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的饭店酒楼并不冷清,这几年愈发显得火暴了。在京九线上这个不大却开放的小城,只要留意,从那些车牌号不难看出,来吃年饭的外地美食家们还真不少呢。美国商人狄克先生用当地的方言说:“俺是来吃特色地,品尝金丝杂面汤文化”,他说“来”字时是下滑音,“文化”的尾音却向上飘了去。
金丝杂面常常成为故乡饶阳的代名词。金丝杂面销多远,故乡的名字就传多远,美食文化就播撒多远。,在清淡适口的汤碗里,缕缕金丝象简笔画的线条,缠绵着团圆着不沉不浮,在一番大鱼大肉,生猛海鲜,洋酒白干之后,一碗此汤下胃会禁不住喊一声“爽”的。诗人阿杜和人民公安报记者小翟从京城赶过来,一出饶阳火车站就嚷着吃金丝杂面,在一家大酒店落座后点了酒菜、主食,性急的阿杜便特嘱服务员“别忘给俄上金丝杂面汤哟”,一口浓重的陕西话如如羊肉泡馍。
从宫廷贡品到民间特色美食,金丝杂面和它的汤汁,足足温热了250多年的历史和沧桑岁月。春节前昔,拍摄民俗题材的片子,没有找到金丝杂面的传人有些遗憾,好在县杂面公司经理李士霞接待了我们,他介绍说,清雍正末年,饶阳东关村有位叫仇发生的农民,以经营杂面为生。为了提高杂面质量,使自己经营的杂面具有独特的风味,他和妻子苦心钻研,经过10来年的800多次试验,终于试制成功了“金丝杂面”。自此世代相传,声誉不绝。由于制作精细,因杂面条细如丝,呈金黄色,故名“金丝杂面”。“金丝杂面”选料上极为考究,以上等绿豆为主,并辅以小麦面粉、鸡蛋面、芝麻、白糖等。
“来喽,金丝杂面——!”饭店跑堂的小伙儿平端了托盘,盘上是好几碗金丝杂面汤,跑上跑下,行走稳健,串梭于各桌。透过金丝杂面汤那一袭的清香,仿佛看到清末乡间人头攒动的集镇,一声声“卖杂面,好杂面汤!”的吆喝从一个个店铺传出。杂面,即杂豆之面,但主要是绿豆面。用杂面制作的面条汤,是冀中农村最喜爱的一种食品。18世纪初,饶阳的集镇市面上已有经营杂面汤的商贩;但在制作方法上与一般农家一样。只经营熟食,不销售生条。而仇发生的金丝杂面是生熟兼营,即卖杂面汤,也卖杂面条,生意非常火暴。在仇氏的杂面铺,每年的腊月会有一位从京城回家省亲的太监购买“金丝杂面”,此后,金丝杂面成为贡品,每年向皇宫进贡,“金丝杂面”随之名声大振身价倍增。仇发生也许没有想到他在独创“金丝杂面”的时候,也给中华美食文化增添了一道美味佳肴。据县志记载,民国期间,仇氏“金丝杂面”曾获孙中山先生颁发的奖状。1929年,在天津国贷博览会上,“金丝杂面”以“制作精良,品质上乘”荣获银奖。
老仇家生产金丝杂面的技术及配方从不外传,家传也只传男(或儿媳)不传女。一百多年以来生产金丝杂面的始终是独此一家。1956年,仇氏后代仇福海参加了公私合营,到县食品厂工作。仇福海毅然把技术传授给其他工人弟兄,为提高产品质量,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由切面机代替了人工切面。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产量大大提高了。
饶阳县杂面公司传承“金丝杂面”的传统工艺,不断创新。“沱阳牌”杂面先后获河北省优质产品、河北省第四届消费者信得过产品、中国家产品博览会优质产品等称号。在县杂面公司采访时,深深感受到了饶阳杂面配料的考究,制作的精细。绿豆面、鸡蛋、白糖、芝麻、香油等6种材料按比例和成面,女工手操两根1米6长的擀面棍,把面擀成薄片,一招一式精确到位,10多米长的面片要两个人放到凉板上。晾成半干后,切成细条,盘成把,然后包装。又因 吃时简便,只要把杂面条放入碗里,配好佐料 用开水一冲,即可食用,故又名“速食杂面”。它配料科学,味道鲜美,清香适口,独具风味。手工细条做杂面汤,每250克可做10-15碗;中条杂面用来涮羊肉;无糖杂面是糖尿病人和高血压患者的辅疗食品;机制杂面可炒可焖亦可做凉捞面条食用·饶阳杂面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顾客欢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阿杜和小翟走了,忽聚忽散,20多年战友情怎一聚能叙述得完呢?幸好有我家乡的特产相赠。朋友,到我故乡来吧,我用故乡的杂面和它鲜美的汤汁,调理你的胃口,你不必感怀我的款待,愿这浓浓的乡情和新的面貌如歌,伴着你人生旅途,永不会寂寞。
(2003)
-全文完-
▷ 进入北国风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