传统的称呼叫“车博士”。而负责整理包括晒干、上耳子(即象耳朵一样的提手)、开壶嘴、上釉以及和粘土等工作的人就叫“地下博士”。听父亲他们一辈的人说,都是皇上所封的,很荣幸的感觉。由于是纯手工制作,这里的陶器泥纹细密,结构稳定。又经一千三百多度的高温烧制,陶器就产生了窑变。产品用来盛装食品,或者作为烹饪的器皿,不易变味,保持了食品的原味,并产生出独特的风味。这就是现在的大城市盛行瓦罐煨汤,砂煲菜,钵子饭,钵子菜的原因了。这里的产品行销全国各地,过去的乌龙嘴码头,来运货的大驳船停了一大片,尉为壮观,折射出窑货当年风靡市场的风采。全年的工作时间主要在夏秋两季。春天雨水多,此地有“春无三日晴”的民谣。冬天又冷,一但打霜结冻,不但人在湿泥中不好操作,容易冻坏手,土坯也会冻坏的。因此,夏秋两季就是抓收入的黄金季节。这两季里人们的工作强度就可想而知,非常的辛苦了。

三峰的民居建筑,饶有风趣。因其地势高低不平,古代的祖先又没有推土机,不可能象现在一样,一但征地就将土地全部推平再来修建房屋。古人就依势随形,建筑房屋,于高低起伏之处,设置或为楼梯,或为弯道,或上下数进……总之使人感觉不到地势的不平,还觉得可能是主人有意为之,使屋舍有幽深之趣。红砖青瓦,雕梁画栋,麻石铺街,道路曲折蜿蜒,似无可通之路,却于转折之处,另有幽径。因此,外人来到三峰窑,就象走进了“迷魂阵”,进得来,却难走得出去,有点《水浒传》中祝家庄的味道。尽管道路曲折,不利于车行,房屋零乱,不觉整齐,可错落有致,如郑板桥之书法,乱石铺街,乱中有序。难怪近年来有很多摄影家,来到三峰窑摄影、采风。看惯了整齐划一的城市街道,再来看这蜿蜒曲径,就如穿行在时光的隧道,回到久别的梦中,重温儿时的记忆,别样的享受,别样的美感。

三峰的民风非常纯朴,地方文化色彩浓郁。三峰的方言,也是颇有特色的。祖上是从江西迁徙而来的,因此方言较多古赣语成份。如夹菜就说是“夹一箸菜”,这“箸”就是古汉语中的筷子;讲人不精明就说是“懵懂”;夜晚叫“夜里”;中午叫“当昼”;家里叫“屋里”;面粉叫“灰面”;说话叫“哇事”;什么为“麽哩”;小孩子为“细伢子”;空心菜叫“蕹菜”;作对或者开玩笑叫“斗霸”……

习俗中还有“拜把子”,即几个气味相投的年青人,结拜为兄弟。这拜把子是有讲究的,不管兄弟多少,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首先要办一桌酒席,准备好香烛,一只雄鸡。待人都到齐,就将酒杯一字排开,倒上半杯酒,然后将雄鸡的颈部之毛拔掉一些,用菜刀割破鸡颈,将血均匀滴入每一个酒杯。所有兄弟一字排开,跪立于香案前,齐举酒杯,对天盟誓,然而喝下雄鸡血酒,拜把子就算礼成。而坐在旁边的长辈,就会面带笑容,投来赞许的目光。好像他们又多了几个儿子一样的高兴着呢。结拜为义兄弟,也就意味着这辈子就是好兄弟了。在以后的人生岁月中,不管是贫穷富贵,不管是地位悬殊,相互帮衬,共同提携,以义为宗旨,不因名利而中道分离。这也是一种古老的习俗,至今还有很多的拜把子兄弟,在默默地携手人生,享受着人间的温情。

三峰,有着独特的地方饮食文化。夏秋之际,如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他们可谓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里的人们在这个季节是不大串门的,到了冬季来临,不好做活的时候,这里就突现出浓浓的乡情。由于是世代居民,张三和李四是亲戚,和王五、赵六也总要沾上点拐角亲戚。“三峰一家亲”,遇事总是相互帮衬着。有个红白喜事,那就是大家都要来的。姑娘媳妇来泡茶、洗菜、端菜,年青小伙来打杂、帮忙,老人就来主事,总是把红白喜事办得热热闹闹的。在这暖暖的乡情中,不知不觉就形成独特的地方饮食文化。

姜盐茶,就是三峰的一大特色。寻常没事,东家姑娘,西家媳妇的来串门,或者是有客人来,女主人就会为你泡上一杯酽酽的豆子芝麻茶,或者是花生芝麻茶。这茶里放了姜、盐、上好的嫩茶叶,再加炒好的熟芝麻、熟花生米。吃了一半又会给你添满,让你喝个痛快。如吃了两碗以上,你就会大汗淋漓,浑身的毛细血孔都会张开,通身舒畅。连个小感冒、头痛什么的小毛病都好了。这暖暖的姜盐茶,拉近了人们的距离,联络了人们的感情。边吃茶,边闲聊,生活的烦恼也随之烟消云散,浓浓的乡情都溶合在这杯姜盐茶中。

遇上红白喜事,这酒宴是万万马虎不得的。原料要新鲜,主料要多,油水要足,口味要好。不能让客人有半点不满意的地方,否则这主家就会觉得没有面子。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厨师也就精益求精。经过岁月的磨砺,时代的变迁,渐渐地有了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地方名菜。如葱白头鱼圆,红烧大肉,红烧鳝鱼,腊味合蒸,红烧甲鱼,清蒸鳜鱼等菜式。还根据季节的变化,讲究春鲇、夏鲤、秋鲫、冬鳊的吃鱼之道。又如三月泥鳅四月鳝,三月三吃地菜煮蛋,六月六吃仔叫鸡,“立夏吃个坨,双脚跳过河;立夏吃个蛋,磨砻鼓(鹅卵石)都踩得烂”。这吃的文化,也是远近闻名,很多外地客人都喜欢吃三峰的宴席菜。

春节是重头戏,这里叫春节为过年。进入腊月,这里的各家各户就“解年猪”,解是杀的婉词,年节不用凶词。解猪是解自家养的一只准备过年吃的猪,解猪还要请亲朋好友来吃猪血酒。这也是一年将尽,有点总结今年展望来年,闲话家常,增进友谊,联系情感的一种习俗。解完猪,肉是不会卖出去的,全部腌成腊肉。还要腌腊鱼,腊鸡等。腊月里,如天气晴好,各家各户都在庭院里挂出熏制好的腊味来晒。红红的,香香的,空气里飘散着腊味的味道。走在三峰的路上,就闻到了过年的味道了。年节临近,就要忙着准备春节的物资,这里叫打年货。当一切都准备妥当,小孩子就眼巴巴的数着日子盼过年了。过大年全家准备了丰盛的年饭,“鱼奔深潭客奔家”,不管多远子女是要回家来过年的。开餐前要放鞭炮、上香、上贡品、烧包(烧纸钱给祖先)、拜完天地拜祖先,才能吃年饭。除夕之夜,万家灯火,小孩儿是要到亲戚家、邻居家去送恭喜的。打着小灯笼,挨家挨户去送恭喜的。主人就会把糖果之类的吃食拿给小孩子吃,或者打发他放在荷包里。初一就又要去拜年,同样也会赢来主人盛情的款待。俗话说的好,“脚步为亲”。如果没有这样的来往,人与人之间只会越来越疏远,亲情、乡情也会渐渐的淡薄。

三十夜里的火,十五晚上的灯。过完元宵,年也才算是过完了,元宵是过年的高*。元宵节最热闹的就是闹元宵了。一般按地域分为南北二庄,过了初五,各庄就派人“发鼓”,即各庄派出一二十个青壮男子,抬一个大鼓及全套响器。边走边打,挨门至户派捐派丁。正月十一、十三两庄各玩龙、耍虾子。到了十五即元宵夜,两庄就开始竟赛,进入闹元宵的高*。这里的元宵之夜,但见:鼓声震耳,火把如流,烟花满天,人山人海,热闹非常。远近的居民都来观看,人流如潮。玩龙似蛟龙出海,勇猛刚强,气势如虹;舞狮如瑞兽呈祥,雄浑憨厚,逗人喜乐;弓虾是力量的表现,乐趣无穷。还有耍故事,也是当地一绝。耍故事,是人们按照古代的历史小说、戏剧、神话中的故事内容,挑选一些青少年,打脸挂须,戴盔披甲,穿红着绿,点额描眉,乔装打扮成故事中的人物,配以场景。如大头细柳,草船借箭,击鼓骂曹,貂蝉拜月,太白醉酒,八仙过海,七姐下凡……安置于木质台子之上,用四至八人抬着走,叫“台故事”;安置在彩船上的叫“船故事”;骑马的叫“马故事”;故事人物踩着六七尺高的木棍的叫“高脚故事”……。再配以旗帜、火流星、鼓乐与龙、狮、虾相伴而行,数百上千人,浩浩荡荡,游玩于通衢大道。

一年的劳累,在这欢乐中消除。来年的兴旺,在这热闹中开始,这样的氛围,一年都难以忘记。当年没有电视,这就是我们自己的“春晚”。啊!故乡的春晚啊,虽没有传世的名歌、名曲,我却一辈子都不能把你忘怀。那波澜壮阔的场景,永远地印在我的脑海,时时激荡着我,提醒着我,不管走到天涯,走到海角,都会牢牢地记住,我是窑上的子孙。

历史是前进的,岁月不会停步。我和我的乡亲记下了故乡曾经的辉煌,那灿烂的窑文化和古朴的地方民俗民风,如影随形,伴我一生,永远地印在我的心中。

谨以此文献给我精神的故园——烟雨红尘网,以此感谢网站的师友对我的关心、鼓励和支持。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一啸长歌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风儿那么缠绵点评:

我热恋的故土,三峰——仅看此文题,已然令人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厚重的文字,细腻的描写,把一个鲜活的三峰展现在读者眼前。
曾经的一切和那难忘的人文风貌在作者心头回旋,挥之不去,令作者发出感叹——历史是前进的,岁月不会停步。不管走到天涯,走到海角,都会牢牢地记住,我是窑上的子孙。那灿烂的窑文化和古朴的地方民俗民风,如影随形,伴我一生,永远地印在我的心中。

文章评论共[28]个
风儿那么缠绵-评论

再来拜读!遥握!at:2012年11月19日 清晨5:26

红叶620-回复呵呵 我也来挤个沙发坐坐 拜读佳作!问好长歌!问好风儿! at:2012年11月19日 早上8:21

一啸长歌-回复谢谢风儿姐的辛苦点评,在风雪交加的北国,天寒地冻,这么早就开始工作,真是不容易。敬仰之至,自愧不如。 at:2012年11月19日 早上8:37

一啸长歌-回复谢谢红叶这么早就来赏光,问好红叶! at:2012年11月19日 早上8:39

燕语千千-评论

领略了一把异域风情!领教了!at:2012年11月19日 早上8:54

一啸长歌-回复谢谢千千的关注,问好千千! at:2012年11月19日 早上9:03

白沙地-评论

(:012)(:012)拜读欣赏,问好。at:2012年11月19日 上午10:04

一啸长歌-回复谢谢白沙地编辑的关注,拜读二字真是不敢当。问好白编。 at:2012年11月19日 中午1:20

心无垠-评论

(:011)(:032)让人叫绝的三峰文化~~这样的家乡谁个不说好~~羡慕见识哩~佳作,赞一个喽长歌兄弟~at:2012年11月19日 下午3:36

一啸长歌-回复谢谢大姐的赞赏,小弟真是汗颜。有大姐的鼓励,我只有更加努力学习,多多练习写作,才不负你们对我的厚爱。以后的写作更有压力了,写不好就对不起众位了。 at:2012年11月19日 晚上10:26

文清-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晚上好!at:2012年11月19日 晚上8:20

一啸长歌-回复谢谢大姐的关心,拜读就言重了,小弟真的不敢当,欢迎大姐多多指导才对。小弟只有顿首再拜了。 at:2012年11月19日 晚上10:17

绍庆-评论

拜读 朋友佳作,问好朋友,早上好!(:012)(:012)(:012)at:2012年11月20日 清晨5:35

一啸长歌-回复谢谢绍编的关心和支持,“拜读”二字言重了,兄弟不敢当呀,欢迎多多指导。问好绍编! at:2012年11月20日 中午2:13

缘水香如故-评论

长歌当舞啊!洋洋洒洒的一篇美文哦!有生活气息,如故看得都想[已过滤**]家乡了。情浓哦!赞一个。拜读!学习!问好!at:2012年11月20日 下午6:50

一啸长歌-回复有如故的赞誉,真是生不愿封万户侯了。谢谢欣赏,欢迎多多指导哦。奉茶,问好如故! at:2012年11月21日 凌晨2:10

悲秋道人-评论

风土人情,美丽三峰。有机会一定要去那里看看。at:2012年11月20日 晚上11:37

一啸长歌-回复呵呵,谢谢道人的美誉,欢迎前来观光。问好道人老师啊! at:2012年11月21日 凌晨2:01

风儿那么缠绵-评论

恭喜弟弟杀入百家,我好高兴!(:012)at:2012年11月22日 中午12:01

一啸长歌-回复谢谢姐的提携、关心和鼓励,同时也感谢烟雨所有的编辑、文友对我的热情支持和关爱。有烟雨的温情,我有信心继续在写作之路上前行。真如我以前写的一样,“有红尘的日子,我不寂寞”。向大家问好了。感谢大家对长歌的帮助,真的想在烟雨长啸当歌了。 at:2012年11月22日 中午1:00

呆贝贝-评论

其实,作为一名编辑,能看到自己审过的文章的写手的写作水平突飞猛进的进步,就是最快乐的事情。所以,风儿才会为长歌杀入百家而高兴。这也是每位编辑乐意看到的事情,祝在烟雨写作愉快!at:2012年11月22日 晚上11:34

一啸长歌-回复谢谢贝贝前来赏光,你也是我的编辑呀,我是在烟雨的呵护中,才有了一丁点的成绩。写作水平突飞猛进,真是谬赞了,不敢当的。奉茶了,问好贝贝! at:2012年11月23日 凌晨1:40

清音涤凡-评论

我是江西人,文中所说方言,看了很亲切,的确祖上是江西过去的。文采斐然!at:2012年11月24日 晚上7:50

一啸长歌-回复谢谢清音涤凡朋友的赏光,这方言是我从小时说到现在的,不会错的。在中国古汉语中,确实是从江西而来的。这是有典谟有训告的事,不会假的。你是我的老表呀,欢迎多多交流。问好老表! at:2012年11月24日 晚上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