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赵德平先生《心灵独语》印象
文学创作的规律及其实践的过程,每一位作者总是以自己的方式去洞察体验生活与生命,去分析和描写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无论在庙堂还是在江湖,生活从来就没有旁观者,总是将自己感受生活的最深邃之处和最能够激起自己情感波澜,反映到作品中来。
他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在我看来赵德平先生的作品“语言质朴坦诚地如同一缕清泉,简洁而去冗琐,亲切而少说教。”赵德平先生的散文随笔文集《心灵独语》中就详细地记录阐述作者的感悟历程。正是这样的一部作品,就是他多年以来坚持文学创作,真实而清晰地描绘出了自己深刻的表白,体味出来的思想涵义、文思中处处都体现出“真、纯、朴、实”的升华。这些文章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写得丰富多彩,情理交融,因为经过他认真地揣摩、推敲和挥洒成的“心灵独语”,让我清晰和深切地看到了人世间种种真实与真切的生活,那些情感与思绪有很多都能得到共鸣,因此就在审美的愉悦中间,引起了自己的种种思索。作为这片灵魂最执着的守望者,《心灵独语》一书,对赵德平先生来说,已不仅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心境,体现在这部作品集中,则是心与魂的交融与一种透悟。
赵德平先生的作品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却发人深思,比如《失去健康的日子》中这样真切的说道“谁拥有健康,谁就呃住了命运的咽喉,谁就拥有了成功的一半”就足以说明健康对每一个人的重要,因为这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作者在这其中所经历体会的一些都是他在思想沉淀之后将“大实话”写出来,于是,在感悟健康的同时,不可忽略怎样健康的思索。如果,透过本质,一切永存的只是一种等同于无动于衷的石头般不惊不乍的状态,那么,健康与不健康的界线到底在哪?答案是一定的,健康很重要,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民族,都需要健康的运行,不然都会身受其累,而这样的延伸与透悟才是作者真是情感的表达。在《拥抱绿色》文中也看到作者那拥有一颗向往春天的心,就是这样的一颗心,把绿色的含义一层一层的递进升华,这不仅仅体现在社会意义,也看到作者那颗渴望和平自由的心。在《让党的光辉永远普照神州》记述这里更看出作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对党对人民的一种态度,一种深刻的自我方向。《陪妻逛街》则反映出夫妻在生活中一些细节,在细节中展现爱的方式与表达,《与车相伴》在车的变革中看出时代的发展与变迁,汽车确实改变了我的生活,成就一种生活方式。在《父亲的“古训”》中就是在父亲那一代人中“古训”也是一直伴随他们成长的,作者也在这样的古训中长大,正如作者这样写道“我所知道的只是那智慧之泉的一条小溪,不过,仅仅这些就使我在坎坷的人生中受益非浅”。难怪有位哲人说对于一个人来说——成长的环境大于一切,决定一切。
读着赵德平先生的这些作品时,感受到他在撰写散文的整个过程中间,处于一种十分深刻的精神状态里面,上好的散文作品,总是会撰写得很真实、诚挚、谦逊与深沉的。因此整个撰写散文的过程,也就是锤炼自己文化知识、思想修养和道德情操的过程。十九世纪的法国作家布封所说的“风格即人”,正好是说明了这样的一种道理。对一个冷静的思想者来说,不顾当今浮躁与喧嚣的风气,任何一处幽静的景致,都会唤起他驻足的真切。文以载道,这是中国文化人的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他的作品更多的是去关注思考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作为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感的。在《论“功”说“法”》一文中已另一种高度来论理“功”与“法”的真相,当然一些正宗的,健康的不在其中,我们所要认识的是一种真实,有益于人本身的,不被利用的,大家都擦亮眼睛,来明亮世界,正是赵德平先生的文章抓住社会变革时期的某些现象,揭示存在的弊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在《也谈解放思想》更是将“解放”诠释得淋漓尽致,作者结合自身实际阐述了自已在实践中的感悟感受与感知,以自已方式感知解放的必要性,更加鲜明地表达解放思想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他需要我们积累与总结。对一位作家来说,细微和敏锐的审美感觉是最重要的,这样才有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融合。
纵观赵德平先生《心灵独语》文集中还涉及热爱故乡、民俗与亲情及友情怀旧之情的文字,比如《闲话东江湾》、《闲话过年灯笼》、《手擀面》、《大饼子、小麦穗》、《六哥》、《魂绕老屋》、《情满同学会》、《一张毕业照》等都浸润着更为生活的细腻与细节,这就使得他的文章,更具说服力,更有文学色彩,这正是他文章吸引人的地方,我不在赘述。总而言之,读赵德平先生的散文,就像他的一篇散文的题目那样,使我感到了一种“真实的过程”,一种敬佩之情从心中油然升起。是的,在真实之中寻找自由的生活中,我们就真正见得这样一个人,这样的一个真实作者,这样一个用明鉴的心灵去感悟人生。
2012年10月 于白城
赵德平:吉林省大安市乐胜乡党委书记、乡长,兼任白城市作家协会理事、大安市作家协会主[xi]。
-全文完-
▷ 进入杜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