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也说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长云和雪

发表于-2012年10月30日 下午3:58评论-0条

对于中国文人来讲,诺奖似乎是个神话。自从这个奖项设立以来,有许多文学大师顺理成章的获得了这个文学艺术界的“世界杯”。这中间不乏大师。然而,奖项成立以来,由于世界秩序和各地文化背景的变化,使得诺贝尔文学奖在100多年的评选史上留下了遗憾。不得不说,这是个完美的遗憾。诚然,遗憾总叫人心寒。

应该说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我国历史文化渊源流长,上下五千年。为人类社会创造了举不胜数的灿烂文化;从《诗经》《楚辞》到《红楼梦》《狂人日记》从起先的诗官采风到和来的文人诗歌……因该说,世界文明少了中华的色彩肯定是不完美的。有着五千年文明集沉、经史子集各类典籍浩如烟海的中国不应该被世界,至少被诺奖忽略。然而,在诺奖设立的上百个年头上,竟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公民获得过这个奖项,虽然它只是个奖项,有着不菲的奖金和接踵而来的各种名誉。也许对于习惯以陶潜自诩,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中国文人,这东西未免铜臭味大了些。但单从这点上看出来,中国文人似乎在诺奖面前信心不足,更有甚者竟公然与生养他的故土断绝关系,以此向诺奖献媚。结果却是必然了,他获得了这个奖项,虽然他自己依然常常在国内溜达,但却再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公民。从这一点上来看,至少诺奖在评价中国文学时曾有过很大一时期的偏见。在这种偏见的指引下,我国也的确有人这样奉迎过。

如果说当时鲁迅和刘半农胡适之等先生决绝诺奖是文人气概的话。那后人在诺奖层面上的举动则是一种很自闭的信心不足的表现,诚然这里面评奖的时候有着诸多的问题(例如作品用中文就不能评奖,必须翻译为英文才可以)但好像除过钱钟书先生之外也没有人对这种不公平进行过申诉。试想一个被世界六分之一的人所掌握的文字竟然不能参评这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文学奖项,不是一件极度荒唐的事情吗?

庆幸的是莫言来了,以一种天下事莫我不敢言的姿态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同时也走进了瑞典皇家学会。这个生于山东高密,外形憨实、面色稍带稚嫩的中年男子终于把正统的中国两字嵌进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学的实力。应该说是为中国文人带来了福音。从《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到后期的《蛙》……那用旺盛的创作生命为我们揭示着人类本性的无奈和渴望。应该说文学不是歌颂什么或者是但对什么。莫言文学则是揭示和反应这篇黄土地上的生存问题。这个话题恰好是我们所要的,也是当今文学思想的主流,故而瑞典皇家文学院给予莫言的授奖词是: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节选)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莫言获奖的理由中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成为亮点之一。这说明中国作家还得在本身自己的意识形态寻找突破点。当然,博主也觉得这是诺奖评委对中国文学的肯定、认可。

莫言说:小说只有描写人性影响才更深远。毫无疑问莫言的和莫言的作品是中国文学重新获得世界认可的开始。虽然在获奖之后莫言也谈了一些个人很淡定的言论,但这股诺奖风暴在中国乃至世界华语文坛上的影响的确不容小视。去年的矛盾文学奖,今年的诺贝尔奖。莫言很勤奋,也很坚守。也许是由于先前的诺奖焦虑症作怪吧,竟然有人小问莫言:你是否会离开你的国家?这显然是一个有着挑衅性的问题。莫言很真诚的回答:“我连高密都不想离开……”个人觉得问这问题的人是有用心的——一个因为坚守故土,体现人性并获得成功的文字工作者,他还会离开他赖以维持生计的家园吗?

一个诺奖激起千层浪。但不管怎样讲,这中国唯一的真正意义上的诺贝尔文学奖。他给中国籍作家和使用中文的文学爱好者带来了足够多的信心。当下,希望莫言能在瑞典领奖时拿出五千年中华文学的派,给予我们更多的惊喜。虽然这个愿望比较沉重……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长云和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静月清荷点评:

小编就不再多说什么了,只一句:只要中国的作家们愿意像莫言一样甘于寂寞安心创作,
真正愿意做中国文化的守望者,再夺诺奖,并非遥不可及。让我们共同期待吧。