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年前就去过婺源,婺源的山水、建筑、茶、砚及儒商文化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千山千水孕育了婺源的儒商,虽然如斜阳残照,毕竟圆了几百年辉煌的春梦。
因婺源有众多创业成功的儒商缘故,婺源的茶融入修心养德,融入风雅飘逸;婺源的建筑融入黑白分明,融入古朴淡雅;婺源的砚融入诗情韵律,融入气韵灵感;婺源的山水融入古建、婺绿,融入儒风、徽砚。
去年春天,我又去了婺源,由于伟人故里效应,几年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璞玉已经初露风韵,看热闹的、看门道的,人头拥挤。江湾已是人声鼎沸不能再去游了,我便去了清华镇。烟雨中,沿途是桃红柳绿,碧水荷塘,牛羊漫步,蓑衣农夫,天、地、人似乎被揉捏在一起。
粉墙、黛瓦、飞檐、雕梁、青石路、木桥亭廊……仿佛时光在这里悄然倒流。飞檐翘角、勾心斗角的轮廓在春雨中飞舞起伏,极具韵味。田野、古建、小桥、流水、老牛、行人都笼罩在烟雨中,“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古典庭院建筑,像深沉的音乐凝固在杏花春雨之中,只可惜已是人去楼空,物在人非。
婺源的春天,多雨水,山水淋漓。此时,古镇浸润在雨幕之中,丝丝春雨在风里成了条条斜线,落在粉墙黛瓦上,落在青石路面上。飞檐水流如注,小巷成了水巷,青石板被雨水浸润,水影里摇曳着变幻的莹光,捉摸不定。
春雨淅沥地洒落环环相扣的小天井里,大户人家的建筑连成一片,三间两厢的建筑结构中,一室一天井,厨房还有小天井。细雨带着春风,微寒透过天井扑来,外面的自然山水的幽香轻轻飘入。在天井的推波助澜下,水影与光影交叠,水流与气流汇合,坐在天井旁听雨的人,看上去是那样的从容。天井悬于高墙之上,超然于楼阁之外,给人以宁静和安谧。
流水在青石路面上被风吹皱,粉墙映在被吹皱的水纹里飘飘漾漾,影像在水中一片模糊,分不清飞檐翘角、勾心斗角的细节与层次,能看清只是一些轮廓而矣。水面在灰色青石板映托下,掀起浅浅的涟漪,水中之影不停地错位、拉长、聚合、破碎、弯曲,仿佛谱着离奇变幻的古曲。雨在落,风在飘,水在流,影在动,如诗入画。
水淋淋、湿漉漉、绿莹莹、灰蒙蒙的清华古镇,映在浓浓淡淡、深深远远的溪烟疏雨里,透出浓淡皆宜的清秀灵气。“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水影映着无垠的世界,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就像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一样,岁月匆匆,人事易变,而春风依旧、春雨依旧、水影依旧、水痕依旧。
静谧的古镇在雨中敲出弦音外的旋律,让人感觉到儒雅的书卷气和逍遥的风水韵。笼罩在烟雨中的古建筑的淡淡轮廓,飞舞跌宕、高下起伏、似歌如曲,给人带来迷濛的水之影、浅浅的水之痕、断断续续的心之痕和深沉的沧桑之感,触发对徽派建筑的追寻,对儒商心迹的追思。
本文已被编辑[轻轻走来]于2005-1-27 22:19:20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步月寻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