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飞员工为何这般爱新飞?
——六致新飞电器资方高管团队的一封公开信
若干年前,热爱新飞,以新飞为荣是广大新飞员工的共同心声。若干年间,新飞员工将“热爱新飞”化为自觉行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如今,“新飞员工爱新飞”不仅依然是广大新飞员工挥之不去、割舍不掉的特殊“情结”,而且已经形成一种独特的“新飞现象”,成为新飞电器这方热土上又一道靓丽的风景;尤其是不久之前的bg工潮事件发生之后,“新飞员工爱新飞”的特殊现象更是引起了诸多媒体记者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一些专家学者热心研究的专门课题。
新飞员工心系新飞,热爱新飞,以厂为家,荣辱与共,不是写在墙壁上的标语口号,也不是挂在口头上的漂亮话,更不是新飞员工的刻意表演和作秀,而是发自新飞员工内心深处的肺腑之言。
何以见得?
君不见,想当年,新飞老帅刘炳银背负着员工的寄托和期待,带领助手住地下室,啃干馍就咸菜,奔波市场搞调研,南征北战跑项目。有谁知道那一个月他怀揣自己几乎全部工资,却只给老婆孩子留下了6块钱……
君不见,想当年,新飞的研发人员为攻克技术难关,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又错过了多少次举家团圆……
君不见,想当年,新飞员工为抢占市场,扩大生产,废寝忘食,加班加点,不讲报酬,只图奉献……
君不见,“暴雨就是命令!”至今依然回响在员工耳边。曾几何时,只要遇到特大暴雨,不管是节假日,还是星期天,有多少新飞员工自觉放弃休息,主动跑向工厂,护厂护岗,抗洪抢险……
君不见,“火光就是命令!”至今仍让老夫心灵震撼。最难忘,2003年“3.15”那天下午,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火,顿时让新飞39#厂房上空笼罩了一片浓烟。新飞39#厂房——当年不仅是新飞的骄傲,同时也是共和国第一条最大的无氟冰箱生产线!就在新飞命悬一线的危机关头,有多少新飞员工不顾消防人员的劝阻,奋不顾身冲进火海参与灭火战斗,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国家财产……大火被扑灭之后,厂房内一片狼藉,从一楼到三楼,旮旯缝道都是黑黢黢的。就在那一刻,我的心几乎彻底崩溃了——“新飞从此也许真的就要折翅了……”然而,不到两个星期,新飞39#厂房就像没有发生过特大火灾一样,依然窗明几净,一尘不染……
这是无声的号召;这是无声的号召所产生的巨大的无形的力量;这种无声的号召所产生的巨大的无形的力量是新飞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新飞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来源之一,就是新飞员工多年以来自觉养成和认知认同的热爱新飞,以厂为家,爱厂如家的坚定理念。
从创业初期的新飞精神“我与新飞共存亡——团结、严明、进取、奉献”,到老帅刘炳银一贯倡导的“不论办什么事情,只要当成自家里的事去做,就没有做不好,办不成的”,再到新飞员工的座右铭“新飞靠我们振兴,我们靠新飞生存”, 新飞员工热爱新飞,以厂为家,爱厂如家的坚定理念已经成为新飞文化的dna,并牢牢地根植于新飞和新飞员工的血液之中,不可动摇,不可改变。
当然,新飞通过几次企业改制,最终由国企改成了新加坡丰隆资方绝对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即使如此,牢牢地根植于新飞和新飞员工血液之中的热爱新飞,以厂为家,爱厂如家的坚定理念和长期形成的新飞文化dna并不会由此改变。然而,新飞电器控股资方新加坡丰隆高管团队出于资本傲慢的本性,对此不仅不会理解,相反却硬要改变新飞文化的这个dna,颠倒企业主客体的关系,处处以“首选雇主”自居,让员工拜倒在资本脚下,甘当“打工仔”。如此这般,新飞怎么还会具有号召力、向心力、亲和力、执行力和凝聚力呢?!
新飞电器控股资方新加坡丰隆高管团队不以新飞为家,甘当“打工仔”自然可以理解,因为你们只有两年或几年的聘期,混到期可以拍屁股走人;而对于绝大部分新飞员工来说,他们可往哪里走?他们可往哪里去?不是还得呆在新飞吗?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新飞员工两代甚至三代人都在依靠新飞生存,新飞不是他们的归属,不是他们的“家”,他们的归属究竟在哪里?他们的“家”到底在何方?
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新飞电器资方高管团队在企业文化这一问题上究竟错在哪里,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2012年11月5日
-全文完-
▷ 进入耳关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