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盼望过别人的信任吗?
感受过别人的双眸温情脉脉的信任之光吗?
也许,在遭致委屈沮丧的瞬间,你突然感觉到了信任的力量;也许,在初涉生活的十字路口,你渴望信任伴你充实的一生?
得到别人的信任,是人之交往的一大课题,希望别人信任,是心量趋向成熟的一种良好愿望。
应该说,信任是他人一番缜密考察之后的认可表示,是理解和友谊最微妙、也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是自我价值和愉悦的最佳契合。你会毫不费力地发现,那些得到别人信任的人总是信心十足、充满乐观、有活力。他们越是被信任,自我安全感和畅意感越强,广交朋友的渠道越宽。尤其在今天,信任已成了人际关系融洽的显示剂──一个具有很高信任度的人,无疑会受到欢迎和更高层次的尊重。因为他的存在,使别人感到信托与安宁,得到温馨与满足;而缺乏信任度的人,则很难在自己周围找到诚挚的、牢固的友情,这样就难免会或多或少地产生某种失落感和孤独感。∮
被人信任,不仅会赢得声誉,而且会讨人喜欢,这是自不必说的了,从心理学角度上讲,信任就是渴望尊重而使用的一种心理需求和倾向;从社学角度上说,就是人际交往的合乎群体化;从道德伦理角度上看,就是善与美的折射。
自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青年人是走向心理成熟的时期,这种心理需求指向尤显迫切。怪不得有人感慨地说:假如周围的人们都不信任我,那不就等于我被剥得了人生权利了吗?
此话似乎夸张了些,但不无道理。
信任,不会凭空的梦幻中产生,也难在乞求恩赐中获得,首生自己要有被人信得过的地方。对方的信任之光只能从你自己的言行这个“光源”中产生。因此,坦诚、不加掩饰地再现自己本来面目,则是获得信任的闸口。和人交往,能把自己“推销”出去,是有胆识之举。你得适度地暴露自己,让人们一定程度地注意你,这样你就有希望找到释放能量和获得信任的机会。若躲躲闪闪,明枪暗放,故作姿态,忸忸怩怩,给人以捉摸不透的感觉和模模糊糊的印象,那别人是很难确定信任的意向,并投掷信任的砝码。所以如实地表现自己,是取信于人的基石。
第一印象关系到信任的连接,为对方办头一件事,和对方说第一句话,都会在陌生人心里留下潜影,成为对你最终评价的参照。有的人,不注意第一次交往的效应,往往容易造成误会,事后又不懂如何弥补,就会给人“此人不太牢靠”的印象。而印象一旦固定,要改变它就得多花费好多精力。
提高信任度,最关键的一点是把握好允诺与兑现的尺度。一旦与人敲定,就一定想方高法尽力去办,实在存在困难,出现了意外,应向对方解释清楚,寻找补救办法,但切忌变换过多,给人敷衍了事的感觉。办事要扎实,不要拍胸夸口或模棱两可,应具有时间观念和信用意识。确实难以成全的,应直接说明适当的理由,给人以讲究实际和礼貌的感觉。生活中最忌讳允诺随随便便,因为轻率的允诺既害苦自己,也使别人大失所望,直接影响别人对你的信任和尊重,兑现,是应该孜孜以求的。
可见,真诚相见,以心换心,是产生信任的强大内驱力,知心者才能成为互信者。如此这般,何愁信任之光不辐射到你的身上?
-全文完-
▷ 进入子颖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